知道40年前的襄阳是什么样?快戳!众多知识等你收藏

活了快半辈子

以为自己对襄阳了如指掌

直到看完这本书

才发现

原来还有那么多的奥秘等待打开

愿这份文献能够大面积公开

从中找回真我和自信

……

完整阅读必将有所收获

切莫断章取义

如果喜欢

请点击收藏、分享、转发

如果喜欢

记得赞赞赞

……

襄阳历史记录(知道近40年前的襄阳是什么样)(1)

本文是根据阅读上世纪中后期官方文献而总结出的相关历史,由于这份文献内容博大精深,知识面极其广泛,仅截取一部分对社会发展、普通老百姓有用的内容。若获取本文献更多内容,可以私信联系我,本号愿作知识搬运工!

话归原题,回到内容主题:近40年前的襄阳是什么样?!

参考书籍《襄阳地区概括》

发行日期一九八三年十月(1983年10月)

距今接近四十年历史(截止2020年)

编制印刷出版组织原湖北省襄阳地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今湖北省襄阳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继承,一般简称方志办。部分文字为繁体,已停用。

襄阳历史记录(知道近40年前的襄阳是什么样)(2)

《襄阳地区概括》前言写的很朴实也很谦虚,主要是为了便于各级领导同志掌握基本情况,拟定适合本区(襄阳地区)、本县(襄阳县)施政方针和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帮助在各条战线的工作人员和外来旅游观光者对本区(襄阳地区)有一些粗略认识。读到此处是否感觉到这本书的珍贵之处呢?这是领导同志们阅读的书,几十年前的文献着然成为史书,已达到可公开范畴,以让广大市民了解到真真切切的襄阳。

根据前言表述得知襄阳在上世纪就有三千年的辉煌历史,而现在襄阳主张的宣传是建城史2800多年,相差的200年去哪了?答案是前者是以地区为计算,如樊北的邓国故都遗址那可是实实在在的3000年古韵所在,也是市辖区境内可查史籍中仅有的三个都城史之一,是襄阳古都学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襄阳古都学说的另外部分位于南漳、保康、宜城和襄阳城。史料记载,襄阳城是大顺政权李自成创建朝廷院部的地方,视为政权级中枢,虽然这一时期的李自成还未称帝,但是他称王了,在古代割据战争中,帝与王在势力相当或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属于同阶,东汉三国时期曹操没有称帝但与吴侯孙权、皇叔刘备共主天下;同时期有一个称帝的诸侯走的比较早也很悲催,说明没有完全攻占国都称帝略等于“自黑”。因此,李自成以闯王名义在襄阳创建“朝廷”是具有正式政权同等意义的。南漳、保康、宜城则是楚国发源地及都城所在地。另外,襄阳城周边也有楚国都遗迹学说。襄阳有古都的说法,国都史不算太辉煌,至少也蛮出众,毕竟楚国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霸主国,与秦国当时的地位实力亦相当于曾经的苏美。

上面提到过1983年的襄阳地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谦虚,这是因为前言尾句措辞。结合全文来看,《襄阳地区概括》实际上没有多少错,除了繁体字让人不适应外,另一个就是有漏缺,部分内容没有记录下来。不过编撰委员会也说明了时间仓促,那时候的事情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吧,在此不作详论。相比同期方志而言,《襄阳地区概括》是比较谨慎的,符合真实历史并还原历史。和现在的方志比较,不仅多了一份厚重感,更是传承了襄阳历史,比如襄阳3000多年的历史。

记得小时候看到过多本地方文献,记载的有襄阳国都史、楚国及其他国、政权在襄阳的发展史,还有生于襄阳或长于襄阳、与襄阳有关的名人,楚国十王、东汉开国皇帝、汉末帝王出生于襄阳,关羽、岳飞跟襄阳的故事,到现在这些都很少见了。期待历届地方志及本市文献级官方书籍尽快“解密”,让我们从中感受并学习、领悟、转化知识,为后世传递文化遗产。

襄阳历史记录(知道近40年前的襄阳是什么样)(3)

据了解,1983年版《襄阳地区概括》在当时还属于创新型书籍,以新的观点、材料、方法详细记录当今发生的事情,简化历史。就现在的读者感观来说,它确实具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色、行业特色,古今周边少有。值得表扬的是,1983年就已实施简称化,在凡例及主文中通通以《概括》来代替《襄阳地区概括》,在地区、县市两级采用各自单列系统编著,表明县市内容由其自身提供,体现出给予县市较大程度的治权。透过凡例可以看出几十年来的主体施政方针并未松动,统计、农业、财政、交通一直延续着“重要”部门的“基因”,一是反映出这四个部门对地区的重要程度,二是反映襄阳到现在还没有脱离根本,农业、财政、交通始终处于市直第一线,此例对地区机构、主业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再一个就是全书的贯彻方针也值得学习,具体是“宜粗不宜细”和“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原则,意味深长。所表达的意思是为避免历史错判而误下结论,导致历史不实,要给后世留出空间在科学发达的情况下去深度还原,简单地记载历史有利于将来新的历史发现后及时填补空白,以免“翻案”对地区造成不利局面。前言、凡例的情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一片光明,这是伟大的思想,能够予取予求、收放自如。在古今人物板块只介绍本地区出生的历史名人和现代名人,像关羽、张飞、岳飞这种与襄阳有关联的人物都没有录入进去,看似不够完美,实则简明扼要,目的是优先且大力弘扬地域情怀精神,某些已有国家层面定论的“移民”丞相故居躬耕地自然不再其中。为求公正客观,反面人物亦有所录,这是一种以史明鉴的态度,有利于社会健康化教育。

襄阳历史记录(知道近40年前的襄阳是什么样)(4)

《襄阳地区概括》这本书是以1949-1983年为节点记录,涉及地区党委和行署直属内设部门,以及地理、气象、燃化、交通、邮电、水利、地质、农业、林业、农垦、农机、工业、轻工、纺织、财政、金融、商业、外贸、粮食、供销、新闻、广电、图书发行、科技、教育、体育、文艺、文物、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30多个机关、群团、企事业单位。

截止2020年底,上述各单位名称、建制单独保留下来的仅有气象、财政、供销、科技、教育、文物、环境保护等少量。以“地委(襄阳地区党委)”、行署(襄阳地区行政公署)为例,分别被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取代”。当时,襄阳地区党委、行署都是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派出工作机构。

1983年,省管襄樊市与襄阳地区合并组建地级襄樊市,这是襄阳史上关注度最高的一次“以小博大”典型区划案例,也是一小部分网友戏虐襄阳是襄樊改名的由来。当然,这是有历史根据的,不过用在打击或藐视、歧视等氛围明显缺乏君子气概。

地级市得名于地区改市。我国城市大致分为县辖市、地区辖市、省辖市、较大的市、高配副省级城市、法定副省级城市、省级市七种,襄樊市初为县辖市,由襄阳地区(同襄阳专区)襄阳县管辖,经历过地辖、省辖又回到地辖、省辖,后来吸收襄阳地区合为襄樊市,至此被定义为地级襄樊市。上世纪中后期至今,襄樊市争取过较大的市资格,提升为高配副省级型地级市,处于城市序列“准二级”。

襄阳历史记录(知道近40年前的襄阳是什么样)(5)

从历史政区角度来看,襄阳在湖北省内地位长期次于省级城市(短暂“转正”过)武汉,高于其他。有一段时间,襄阳辖区面积是湖北省最大的,包括现在的襄阳、随州、十堰三市和神农架林区一部分,直到约二十年前才固定成现在的版图面积。

襄阳在2000年前辉煌过三次,第一次是跨幅鄂豫陕三省并毗邻安徽、重庆,各类报道称为鄂豫陕皖渝毗邻区中心城市,由于十堰、随州划出襄阳版图,报道改称襄阳为鄂豫陕或鄂豫陕渝毗邻区中心城市;第二次是襄阳入选全国首批十大工业明星城市第一位,荆州在后续评选中获评,襄阳与荆州发展轨迹极其相似,但襄阳摔倒了又慢慢爬起来,已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不主张讲过去的荣,只谈辱,也许成功的秘诀就是坚韧不屈;第三次是原建设部认定襄阳为鄂豫陕渝区第一个大城市。

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看到这时先不要惊讶更不要不信,就规则而言襄阳是一大片区域内第一个达标的。要说襄阳现在如何如何,那是另外一个话题,老一辈的城里人应该都知道襄阳上世纪多辉煌,国省两级会议、活动举办地经常选择在襄阳。其中,全国性农业工业会议、活动最多,去年又一次全国性农业会议活动在襄阳举行。襄阳火车站在那时候也是鄂豫陕渝川省会或直辖市主城区以外的客流第一大站,中西部客运中转量仅次于郑州、武汉,这一幕随着襄樊铁路分局撤销而消失。

襄阳历史记录(知道近40年前的襄阳是什么样)(6)

1983年,襄阳地区东与本省孝感地区毗邻,西与郧阳地区、神农架林区相连,南与宜昌、荆州地区交界,北与河南省邓县、新野、桐柏、信阳等县接壤,东西长283公里,南北宽154公里,总面积26563平方公里。地区行署距湖北省人民政府驻地铁路、公路、水路里程分别是328、347、540公里。境内老河口机场通达全国,焦柳、襄渝、汉丹铁路和公路干线构成湖北省乃至鄂豫陕皖渝区域性省会之外的核心枢纽。

襄阳地区行署驻省辖襄樊市,管理襄阳、枣阳、宜城、南漳、光化、谷城、随县、保康八县,老河口、随州两市。这十个县市里边随县、随州市析出襄阳不到30年,两随合并为湖北省辖市,光化县与老河口市合并为县级老河口市。襄阳地区位置独特,西接川陕、南通湘粤,史学界认为襄阳是保上流的核心城池,与建业(南京)形成左右双雄。汉末荆州迁治于襄,开启襄阳历史上第一盛世,成为全国性中心城市,领郡横跨西北、中原、华东,纵跨西南、华中、东南、正南;东晋襄阳为雍州治所,管辖西北、中原、华中大片范围;至元朝降为地方二级治区;清朝立襄阳为府,设军务提督于此,相当于一级防区指挥部;1930年后为省委政府驻地。

襄阳历史记录(知道近40年前的襄阳是什么样)(7)

至1982年,襄阳地区共生活有20多个兄弟民族,总人口542万多人。其中,未识别民族人士4人,外国人士3人;回族是襄阳地区第一大少数民族,近万回民聚居襄阳全区,5241名回族同胞集中于老河口、襄阳、枣阳三市县,老河口市人大、政协不仅有回民代表,还设有回族事务管理委员会安置服务管理回族同胞。

襄阳历史记录(知道近40年前的襄阳是什么样)(8)

1983年版《襄阳地区概括》编撰从当年9月10日召开地直各修志单位动员会,到10月发行不到两个月。撰写初稿和提供资料的各类单位超过30个,所属县市全部参与,是襄阳地区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史类动员,所录内容真实有效,基本保持各单位呈送原貌。

从时代角度来说,这部文献级地方志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是了解当下与当时变迁的一个“窗口”,也是研究历史的一部巨著。《襄阳地区概括》虽然页数不多,但其承载的内容极其厚重,里边还记述了许多高层次事迹,影射出襄阳在全国的重要性。到目前为止,襄阳社会发展到的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形成鲜明对比,可从中掌握襄阳核心竞争力及价值观。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文献级丛书记载了襄阳上世纪80年代至新世纪初的辉煌,里边讲述了襄阳是如何从农业强市到工业城市、科技名市的经历。很可惜的是,襄阳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渐下滑,直至淡化全国十大工业明星城市、鄂豫陕皖渝毗邻区中心城市、全国铁路枢纽暨湖北省铁路双中心、大城市、湖北省第二大城市等地位,以至于后世看到历史文献和媒体如此报道襄阳时唏嘘挑衅。

为此,本号后续会考虑上述提到的那些殊荣地位及战略高度类官方文献摘取发布,加大弘扬襄阳历史文化的力度。证实襄阳古来今往就处于全省、鄂豫陕渝毗邻区、中西部乃至全国格局中所起到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支持本市全面发展。

襄阳历史记录(知道近40年前的襄阳是什么样)(9)

有没有仔细看完的

请点个赞

要想不迷路,迅速加关注

下期更精彩哦

敬请期待

#文史观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