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小白如何开始练习写作(唯一的目标就是写)(1)

刚才发了个帖子,给自己树立了写作的唯一的目标:

写满1000篇文章,不用在意话题,不用在意内容,不用在意质量,不用在意浏览数据,不用在意别人的评价,就当成自己写作成长的练习过程。

因为我坚信,所有的成长与成果都是在过程中慢慢长出来的。

所以,剩下的就是不停的去写,每天去写。

当我把这段话分享到一个群里时,有个朋友就出来分享了个事情:前段时间公众号停更了一段时间,就是因为坑在“在意别人的看法”。

再说个我之前写作总是断断停停的一个心理现象:每天都会去看文章的浏览数据,每当看到有网友点赞评论时,就非常开心;但是当文章浏览数据持续很低时,自己就会失落;就开始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内心的两个小人开始打架,干嘛费脑费时间的去写文章呢,有这功夫看会剧刷个手机不香吗?然后就中断了自己的写作。过段时间来了灵感,又开始奋笔疾书。

就在这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中,自己的写作能力丝毫不见长进,更不用说养成写作习惯,写出爆文或者出版作品啦。

李诞说,“专业人士追求的不是流星的高光,而是不管刮风下雨,都能有一点点收成”。

这点收成就是每天的一篇文字。

当收成不多质量也不怎么地的时候,你还在意其他吗,你唯一在意的是有收成就好。

把写作的目标给自己订到最低的水平线,让自己毫无任何压力与负担,都能轻松完成;先上路,走上一段路,就像长征一样,走着走着就知道我心中的革命圣地在哪里啦。

按照现在每天1篇的目标,预计需要要到2024年12月31日前能够完成1000篇的目标。

思考一下,能否提前完成目标呢?

现在每天写作的1篇,都是围绕1个话题,尽可能去完成1000字以上的文字数量,大概需要花费30-50分钟左右;话题清晰,有思路的时候半小时就能完成;有时候没有话题,需要延伸思考时,可能需要50分钟,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1小时;除非灵感特别多,话题精彩,能够写上1000多字,甚至2000多字的情况。

现在的写作话题多数来自于生活工作的思考,或者读书心得,或者语音写作来的主题,更多是些带有清晰主题的感悟的应用型文章。

那能否在每天一篇的基础上,去创造一些别的题材的精炼的短文,不在于文字的数量,更主要的是有创意的话题,或者如很多简书书友的每日10条感悟,或者一篇几百字的小说明文或者小说,或者是观察记录身边的细微素材如植物、人物或者是读书心得。

我想这些尝试,也是在总量目标倒逼下的效率提升和能力拓展的有意义的尝试,先给自己罗列一下目前能够想到的延伸写作方向:

1、植物类:喜欢拍摄一些植树和花,一方面展示摄影水平,另一方面顺便补充学习一下植物方面的常识。

2、人物类:写人是在我过往的写作中很少涉及到的领域,但是如果未来想要创造小说,人物描写、性格阐述等等都是必须的功课,所以可以先从身边的有趣的人开始入手,作为写作素材的储备。

3、地点景点:游记题材也是非常重要的写作门类,之前去了两次西藏都没有写个游记,真是人生一大憾事,引以为鉴;未来把一些有意识的地点景点都可以去写写。

4、学习转化类的心得:借鉴懂懂学历史、学医学等的思路,以写代学,以学促写,尤其是读书这块的心得与输出,作为倒逼读书的手段用起来。

5、新闻或者其他社交素材的整合与输出:可能与网友的一段聊天内容就能整合形成一篇文字,看到新闻中的一些普通人的故事也能变成一篇故事,真实生活远比小说来的精彩,所谓记者实际的核心工作就是采访别人的故事变成自己的文字。

当然这里面更多的是普通人的故事,毕竟远超我的实力认知的这些明星企业家,认知达不到,所有的臆想都没有意义,多数是阴谋论,再过几年或者说从我身边的高端朋友或客户中慢慢去观察采访,去接近了解这些人后才会有个客观的认知。

最核心的一条写作原则:真实才是最有力量的,远超过多数的虚编乱造。

也是因为有了1000篇的写作目标,我才有这些的写作延伸思考,这也是不断挑战自我极限带来的价值,这个话题会再专门写篇成事心法。

有了1000篇的写作目标,在每日1篇的基础上提高创造力,争取能提前完成目标。

今天关于写作,就聊到这。

明儿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