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陈寿创作的《三国志》发现《三国志》里的人物标注不一般,在魏蜀吴三国人物的纪传中对魏国的曹操、蜀国的刘备、吴国的孙权三个人陈寿记叙有不同的看法与用意,虽然刘备孙权不约而同的前后就位皇帝之名,行皇帝之大位,但是历史学家陈寿对他们的历史标注完全不一样的对待,不一样的认识,他从唯物的历史角度来看待三国时期的政治走向,战略格局,帷幄大势的能量,以及所占据的历史地位,毫无疑义曹操是三国时期占据大位的中流砥柱,行大中华正统的皇帝之职。

在《三国志》所有的人物都是以“传”来记叙他们的能力与能量,刘备以“先主传”为题,孙权是以“吴主传”为题记载他们的人生战事,生命历程,和他们手下的战将谋臣同一规格以“传”来记载他们的生存状态。唯有曹操他的纪传是以“纪”来记叙他的生活画面,这里面就分出了“纪”与“传”的等级,在《三国志》中曹操的题纪以“武帝纪”来记叙。记载中把曹操纪入太祖武皇帝,通篇以太祖为尊,最后以朕落篇。而刘备与孙权完全没有这样的规格,记叙刘备以先主为传,记叙孙权更直接呼其名。虽然他们都就位皇帝之名,但是具有唯物思想的历史学家陈寿他是以唯物的观点来看待与着意三国时期大势的帷幄程度,人物大略的雄才意识。曹操明显高于刘备与孙权。

读《三国志》不仅联系到了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在《史记》中严谨的史学家司马迁对于人物的规格有着非常明确的含义,严格而精细,类分并周详。本纪记叙帷幄大势皇帝的一切,世家记叙诸侯王以及有着功绩重臣的人生历程,而传纪记叙出类拔萃的人杰。三种层次分类明确,规格不一,是有着严格限制的。到了三国时代,历史学家陈寿给三国人物作传纪他肯定是借鉴了古人司马迁的《史记》来为他的《三国志》量体裁衣,合适定做。他面对三国人物,统篇考量,以占据中原大地的曹操为正统(曹丕继皇帝位统一天下)行皇帝之职,其他人物尽管就位皇帝之名,陈寿的观点亦是以将相谋臣一样对待。确也是,在三国时代偏安一隅的蜀地与南蛮荆夷怎能与中原大地来比较呢?《三国志》中以“纪”记叙的人物曹操统领着全篇是有着创作者陈寿深远的道理的,为具有唯物主义观点的陈寿赞赏有加,历史学家作“纪”“传”是有他的道理所承载的历史。也为后人留下了人物考量的再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关系图:三国人物志(1)

三国演义人物关系图:三国人物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