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常见连词有“而”“以”“则”“且”等,它们可以表示并列、顺承、递进、转折、修饰等多种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表示让步、假设、因果、目的等关系,鉴于后四种关系比较复杂,我们在这里重点说一下。

(一)表让步关系

  1.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2.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且:尚且,表让步关系。

(二)表假设关系

  1.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屈在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4.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

而,则:如果,表假设关系。第4个句子,没有虚词,但根据句意,“不效”前应加“如果”,同样表假设关系。句中“以”是目的关系,译为:来,用来。

文言虚词字的用法举例(文言虚词之连词)(1)

(三)表因果关系

  1.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游褒禅山记》)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以,而:译为:因为,因而。表因果关系。而,也可以灵活地译为”所以“。

(四)表目的关系

  1.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鸿门宴》)
  2.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3.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墨子·公输盘》)
  5.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而,以,为,以:可译为:来,用来,表目的关系。第4句中”为”可译为:为了,同样表示目的关系。


(本文节选自我的原创书《中学语文文言翻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