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解读广东2021年二季度经济金融数据,并介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取得的亮点成果。

划重点↓↓

◎1-5月广东投向实体经济贷款增1.36万亿元

◎疫情影响减退!企业短期应急性资金需求回落

◎“房住不炒”得到严格落实: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少增658亿元

◎15日全面降准将向广东地方法人银行释放320亿元流动性

◎全国首次!大湾区13家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挂网

金融机构数据报告(滚动全国首次)(1)

10:00更新

全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稳定较快增长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调查统计处处长汪义荣介绍,上半年,全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稳定较快增长,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保持合理充裕和精准有效,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金融机构数据报告(滚动全国首次)(2)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增1.36万亿元

1-5月,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6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128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4966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合计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少增1181亿元;委托贷款增加181亿元,同比多增303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45亿元,同比多减130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399亿元,同比多减2479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净融资742亿元,同比减少203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净融资2899亿元,同比减少372亿元;股票融资634亿元,同比增加207亿元。

▼贷款增速14.5% 为平稳较快增长

6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同期低2.5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6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834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增4111亿元。5月下旬广东局部地区出现突发疫情后,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了窗口指导和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力度,6月份广东贷款增加2854亿元,环比多增1202亿元,同比多增440亿元。

金融机构数据报告(滚动全国首次)(3)

▼存款同比增11.7% 增速回升

6月末,广东本外币存款余额28.52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1.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7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5260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增273亿元。

▼疫情影响减退!企业短期应急性资金需求回落

上半年,住户部门新增贷款5637亿元,同比多增1143亿元;其中,消费贷款增加2942亿元,同比多增126亿元,经营性贷款增加2695亿元,同比多增1017亿元。企事业单位增加1.10万亿元,同比少增2124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8119亿元,同比多增909亿元,短期贷款增加1841亿元,同比少增3091亿元。

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短期贷款同比少增,原因何在?汪义荣介绍,一方面,是因为对企业中长期流动资金供给在政策引导下持续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冲击所造成的短期应急性资金需求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回落

金融机构数据报告(滚动全国首次)(4)

10:20更新

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同比增71.4%

6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53万亿元,同比增长39.8%,比年初增加4372亿元,同比多增1335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户数达到231万个,比上年同期增加48万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同比增长71.4%,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重29.4%,比上年同期高9.1个百分点。6月份,广东商业银行(不含深圳)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6%,比上年同期下降0.09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贷款增20.9%

6月末,基础设施业贷款余额达4.50万亿元,同比增长20.9%,比年初增加4434亿元,同比多增388亿元。

金融机构数据报告(滚动全国首次)(5)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46.1%

6月末,制造业单位贷款余额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制造业单位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6.1%,占制造业单位贷款余额比重达42.5%,比上年同期高9.3个百分点;制造业单位信用贷款同比增长31.2%,占制造业单位贷款余额比重达31.5%,比上年同期高4.1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贷款大幅增加

6月末,先进制造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46.5%,高技术制造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48.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单位贷款同比增长48.4%,教育业单位贷款同比增长29.8%。截至一季度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达1.11万亿元,同比增长37.1%。

▼“房住不炒”得到严格落实

6月末,广东房地产贷款余额7.02万亿元,同比增长9.7%;比年初增加3680亿元,同比少增784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21.9%,比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2592亿元,同比少增658亿元。“房住不炒”定位和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得到严格落实。

金融机构数据报告(滚动全国首次)(6)

10:27更新

全面降准将向广东地方法人银行释放320亿元流动性

截至6月末,按照政策要求,辖内地方法人银行已对5.84万户经营主体682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对5.61万户经营主体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344亿元,撬动各类银行机构对1571亿元普惠小微贷款进行延期,发放3337亿元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6月,辖内累计发放支小再贷款和投向小微企业的再贴现资金共计510亿元。7月,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为辖内法人银行释放资金320亿元,有效增加银行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促进银行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数据报告(滚动全国首次)(7)

▼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76%

6月份,辖内商业银行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6%,比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

▼上半年地方法人银行发行金融债券215亿元

1-6月,辖内法人银行共发行金融债券215亿元,其中,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105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发行55亿元。

▼“粤信融”撮合银企融资对接7.3万笔 金额703.8亿元

1-6月,“粤信融”累计撮合银企融资对接7.3万笔,金额703.8亿元。持续推广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应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线上应收账款融资业务。1-6月,平台促成融资1277笔、金额212亿元。

10:38更新

预计为市场主体减负16亿元

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方式,组织对省内11家银行机构和7578家企业开展了专题调研,全面梳理了省内支付服务手续费的收费现状和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通过“窗口指导”等方式引导银行、支付机构从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转账汇款、票据业务、银行卡刷卡等四方面细化落地措施,提前将政策红利释放至各类市场主体。

据测算,相关降费措施全面实施后,预计每年将为广东省内市场主体减少支付手续费支出约16亿元,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近350万家(户),其中,降费呼声高、使用频度高的银行卡刷卡收费预计减少5.5亿元,银行账户服务收费预计减少5亿元

▼全省新增启动建设移动支付示范镇225个

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积极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向农村地区下沉,充分发挥乡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的关键节点优势,联合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率先在全国启动建设并建成首批100个移动支付示范镇,探索打造农村移动支付与民生支付、消费扩容提质和产业振兴发展精准对接的新模式,有效提升南粤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金融机构数据报告(滚动全国首次)(8)

2021年,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着力点,继续组织省内银行、支付机构加快推动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扩面增量,立足广东地域亮点特色,集中力量打造文化旅游、红色教育、美丽乡村等精品示范镇;围绕老年群体移动支付产品“不会用”“不敢用”等难点问题,积极推进支付服务适老化改造,推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移动支付升级改造,推广云闪付APP关爱版小程序等,助力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推动普惠支付纵深发展;结合支付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工作,在云浮市、清远市上线“中国银联产销服务平台”,通过云闪付APP和智能POS帮助涉农企业与农户解决农产品收购问题,为涉农企业提供便捷收款、自动记账及对账、实时查看订单等服务,推动移动支付由服务农民生活向服务农业生产延伸,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021年上半年,全省共新增启动建设移动支付示范镇225个,全省在建及已建成示范镇内共发生移动支付交易8.90亿笔,金额579.36亿元。

金融机构数据报告(滚动全国首次)(9)

10:45更新

全国首次!大湾区13家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挂网

今年初,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正式启动大湾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对象涵盖大湾区内地8市13家法人银行机构,旨在通过试点为全省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探索路径和积累经验。目前,大湾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广州银行、广州农商行、珠海华润银行、珠海农商行、博罗农商行、东莞银行、东莞农商行、中山农商行、江门农商行、南海农商行、顺德农商行、四会农商行、德庆农商行等13家试点机构均已提交高质量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并通过“粤信融”平台挂网发布,这是国内首个由区域统一组织、集中公开展示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模式

金融机构数据报告(滚动全国首次)(10)

▼金融机构披露“碳足迹”“碳减排”等关键信息

人行广州分行金融研究处副处长李美洲介绍,此次试点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有四大“突出”特点:

◎突出披露框架的统一性。试点机构均严格依据人民银行总行下发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试行)》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编制和发布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均涵盖了年度概况、环境相关治理结构、环境相关政策制度、环境风险机遇分析与管理、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绿色金融创新等基础内容。《报告》既有定性披露,也有量化指标分析,对社会公众和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金融机构自身经营活动的碳足迹、绿色信贷投放产生的碳减排效应等关键信息均进行了披露。

金融机构数据报告(滚动全国首次)(11)

◎突出披露内容的延伸性。试点机构在完成披露框架基本内容后,还从不同角度对披露内容进行了延伸,体现了“规定动作 自选动作”的组合披露特点。南海农商行开创性地对火电、化工、石化、陶瓷、有色金属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铸造及其他金属制品制造等七个行业开展环境压力测试,是目前国内开展环境压力测试覆盖行业最多的中小金融机构。四会农商行选择水泥行业、顺德农商行选择印染行业进行压力测试,为省内中小金融机构测算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提供有益探索。广州银行对十八个行业对公信贷客户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南海农商行对八大行业和贷款余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客户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清晰识别并展示了信贷资产层面主要的“碳排放源”,为下一步推动信贷资产结构调整和信贷资产层面“碳中和”提供了数据支撑。东莞银行、南海农商行还披露了自身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所募集资金投资支持项目的碳减排效应,从更宽泛的角度向社会公众展示了绿色资产的环境效益。此外,广州农商行、珠海华润银行、东莞农商行、中山农商行对环境风险识别与应对、环境风险管理及流程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定性分析和清晰展示。

金融机构数据报告(滚动全国首次)(12)

◎突出成果展示的集中性、公开性。为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打造了全国首个由区域集中统一发布的模式。即在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粤信融”)上开辟环境信息披露专区,用于集中展示试点机构环境信息报告。截至目前,粤信融已连接全省1.26万个银行网点、注册企业117万家。依托“粤信融”广连接、用户多的特点,此次集中披露模式可以极大地提升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我们还通过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公众号、广东金融学会公众号、分行新闻发布会、主流媒体等进行同步对外发布和扩大宣传。此外,金融机构也通过自身官网、公众号等渠道对外发布《报告》。通过上述多种发布形式,公开接受社会公众和投资者监督,做到环境信息“愿披露、敢披露、真披露”,以迅速形成示范和引领效应。

◎突出披露工作的牵引性。环境信息披露涉及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组织架构、绿色金融内部管理流程、绿色运营、绿色信贷等多方面内容和金融机构内部多个管理部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做好此次试点工作,各参与机构以此次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为牵引,自上而下进一步理顺、优化绿色金融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及流程,重点对全行的绿色金融战略规划、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绿色金融系统建设、绿色金融制度建设等各环节、全过程进行梳理和补充完善,为金融机构自身绿色金融的长远发展夯实了制度基础、提供了组织架构保障。

10:55更新

银行对客外汇远期、期权累计签约额同比增176%

近年来,受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波动弹性不断增强。在汇率双向波动逐渐常态化的环境下,如何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对国际业务占比较大的企业财务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金融机构数据报告(滚动全国首次)(13)

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汇率“浮动恐惧”或者汇率投机等心理,在风险管理操作上则表现为汇率避险“裸奔”或“顺周期”行为。汇率避险“裸奔”是指有些企业风险管理较为被动,缺少科学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手段;汇率避险“顺周期”则是指有些企业存在“赌博投机”心态,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存在过度“顺周期”财务运作,希望谋取汇率升贬值的收益,忽略承担的风险,缺乏“单边赌人民币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的认识。

2021年,为让辖内市场主体更好地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常态,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将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作为今年的重点推进工作事项,加大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宣传,引导企业审慎安排资产负债货币结构,合理运用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为企业稳健经营提供有力支持。

截至目前,广东辖内企业汇率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综合运用汇率避险工具的能力得到提升。外汇局广东省分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银行对客外汇远期、期权累计签约额同比增长176%;广东企业套保比率24.01%,同比上升10.5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数据报告(滚动全国首次)(14)

11:03更新

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与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对接上线

2021年6月21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中征平台”)与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对接并上线运行,标志着广东省政采贷业务发展再上新台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

中征平台作为公益的、免费的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是中小微企业动产融资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重要一环,能有效疏通供应链融资堵点,为中小微企业打造线上授信、线上审核放贷一站式融资模式。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充分发挥中征平台功能,督促辖内金融机构用好平台,持续推动系统对接工作,广泛开展政策宣讲会,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也为缺乏不动产担保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有效解决渠道。截至2021年5月末,广东省(不含深圳)中征平台累计交易笔数17307笔,融资金额5508.64亿元,其中流向中小微企业4159.04亿元,政采贷业务累计交易笔数130笔,融资金额2.31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效果明显。

金融机构数据报告(滚动全国首次)(15)

依托中征平台,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持续推动完善广东省政府采购系统对接。此次系统上线后,云平台可将广东省内各市(不含深圳)、县区的政府采购中标公告与采购合同信息实时推送至中征平台。已对接中征平台政采贷业务模块的银行可从银行业务系统查看信息,尚未完成系统对接的银行可登录中征平台查看信息,据此为政府采购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银行可提前将资金监管账户提供至供应商作为采购合同备案的支付账户。系统对账户进行技术锁定,即确保资金支付到该账户中。若备案账户非预放款银行的监管账户,需进行账户变更的,系统将根据供应商与采购单位关于账户变更的补充协议,对变更后的账户进行锁定,确保资金支付到银行监管账户,实现对银行信贷资金回款风险的控制。

【记者】唐柳雯

【作者】 唐柳雯

289财经热点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