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阶段了,相信很多高考生家长都在操心这事作为一个往届生家长,有几点经验和大家共同分享,希望能对有需要的家长有所借鉴,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家长必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家长必看(一个往届生家长的经验分享)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家长必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阶段了,相信很多高考生家长都在操心这事。作为一个往届生家长,有几点经验和大家共同分享,希望能对有需要的家长有所借鉴。

一,要不要找专业机构的问题?

我的体会是,这个取决于孩子和家长两个方面。

首先是孩子,分为三类,一类是学习特别好的,能考上北清复交一类大学的,根本就不用费心费神了,无非是二选一或是三五选一的,基本上这类孩子自主能力都非常强,有明确的理想院校目标,家长一般都帮不上忙,只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报自己喜欢的目标院校就行了,如果存在二以上选一,不知道如何取舍时,可以让孩子请教老师或自己查阅专业前景,按照“避热就冷,遵从兴趣”的原则操作就可以了。所以如果你是这类孩子的家长,恭喜你,你可以像孩子上高中一样,为他做好后勤保障,鼓励他、支持他就可以了,找专业机构的事就更没必要了。

第二类是学习中等的,考得好的,可以上个985、211或是省部重点一本,考得不行的只能上个公办二本或民办三本,这类孩子占所有考生的80%以上,竞争激烈,可选择院校差异较大,孩子目标性不强,需要家长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填报。

第三类是学习不太好的,勉强只能上个民办三本或高职、专招的,只需要根据分数,选个口碑较好的院校或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选个实用型动手型的技术类专业即可,优选发达城市和开放型城市即可,一般不需要花钱请机构。

另一个就是家长,尤其是第二类孩子的家长,如果家长自己有时间,也有精力,一般来说在孩子高二或最晚高三时期就应该留心学习孩子院校填报的知识,对填报的基本规则、招生办法、目标院校信息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另外对孩子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未来职业发展有清晰的规划,再购买几本权威机构的书籍,自己完全可以辅导孩子填报。

但如果家长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心里没底,孩子的目标规划也不是很清楚,就需要寻求专业的机构和老师来帮助填报。

但机构介入有个问题,就是机构只会根据孩子的分数换算的位次给你一份10-15个院校和专业的选项,中间的取舍还是要你自己来做,因为机构不如你对孩子的了解,也不太清楚你的家庭资源和各种偏好,所以机构只能是从宏观上帮你化解滑档、退档的风险,把握院校录取的大小年、专业冷热趋势等原则性方向,最终的选择还得靠你自己和孩子来决定,而影响最终选择的因素就会涉及第二个问题,就是影响填报志愿的核心因素这个问题。

二、影响填报志愿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志愿填报,最需要考虑的三个核心因素是:院校、专业和城市

而为什么是这三个因素起作用呢?慎终追始,其实最重要的深层次因素是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规划!通俗点说,就是你要考虑孩子以后在哪生活、在哪工作、做什么样的工作,甚至过什么样的人生,只有把这些问题认真思考过,才能在这三个因素中进行对比分析和选择,否则,就完全是看钱打豆腐,瞎选!

这个问题有个关键,是家长和孩子的观点不一致。比如家长认为教师、医生、公务员这些职位稳定、体面,但孩子偏偏不认同,而孩子认为的比较新潮的如人工智能、动画设计,或是冷门的考古、勘探、哲学等专业,家长又会觉得过于冷僻,可能不好就业或是就业环境艰苦,不想让孩子填报,而且往往很难达成一致。因为家长是站在社会就业和生活、成家等角度考虑问题的,而孩子只考虑城市、兴趣或者仅就是自己的一个理想、一个要好同学或老师的影响,他不会考虑未来如何就业,在一线城市买房的成本有多高,他甚至反感公务员等家长认为稳定体面的工作。

而家长之间也会产生很大的分歧,比如妈妈一般不愿意让孩子离家太远,而爸爸可能正好相反,如果爷爷奶奶或是叔叔阿姨再关心进来,局势就会更加复杂。所以家里人的沟通应该提前进行,不能等分数下来了,就那几天时间还没个大的方向和规划,就会很仓促。

我建议的原则是“多方听取,尊重孩子,坚持方向”。“多方听取”是为了让信息最大化,这样才会更全面地考虑。而“尊重孩子”是关键,平等、友善、协商的态度和孩子交流,摸清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提出合理的建议,最终一定要取得孩子的认可,至少不反对,千万不能孩子一百个不愿意,家长一意孤行,这会埋下巨大的后患。最后一个“坚持方向”是指要能看到未来国家、城市、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比如大国制造,比如信息科学,比如公共卫生等,一定是国家未来大力发展的,如果报考这类的志愿,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方向上就不会有错,而孩子往往对这些比较陌生,所以家长要在这方面积极引导。

至于城市、院校和专业,我的浅见是:城市优先,院校次之,专业最后。中国太大了,东西差异、南北不均在几十年内都会客观存在,到发达城市上学,也是长见识的过程,甚至比在大学学什么更重要,城市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情和价值观,趁年轻不让孩子去闯,去见识,难道等孩子和我们一样大了才去吗?况且也别考虑房价什么的,车到山前必有路,孩子学得有出息了,这些都不是事。另外就是院校,大学是需要有沉淀的,优先考虑综合性、建校时间长、名气大、发展势头好、特色鲜明的院校准没错。最后是专业,叫一选两不选,一不选太冷的,二不选太热的,只选跟孩子兴趣和特长匹配的。尤其是特长,比如有的专业对物理要求很高,如果孩子中学时期物理差,就不要填报了,否则会学得很费力。

三、志愿填报的小技巧

志愿填报有没有技巧呢?从我给孩子填报的经验来看,确实有,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划范围

这个可以提前进行,也就是高考后让孩子大致估分后,参考往年本省的位次,注意,位次比分数重要!上下各延伸1000个左右的位次,划定出能够报考的院校,不要太多,10个左右即可。然后再考虑到估分的差异,对孩子自己估计的分数再上浮10-20分和下浮10-20分左右,依据位次再按上述办法划出10个左右的院校,然后对这三套信息进行比对,再从这30个院校里面划出10个,基本上就是未来的目标院校了,等孩子分数出来,位次公布后,以此为基础再适当调整即可。

2.排顺序

目标院校选定范围后,我们要排个顺序,因为高考虽然是平行志愿填报,但录取时先从第一志愿依次检索,所以顺序很重要。

如果孩子的分数或位次和心仪的院校比较匹配,建议直接报第一志愿。别听有的机构说什么要冲一冲,因为我们参考的是往年的数据,而当年的录取情况是与报考的人数和报考人员的分数位次相关的,就是说你只知道你孩子报什么院校了,可你不知道还有多少孩子也报了,他们的分数位次是什么状况,而院校的录取人数是限定的,如果报考的人多,高分多,那最后一个录取名额的分数和位次就是当年的录取线,所以这是不确定的,如果我们已经确定要上这个学校,那就直接报第一志愿,不要再冲别的院校,因为同一所院校还有专业的录取分不同,而且差异很大,有的学校最好的专业和最冷的专业分数会相差几十甚至一百多分,位次相应地就会差几千甚至上万分,所以即使你冲进了这所学校,专业也不一定是你满意的。

另外就是最后一二个志愿,一定是确保能录取的,基本参考往年的录取情况,下浮个2000-3000个位次报考就差不多。中间的也要拉开层次,按1000个位次的梯度考虑就好。

3.先模拟

报志愿一定要模拟下,严格按正式填报的格式和要求,认真地模拟填报几次,确保对填报规则熟悉。我前年给孩子报的时候,就有家长只是粗略的大致计划了下,没有模拟,到报的时候手忙脚乱。模拟的过程也是再次审视和确认的过程,这方面一定不要偷懒。

4.提前报

一般来说,分数公布后三天内就得填报志愿,时间比较紧,而且集中报名的人数多,网络、系统负载大,难免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所以宁早不晚,不要等到最后几个小时再去报,那样可能会有潜在的风险,去年有的省份就出现过最后几个小时无法提交确认的情况,这对孩子的影响是重大的,也是无法挽回的。建议在第二天的深夜或最后一天的凌晨填报,这个时间段是个空档,网络也比较通畅,而且一定要确保最后确认提交,直到收到短信或回执信息才算完成。

四、志愿填报的几个原则

志愿填报是孩子和家庭的一件大事,填报过程往往面临意见不一、方向不明、把握不好、报了后悔等情况,其实填报志愿跟人生其他的情况一样,就是个选择和决策的过程,没有一项选择是绝对正确的,所以不要太过于求全责备,只要符合我们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没有大的偏差就可以了。我经常给朋友说,报志愿跟装修是一样的,装修完就啥都明白了。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了几个原则,供大家参考:

1、分清主次

这个很重要,报志愿这个事的主角是孩子,家长只是辅助、指导和帮助孩子填报,千万不能越俎代庖,主次颠倒!

我一朋友的孩子,在他的指导下报了军校,去了不到半年,孩子坚决要退学,说他受不了那苦,朋友多方劝导,孩子反驳他说志愿是你报的,又不是我报的,你说好你去上吧,他直接崩溃!

我们做家长的,老是觉得孩子不懂事,涉世不深,老想替他做主,这也没错,但前提是他得领情,至少你帮他分析后选的院校、专业是他不反对的,经过他同意过的,省得以后孩子麻烦。从另一个角度讲,孩子已经成人了,事关他的事也应该由他做主,哪怕这个决策是错误的,可我们也不敢保证我们就一定是正确的呀!所以谨记这条:必须跟孩子商量,孩子才是主角!

2、明确主线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个行业都有人干,哪个行业也都有功成名就的人,但具体到我们个人,因为性格、特长、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各异,大多数人只能从中选择一种职业安身立命。所以我们只能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明确一条职业发展线路,这样也便于我们选择院校和专业。否则法律也想学,会计也想学,计算机也觉得不错,志愿填报就会比较散乱,也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3、求同存异

志愿填报因为涉及孩子的未来,所以会掺杂很多其他因素,家庭的、亲戚的、老师的、朋友的、孩子的等等,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有道理。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抓住核心点,明确方向和主线,求大同,存小异,敢于取舍。虽然有时取舍是非常困难的,但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呢?

4、避热避冷

冷和热主要指的是专业,比如最近几年热门的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网络工程等,以及前几年热门的建筑、会计、法律、管理类专业,我觉得一定要理智选择!太热门的竞争必然激烈,不只是报志愿录取时激烈,到孩子就业时也一样激烈,而太冷门的专业,比如考古、小语种等,冷一定有他的道理,或是就业渠道狭窄,或是市场需求不大,也一定要理智分析。其实本无所谓冷热,今天的热也许就是明天的冷,这是供求规律。所以尽量避开冷热,只理智认真地分析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只要孩子愿意上,有深厚的兴趣,也有这方面的天赋,冷热又何妨呢?

5、慎选偏远

如果选择偏远的地方,提前要想好一个问题,毕业后孩子还回来吗?如果大概率要回来,还是不建议填报。因为一个是偏远地方必然不发达,孩子到那上学可能见识上会差一些,另外如果毕业回来在当地就业,同样的条件和省内本地上学的孩子相比可能不占优势。但如果是看中了偏远地方的优惠政策,无论是录取还是将来就业的,他都会有一些优待条件,而且竞争不强,倒也不失为一个选择。所以这个得看我们和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但一定要事先想好,慎重选择。

6、着眼未来

这有两方面,一个是孩子的未来,另一个是学校的未来。孩子的未来一定要和国家大的发展趋势相符合,和社会、科学的进步相符合,比如新技术、新材料等就没任何问题,另一个是学校的未来,就是看学校是否有发展潜力,211院校是否有可能晋985,单一流是否有可能评审为双一流,二本有没有晋升为一本的趋势,学院有没有升级为大学的可能,如果有这样的趋势,那就优先填报。我一朋友的孩子早几年就上的省内二本,快毕业时学校升为一本了,这样的红利还是值得拥有的嘛!

五、志愿填报容易忽视的几个小误区

志愿填报有原则,有技巧,也有一些容易忽视的小误区,尤其是首次填报的家长,如果不注意规避,会让填报工作陷入被动。根据我给孩子填报的经验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以下几种情况提示大家多多留意:

1、平行志愿是不是等于没有顺序?

错!平行志愿是指志愿之间没有高低之分,但录取时计算机系统检索是从第1志愿开始依次进行,假如第1志愿经检索分数不够,会自动检索第2志愿,直到6个志愿全部检索完成,但如果第2个志愿经检索符合投档条件,即分数够,就会直接投档,检索工作自动停止,就是说不会再去检索第3及以后的志愿了。这就叫分数优先,一次投档。所以平行志愿不是没有顺序,他有检索的优先设定。有的家长不注意,第一个报得很高,怕录不上,第二个又报的偏低,第三个又不甘心,又报得较高,这种情况第三个就根本不可能被检索,因为只有一次检索投档的机会。所以正确的填报方法是这6个志愿要参照往年录取分数的高低填报,应该是一个逐次递减的序列,这样就比较客观。

2、是否愿意调剂这项到底应该怎么选?

有的家长想当然地认为,我报的这个志愿,有些专业不太喜欢,我就填个不愿意调剂,应该就不会被这个专业或院校录取,那是否就自动再投到下一个志愿序列呢?完全错误!家长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下各省的高考政策和院校的招生简章,在平行志愿下,只有一次投档机会,而且只要投档了,如果你选的是不愿意调剂,直接做退档处理,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下一个志愿,这是政策性的投档规则,不可逆转,千万要注意!所以志愿填报的6院校,只要其中任何一项被投档,应该都是你愿意去的,否则就会被退档,直接划转到下一批次再录取,一本就变二本了。因此这一项,一定要全部选愿意调剂的,切记!

3、招生计划有变化要怎么应对?

有很多家长都不认真研读学校的招生简章,这是很不应该的。我们选定目标院校后,一定要认真地研读学校的招生简章,尤其要关注招生计划的变化,而且至少应该看近三年的。如果招生计划基本持平,无大的变化,往年的录取分数就有参考价值,如果有变化,一定要分析变化的原因。比如某院校原来在该省的招生计划是100人,今年简章里变成150人了,要看是增加了专业,还是招生的人数加大了,如果今年的招生计划变成60人了,也要看是裁撤了专业,还是缩减了人数。这个一定要认真分析,因为这个变化会严重影响今年的录取分数和位次。总体讲,计划加大录取分数一般会下浮,计划缩减录取分数大概率会提高,这种分析反射到志愿填报上,就是及时调整这个院校,是否保留进入志愿,或是调整在志愿序列的顺序。

4、院校和专业是否要全部填满?

这个理论上来说,最好应该全部填满。但实际是,院校尽量全部填满,专业至少各填3个以上。因为录取工作有不确定性,就是我前文说的你只知道你家孩子报什么了,你不知道还有谁家的孩子也报了,他的分数和位次是什么。所以国家能给6个选项,一定有他的道理,是保证你有充分的选择,能够拉开层次,这样录取的概率就会大一些,这是个机会,我觉得应该尊重和好好利用。有的家长和孩子过于自信,我就报3个,当然也可以,但相比报全6个,风险还是相对大一点。但专业不一定全部填满,因为有的院校在该省计划招录的全部专业可能也没有6个,所以至少填报3个自己最心仪的,其他的就服从调剂就可以了。但如果能多填,就尽量多填,至少录取的专业是你自己选的,而调剂的,就不一定了。

5、个别专业有无其他特殊要求?

认真学习招生简章真的非常重要!有的院校的个别专业有特殊要求,如对外贸易专业,对英语成绩有特殊要求;如建筑、装璜设计专业,要求有美术、绘画特长,对色弱、色盲考生限制报考;而有的专业如地质勘探,可能会要求男生优先。所以这方面一定要认真研读招生简章,不要想当然地只看字面意思,避免填报了却无法录取被退档或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

6、本校和外埠校区有无区别?

本校和外埠校区要具体看待,有的只是校区地点不一样,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和草堂校区,只是地点不同,其他管理、学历什么的都一样,而有的学校本校和外埠校区完全是不一样的,不但地点不一样,毕业证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新疆的克拉玛依,这个一定要认真分析了解,避免错报。前几年新闻上报道就有高分学生误报了电子科技大学二本校区的事,千万不要因为这些小小的失误而影响孩子的大事。六、志愿填报中大家关心的问题探讨

1.找了机构或老师,应该向他们咨询哪些问题?

很多家长认为,我给孩子报志愿就找专业机构或者孩子的老师,那自己就不用管了,也不用学习了,全部交给专业机构或老师就可以了。其实不然,且不说机构和老师时间有限,根本没精力与你和孩子做太深入的沟通了解,即使时间允许,最后的决定也应该是你和孩子来拍板,因为孩子和你家庭的情况、对未来的规划也只有你最清楚,这个是其他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所以,首先,即使是委托了专业机构和老师,我们自己也应该对基本的录取情况、院校情况有所掌握,这样我们才有基础和机构以及老师一起商量,否则就是人家讲什么你只能听什么,没一点概念和自主权,但你要知道,孩子是自己的,不是机构和老师的,万一报的有个差池,吃亏的还不是自家孩子吗?人家会为咱家的孩子负责吗?

第二,就是我们自己应该有个大致的方向或规划,这样也方便和专业人员探讨。就是说你和孩子不能没有一点想法,说只要分数够,什么都行,天马行空的走哪算哪,这既是对自己和孩子不负责,也会让专业人员无法下手,那最终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其实最关键的是我们应该咨询专业人员什么问题,才有助于最终的志愿填报。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咨询了解:

(1)了解政策

咨询机构或老师,就今年本省的招生政策和计划,对这个分数和位次的孩子有哪些影响?好的是什么?不好的是什么?

(2)明确方向

结合孩子的性格、兴趣和爱好,以及我们的家庭背景,社会资源,咨询机构或老师建议孩子的报考方向是什么?

(3)划定范围

圈定报考方向后,咨询机构或老师针对孩子的分数和位次,咨询机构或老师建议的目标院校有哪些?

(4)确定重点

划定目标院校后,咨询机构和老师问我们孩子重点要报考的院校或必报的院校是哪些,进一步缩小范围,明确目标院校。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报考专业。

(5)排定序列

在上述院校、专业明确的基础上,咨询机构和老师如何排定6个志愿的次序,以及每个院校中的专业次序。

(6)风险化除

最后一步,是做风险化除,就是咨询机构和老师,万一目标院校和专业有闪失,要确保在这个批次中录取,那最后一二个保底的志愿应该怎么确定,需要牺牲多少位次或分数才能化解退档或滑档的风险。基本上只要以上这6条问题能够明确,那我们找的机构或老师的咨询就没有白费,孩子的志愿填报我们也就心里有数了。

2.想自己给孩子报志愿,应该从哪入手?

前文说过,如果你对高考志愿填报有一定的了解,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志愿填报的知识和技巧,然后又不想花钱去请专业机构或找老师落人情,那完全可以自己填报。但很多家长都是第一次面对这个问题,虽然想自己动手填报,却又不知道该从哪下手,前年我孩子高考时,我就是自己给填报的,而且我填报后的录取结果和最初的预料、设想都一样,我自己总结了几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充分沟通,明确意愿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指的就是与孩子沟通。孩子是当事人,也是填报志愿的主人,所以一定要听取和征求孩子的想法,也一定要本着平等、友好的态度,要象知心朋友一样和孩子沟通交流,这样孩子才有可能把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告诉你,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想法、意愿强加给孩子,他们敏感而叛逆,如果沟通不畅,反而会适得其反。

有的孩子有明确的想法,如果你觉得孩子的想法不错,就多问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想,以后的打算、规划什么的,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们,他们的想法比我们多多了。

而有的孩子没有明确的想法,甚至根本就没有任何想法,这种情况要格外注意,千万不要放弃与孩子沟通,而要多渠道引导孩子,比如你问他,你将来想干什么,他可能说不知道,你问他想上什么样的大学,他说考哪算哪,这时候千万不要放弃,要持续保持耐心,你可以反着问他,你不喜欢干什么?如果他还说不知道,就要进一步深入沟通,往细里问,比如,上个师范学校将来当个老师你有兴趣吗?学个计算机将来做系统维护、软件开发的工作你觉得怎么样?而且一定要在孩子心情愉悦、不抵触、不反感与你对话的时候与他探讨。

也可旁敲侧击,比如侧面问下孩子的朋友、同学、老师,当然这个一定要注意,切不可让孩子事后知道后感觉你不信任他。或是你问他要好的朋友、同学有什么打算,想考什么学校,将来要干什么工作啥的。相信我们家长多次迂回后,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心里真实的意愿你基本上就会有数了。

(2)理性分析,客观评审

有时候我们做家长的,按理说应该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但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甚至到了要帮他填报志愿的时候,才发现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孩子的特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这是我们给孩子填报志愿必须补上的一课!因为你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兴趣、特长,知道他物理学的好,还是英语学的好,掌握了他喜欢做与人打交道的事还是比较内向腼腆,你才能帮他规划未来呀!

而第二步就是广泛征求家人、朋友的意见,尤其是家里的长辈,有一定事业的亲戚,给孩子报过志愿的朋友等,把你的困惑、孩子的想法和他们交流下,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还有孩子的老师,也可请教下老师对孩子的看法,总之是越广泛越好,这样你才能掌握充分完整的信息。最后我们就结合以上这几点:认真梳理孩子的真实意愿和想法、孩子的兴趣特长和性格特征、家人朋友的意见建议、自己家庭未来可借鉴的资源等,客观地对以上因素进行评审和理性分析,找出优劣点,形成初步的志愿草案。

(3)民主集中,确定方向

志愿填报其实最难的,是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面临的取舍和选择,而最让人煎熬的,是意见纷杂,不断变化,无法形成定局。

这时候家长应该发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充分民主交流的基础上,一定要在确定一个主线的基础上大胆取舍!孩子是你自己的,他未来好不好你是要负责任的,其他的亲戚朋友都只是来帮忙的,最终的决策一定要你来拿,所以,听他们的意见,是为了坚定你自己的信心,而不是让别人左右你的决策!况且任何选择都有利有弊,有舍有得,你最后的选择应该是在与孩子充分沟通,了解孩子真实意愿,、在准确掌握孩子兴趣特长和自己家庭资源的基础上,同时参考了亲人朋友的建议或意见做出的,他的方向在你看来应该是正确的,清晰的。所以确定方向是重点,如果方向不确定,所有的争论就都是打乱仗,而家长是这个环节的主心骨。就像开车一样,方向盘不能乱!

(4)划定目标,认真研读

方向确定下来后,接下来要做的,是结合孩子的分数或位次(可以是估计的),参考往年的录取数据和信息,划定出目标院校范围,然后再对这些院校信息进行认真的研读和比对。几个渠道,一是购买专业的志愿填报书籍或某些专业机构发行的志愿填报数据卡,这上面应该都有非常详细的解读;二是登录目标院校的网站,或是通过高考录取网等,查阅目标院校的简介、招生简章等相关信息,对将要报考的目标院校一定要有全面客观的了解才行。这块的工作家长一定要不厌其烦,毕竟孩子报志愿可能就这一次,也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节点,我们应该付出一些精力和时间帮孩子把好关。

(5)事先模拟,做好备选

接下来就是做模拟填报,根据分数或位次、院校情况、专业设置几个维度,至少做出三套备选方案,而且这三套方案的逻辑关系一定要清楚,主次要分明。一般第一套是稍高一些的,有“冲”的趋势,第二套比较适中,第三套稍保守一些,这样高、中、低都有,就会比较客观全面。用这个模拟方案再和孩子、家人商量,注意这时就只能是就方案说方案了,不能再返回去更改方向或做大的调整了,如果这样的话就说明备选方案的前期工作没做扎实,得返回去重做预案了。这三套方案应该获得孩子、家人的认可和通过,而且利在哪,弊在哪,优劣在哪都应该清楚明了,只等最后确定了。

(6)确定方案,填报提交

最后一步,就是确定方案,在三套备选方案中选择其中一套,也可以结合预案再组合一套最终的方案,其实核心就是的志愿的排序,谁先谁后的问题,但梯度一定要有,保底的一定要预留足够的空间确保录取,确认无误后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正式填报提交就可以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是:尊重孩子,做足功课,明确主线,讲究方法,排除干扰,果断决策。

3.提前批能报吗,会不会影响后面正常志愿的录取?

提前批是指军警、艺术类、定向生如免费师范生、免费医学生等高考录取中提前招录的批次,其志愿一般和普通本科第一批次同时填报,但会优先在本科批次录取前进行录取,最重要的是提前批次的如果不能录取,不会影响本科正常批次的录取。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有意向报考提前批次,我还是建议可以报考,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了个录取的机会。但如果提前批次录取了,那后面的本科其他批次就没有录取机会了,所以这个一定要提前计划好。

比如你的孩子想上师范类院校,那提前批次招录免费师范生的院校就可以填报,后面的正常本科批次师范院校也可以填报,只是免费师范生和免费医学生有条件限制,比如要和当地教育、人社、院校签订三方协议,一般会约定毕业后定向到基层学校工作几年,毕业后不能考研,在校期间免收学费,有的还按月发放生活补贴等,但好处是毕业出来直接定向就业,而且带编制,所以在填报前一定要仔细查阅相关政策说明,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你的孩子能接受提前批的条件,那就大胆报,即使录取不了,也丝毫不会影响后面正常批次的录取。但如果你的孩子不能接受提前批次的相关条件,那就不用考虑了,直接报正常批次就可以了。

4.当各方意见不一致时,到底该如何选择?

报志愿就难的就是各方意见纷呈,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无法选择和取舍!每年都有不少家庭因为给孩子报志愿而吵得不可开交,轻则影响志愿填报的进度,重则弄的家庭不和,孩子哭,家长闹,非常揪心。我前年给孩子报志愿时,虽然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真正要确定一个各方满意的方案,也是几经周折。现在回想起来,从理论上讲,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因为所有的决策和选择都无法做到十全十美,而我们的思维惯性却希望找到一个最优的选择。

因此从实践中来说,首先是要降低期望,不能求全责备,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我们要明白不是要找到最好的方案,而是找到最适合我们自己孩子实际的方案就可以了,这是前提,否则就会陷入选择黑洞,好像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完善,要知道美不是白璧无瑕,而是维纳斯,接受有一点点遗憾,只要这种遗憾相对其他的遗憾而言,是两害相权的轻者就可以了。

有几个原则,建议如下:

(1)超过分数线100分以上的孩子,建议学校优先

因为这类孩子学习的潜质不错,本科毕业后考研、考博深造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能上985就报985,能上211就报211,能上重点本科就上重点本科,其他的专业、城市等因素可以往后排,因为考研时还会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2)超过分数线100以内的孩子,建议学校优先、兼顾专业

这类孩子竞争力不强,只能冲部分地域不占优势的211或部分重点本科,而最大可能是上个普通一本,所以学校能冲则冲,如果结合孩子的目标意向在学校选择方面优势不大,就在普通一本院校里选个相对中意的专业来弥补,尤其是新晋的一本院校,专业特色鲜明的一本综合院校,都是不错的选择。甚至也可选报一些偏远省区的院校,比如海南、新疆、宁夏、甘肃等省份的211和重点大学,这些地方对人才的需求量大,竞争还不激烈,以后毕业了还可以享受当地的政策优待,尤其是男孩子,只要能接受,倒不失为独辟蹊径,出奇制胜之路。

(3)二本线上的孩子,建议专业优先,兼顾城市

这类孩子在学习方面不点优势,但大多数动手能力强,性格鲜明,所以在志愿的选择上应该偏重应用型、实操型的专业,至于院校,尽量上公办院校或办学特色鲜明的民办综合院校。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上大学的目的很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就业,而应用性强的专业比如计算机、机械设计与制造、甚至动漫设计等,都是就业需求很大的专业。为什么说要兼顾城市呢,还是出于就业的考虑,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业机会相对就大一些,所以我们既然是奔着就业去的,就尽量到机会大的城市去学习、去见识,然后顺理成章的就业。

另外还有家长考虑的其他什么男孩女孩的区别呀,家里不同人的想法呀什么的,我觉得最核心的还是不要偏离主线,我们是在给孩子报志愿,上大学,不是找对象,也不是定终身,千万不要试图用报志愿这一条道解决我们所有的家庭梦想,这是我的严重建议!报志愿还是要回归到孩子的分数上来,回归到孩子未来的粗略的发展轨迹上来,从这个维度来考虑就可以了,别的,真的不要太纠结!

5.冲稳保垫,实践中该怎么把握才准确?

这是个通用原则,非常原则,也很有道理,这毋庸置疑。但在实践中,到底该怎么操作和执行,可能没几个人能说得清楚。

有些专业机构宣传的什么高1分冲名校,压线进重点什么的,我个人并不完全认同(不接受反驳),你试想,你作为最后一名压线考生进入的院校,你会是什么专业呢?除非你对专业没有任何要求!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想让你的孩子嫁到北京或上海,如果咱们资质一般,你能想象你嫁的是什么人吗?反过来再说,有这个必要吗?我这样说并不是说不要冲稳保垫,而是说我们所有的在大的原则下的决策,都应该符合我们的个性化需求,都应该与我们的实际情况相契合,否则就是盲目的冲动!

我的建议是:

(1)冲要冲得有原则

什么情况下可以冲呢?就是这个院校是你心仪的院校,这个院校的所有专业,注意是今年招录的所有专业都是你可以接受的,而这个院校往年的录取分数比你孩子今年的高考分数要高10分左右,而且这个院校的招生计划有10%以上的增长,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大胆的冲一下,这是原则。

否则你凭什么冲呢?人家这个院校的招生计划基本没变化,你们本省的考生人数也没有大幅度的下降,你去冲,你自己觉得冲上去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有的家长只是从概念上理解冲,其实是想捡个漏,是中奖的心态,不可否认每年也都有这种意外情况发生,可你觉得有多大概率会是你呢?而且现在大数据如此发达,信息高度透明的情况下,你觉得报志愿还跟买一样呢?再说了,再好的学校也有相对冷门的专业,且不说这个专业未来的就业情况,只问一句这个专业是你孩子想学的吗?所以一定要理智分析,有原则的冲,在透彻分析的基础上去冲,才是正确的,不要只说概念,听别人忽悠。

(2)稳要稳的有目标

那么这个“稳”指的是什么段位呢?就是这些院校的往年录取分数或位次与你孩子的基本相当,上下在5分-8分左右,位次大家可以自己根据一分一段表和今年数据换算。这是你孩子能报,报了也有很大可能会被录取的院校,也就是我们的重点目标院校。所以稳其实就是我们的目标,这个段位的学校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研究分析。

(3)保要保得有逻辑

保是第二目标,为什么说保要有逻辑呢?就是说稳的段位如果没有被录取,那录取就一定要在这个保的段位实现,否则就会亏分,就是这个逻辑关系。所以保就是退一步,大致退10-15分左右,而比稳的段位有优势的是,专业的选择上会更主动一些,更有机会被孩子中意的专业录取。所以这个段位的学校,家长们不但要认真分析院校,也同时要多关注专业。

(4)垫要垫的有分寸

到垫这个段位,其实是个备手。为什么说要有分寸呢?就是你既不能垫得太高,也不能退得太没有底线,要适度保险就好。我的建议是在孩子的高考分下浮20分左右做垫底就应该差不多了。但一定要有这个保险,这是我们给自己做的最后一道防线,万一今年我们报的目标院校,前面的几个全部高数居高不下,这个防线不至于让我们一下子滑落到下一个批次去。

再次建议:志愿要从高到低逐次递减,冲1-2,垫至少1,其他稳保,这样就没有太大问题。

6.万一被退档或滑档后,该如何应对?

报志愿我们最不愿意也最不想看到的情况就是被退档或滑档,这两个其实也是不一样的。

退档是已经投档了,但可能我们选择了不愿意接受专业调剂,或是虽然分数够,但学生的具体情况不符合学校的录取要求,投进去又给退出来了的情况,注意这种情况我前文介绍过,系统不会再投下一个院校,直接从这个批次就出来了,所以我一再说要认真研读学校的招生简章,认真学习本省的高考录取政策就是这个原因!滑档是什么情况呢?就是你报的所有志愿都无法录取,直白说就是你的分不够,报得偏高,这个结果和退档一样,也会从这个批次出来。

那万一发生这种意外,我们该怎么办呢?

其实就一条半道路:一条路是在下一个批次再投再录,一本变二本,而我重点要说的是另外半条路,就是志愿征集!

什么意思呢,比如这个省一本所有的院校计划要招3000人,然后大家报完志愿,省招办组织模拟投档后,发现所有院校能正常录取的只有2800人,还有200个招生计划没有实现,这就是志愿填报的不均衡造成的,就是说实际符合一本填报的可能有3100人,但有些院校只招100人,却报了150人,但他全部录完也只能录100人,而有的院校计划招30人,实际只有10个人报了,把这10个人全录了,还差20个,这时候招生办为了保证招生计划的完成,就会把没有招满的院校的名额拿出来,给前面说的退档的、滑档的考生再给机会,就是说可以再报一次,但这回报只能是限定的院校和限定的专业了,所以说是半条路。

但并不说征集志愿 的院校就全部是大家不看好的,有时会爆冷,可能还是大家都非常看好,但大家都觉得可能竞争会很大,然后大家都没敢报的院校和专业,这时候你反而可以捡个大金元宝了。所以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高度关注招生办发布的志愿征集通知,尽可能用这半条路弥补我们填报的错误。如果实在不行,那就在下一个批次填报吧,但上一回填报的教训一定要深刻吸取,可千万不能被同一条河淹死两回!

最后想说的,也是最重要的话,就是高考出分后,家长最应该做的几件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出分季,每年的这几天,是所有应届考生和家长最激动、最纠结、也是最忐忑不安的时候,那么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我们家长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

1、一定要客观理性看待

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我们都能理解,但客观讲,学习这事却强求不得,这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有的孩子擅长,有的孩子就天生不太擅长,跟生活中比如做饭、演讲、人际交往等其他的能力一样,有的人具备,有的人就不具备。这得有天赋,而且天赋所占的成份还比较大,后天的努力只能是在天赋的基础上去提升,所以一定要有这个客观认识。再说了,高考分数只是孩子12年学习情况的一个阶段性结果,我们不能指望平时学习一般的孩子超常规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水平,这是不理智的。我们自己的孩子平时学习什么情况,大致能考个什么结果,相信家长们也是心里有数的,而这个结果,无论好坏,已经无法更改了,坦然接受,理智对待就好了。

2、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状态

作为家长,孩子无论考多少分,欣喜也好,遗憾也罢,结果已经摆到哪了,好坏已经成为了事实,我觉得比分数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关心孩子的状态。

我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不想考好,没有一个孩子在这一时刻不想为自己、为父母争气,我们得相信孩子已经尽力了,而且得明白其实孩子的心理压力比我们要大,虽然有时看起来他们好象不太懂事,不太能体谅父母的艰辛,但其实大多数的孩子他们心里都明白,都想考好。所以我们作父母的,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多留意孩子的状态,如果发现孩子没考好情绪上不太稳定,一定要高度关注,多鼓励,多开导,不要再打骂、甚至责备,或者家长自己哭闹给孩子增加巨大的压力,他们毕竟刚刚成人,心理还不太健全,千万不要刺激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是做出其他不理智的行为,这会让我们悔恨终生的!

分数只是个数字,大不了再复读重考,上不了好的上个差点的也行啊,可孩子,我们只有一个,孰轻孰重,我想我们能分得清。千万不要让新闻上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

3、根据实际,帮助孩子规划未来

分数出来,位次也就确定了,大致能报什么学校或是不能报什么学校也就基本确定了,报志愿说到底只是个技术活,只要家长们认真研读过我前面的经验分享,相信偏差会太大。

比这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帮助孩子规划未来,尤其是考得不太理想的孩子,我们一定要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发现孩子的特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规划下未来。是报个学校继续学习,还是可以考虑上个职业院校学习一门技术,还是说孩子临场发挥得不好,再复读一年重考一次?最了解孩子的,就是我们家长,我们一定要像跟朋友聊天一样,友好、平等地跟孩子对话,和他好好商量,帮助他做好未来的人生规划。

天生我才必有用,要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无用的,只是有的孩子擅长学习,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有的孩子胆子大敢闯敢拼,有的孩子懂事早,有的孩子单纯开窍晚,我们要有耐心,用爱去浇灌他,用真心去帮助他,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不一样的精彩的人生。

4、人生是场马拉松,高考评定不了什么

孩子们涉世未深,高考对他们来说是人生是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可我们家长应该知道,跟人生中其他的困难、艰难比起来,高考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有的人是赢在起点的,有的人是赢在终点的,人生多漫长呀,后面的机会多了去了,单单一个高考定不了终生。

我想,培养一个北大清华的孩子当然值得骄傲,但培养一个性格开朗、善良有爱心、能直面困难和挫折的孩子,远比考多少分重要得多!上个好大学,不一定会有好工作,更不一定会有更精彩的人生,放到人生的长河中,高考其实评定不了什么,就是一个机会而已,跟未来人生其他的机会没什么两样。

5、告诉孩子,无论什么时候,他永远是父母最爱的宝贝,家永远是他能够依靠的港湾,父母永远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就这样,直接告诉孩子,让他明白,凡事尽力就好,我们永远支持他、爱他,他什么时候都可以回家吃饭,回家睡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