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之间,2022年至今西安降雨量实现北方省城第一。当然,它还只是泾河站“窄口径”数据。

近年来,「城记」一直在呼吁重估西安降雨量。在“30年周期”下,西安一只脚已迈入“湿润地区”。在“以水定城和以水定人”时代,必须摸清家底、准确预估未来,否则将可能误判未来。

登顶:西安低调拿下第一

近几日,立夏后的西安将陆续迎来降雨天。

截止今日,在国家气候基准站数据中,西安降雨量登顶北方省城第一:累计87.7毫米。这个数据,来自“窄口径”泾河站。若按修正值,应在100毫米左右

关于泾河站,我们已建议它迁址,就不再赘述(参见《西安这个“国家基准站”:它,要如何重新选址?》)。不得不说,当“西安雨变”已切实发生!

为什么西安能成为西北城市领头羊(低调拿下北方省城第一)(1)

2022年截止今日西安居北方省城第一◎制图/城记智库

在不少人认知中,西安干旱少雨。可迈入二〇〇〇年代后,西安迎来新气候周期(参见《西安将迈入“湿润地区”?雨线北移,对西安意味着什么》)。

但是,相关评估和预测,很可能拿着“窄数据”判断。从这个角度出发,结论难以全面准确。

比如这次降雨之后,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了一个结论——“预计今年我市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主要体现在:

1、汛期(6-10月)降水偏多:降水量400-600毫米,较常年同期(1991-2020年)偏多0~2成。

2、主汛期(6-8月)降水偏多:预计今年主汛期降雨量280~3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初夏汛雨开始时间偏早,较常年(6月30日)偏早10天左右,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汛期多雨时段。

可以说,2022年西安又将迎来一个雨量丰沛的年份。无论从预测还是现实。所有的应对,是基于多雨量基础上进行。

为什么西安能成为西北城市领头羊(低调拿下北方省城第一)(2)

西安河流日益丰沛(沣潏与仪祉湖)◎NEWS

大概率,西安今年降雨量有可能再度超800毫米。按照气象标准,它是“湿润地区”标志。换句话来说,就是“类南方”和“南方”。

在南方,一旦低于800毫米属于“偏少”。对北方来说,这代表西安气候已发生变化,这才是城市决策、规划和治理的常态

但报道中一直有关键词——偏多!那么,什么是多?什么是偏多?这个多,对西安来说到底“多不多”?

时代:西安将迎来什么

天气预报中,经常会出现“常年同期”或者“多年平均”。

没错!这标准来自世界气象组织:30年时段气候具有一定代表性,基本能反映当地气候特征。综合各种数据,从2000年开始西安雨量已逐步恢复及增加,至今已整整22年。

也就是说,西安进度条走到73%。大概率,我们已身处“新气候周期”。我们,要及早正视这个事实。

为什么西安能成为西北城市领头羊(低调拿下北方省城第一)(3)

2010年时一则相关报道◎NEWS

为什么西安能成为西北城市领头羊(低调拿下北方省城第一)(4)

西安这个新周期已完成了73%◎制图/城记智库

尤其从城市治理角度,雨量增加无疑对西安提出新考验。这一点,就体现在城市的防汛、管理和应急。

作为事实上的“超大城市”,西安有着庞大的人口、基建和公共设施基数。当遇到特殊情况,就会带来倍数的挑战和变化。这点,无疑对城市治理和安全提出更高的考验。

公开数据显示,从摸排可以看到西安另一个“家底”:

汛前安全检查,西安共疏通排水管网1653余公里,清掏排水检查井4.5余万座次

全市城市道路(包括下穿式隧道、通道)重点管控点位131处,重点管控低洼小区33个,重点防控地下人防工程13处、地下商场36个、地下车库756个,建筑深基坑178处。

这背后,少不了应急队伍和物资的配备,数据显示

西安已组建2637人的专业防汛应急抢险队伍,配备麻袋、沙袋约4.28万条,警示隔离设施8160套,发电机组83台、各类抽水泵399台,防汛车辆、机械136台,大型抽水设备16台。

为什么西安能成为西北城市领头羊(低调拿下北方省城第一)(5)

按陕西省水利厅口径数据

西安降雨量年均超过800毫米,接近成都水平

◎制图/城记智库

公开新闻显示,西安市城管局、市城防办和各区、开发区及市级有关部门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西安这座城市必须要以南方城市标准。否则,未来将面临更大的防汛压力。

在《我们并非只关注“降雨量”:与西安气象局商榷三件事》,需要明确一点:必须正视气候变化的现实,为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趋势分析和建议。这不仅涉及城市防汛,更有关西安发展未来。

为何这样说?

未来:西安要走向何方

降雨,是最主要核心水资源来源之一。它是南北方显著差异之一,并影响着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对很多北方城市来说,制约发展一个根本因素就是缺水

普通人,感知生活之变。远谋者,为未来做布局。

为应对因降雨量增加,西安在应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大部分普通市民来说,看不见摸不着。短期应急是解决眼前问题,长期必是“防患于未然”。西安立足于当下周期,从而指导和提高建设标准。

但是,西安的数据存在“神仙打架”。那么,为决策提供的参考就可能失误。

为什么西安能成为西北城市领头羊(低调拿下北方省城第一)(6)

西安气象局与省市口径差异较大◎NEWS

1、缺乏权威统一的口径:目前,西安气象局与陕西省水利厅、西安市水务局口径,差异较大。如GDP存在修正一样,“降雨量”也应有一个相对标准的数据

2、气象局公布数据存疑:目前来看,西安对外降雨量数据主要来自西安气象局。但是,2021年其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来看,与省市水利方面的数据并不吻合

3、为城市管理系统依据:结合西安应急管理局“预计今年我市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说法,可以明确采用“窄口径”数据。这种数据,不能反映整体趋势

百度百科“降雨量”条目中,这样解释:“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数据,具有混沌特性,对于降雨量等级的划分,不同部门有不同的标准。”

但是,陕西省水利厅、西安市水务局和西安市气象局相关数据,这种差异过于悬殊。

为什么西安能成为西北城市领头羊(低调拿下北方省城第一)(7)

按照省水利厅的口径

2011-2021西安降雨量排名北方省城第一

◎制图/城记智库

有一个数据不会说谎,那就是水资源总量。

要知道,降雨是最重要的水资源来源之一。结合省市水利部门相关数据看到,降雨量充沛的年份,西安水资源总量都呈现明显的增长这个增量,如果没有700~800毫米左右降雨量,根本难以实现

目前,西安全域范围大面积出现苔藓、人们亲身感受气候变化以及生态自然环境的日益向佳……这些,皆与雨量增加有最直接的关系。

为什么西安能成为西北城市领头羊(低调拿下北方省城第一)(8)

“大旱何须望云至,自有长虹带雨来”。当年,中国现代水利先驱李仪祉,为陕西水利写下这样的话。

“治秦先治水。”随着“30年新周期”到来,在“以水定城和以水定人”时代,在“引汉济渭”即将投用下,置于整个北方和全国,西安的水资源与产业、人口有何关联,敬请期待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