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一个人的学识越宽广,越能感受到世界的差异和,越愿意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去接触不同的世界。

反之,越是认知水平低的人,越固执,越觉得自己是对的。

01

你也许有这样的经历:跟别人沟通时,你从各种角度跟他分析问题,然后提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观点或者解决方法,结果呢,他就是不听,表现得十分固执。

比如,你劝一个年轻人,年轻时要努力工作,要不断的钻研,要打造自己的能力。可他却认为,工作再努力也没用,想要有前途,就是得有关系、有人脉、有运气。

再比如,你劝一个姑娘离渣男远一点,告诉她人家是在欺骗她的感情。可她呢,就是不听,还觉得这男的就是好,别人的劝告都是想让他们分开而已。

又比如,你劝一个深陷传销组织或者赌博的人,想让他们认清现实,可他们呢,却认为你在阻止他们成功...

无论你如何劝靠,他依然固执己见,依然觉得自己是对的。

前段时间,在医院就发生了这样一起事情。

一位丈夫不管医生怎么劝告,都不愿意在在妻子的无痛分娩书上签字。

他的理由是,这样会影响孩子。

不管麻醉医生怎么科普,怎么讲道理,他的态度依然坚决。

缺乏对麻醉知识的了解,丈夫坚信麻醉会伤害孩子,最后,实在忍受不了疼痛的妻子,直接喊出了“我恨你一辈子”。

人的固执到底有多可怕(固执是天生的错了)(1)

很多人以为固执是天生的,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曾经提出过一个“个人构念论”,意思是说,人们都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来构建一个认知模型,当下次再遇到相同或者类似的事情时,就会调用这些经验来解决问题。

认知水平低的人,他们的认知模型非常单一,扩展性不足,所以,他们遇到问题时,没有更多的选项,只能使用同一套模型来解释和处理。

认知水平高的人呢?他们的认知模型更加丰富,并且深知万事万物都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模样,并非常能接受“世界跟自己想象中的并不一样”。

比如,一个人因为讨好父母而获得了好处,那么,他长大之后就会经常讨好别人,并因此变成讨好型人格,如果这时有人劝他不要讨好,他一定无法接受。

可是,当他长大后,慢慢接触到了更多的社交技巧,升级了自己的认知模型,知道除了讨好还可以用别的方式交朋友、构建更和谐的亲密关系,那么,他对“讨好别人”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

越是高认知的人,越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越能听进别人的建议;反之,越是低认知的人,越固执,越认为只有自己是正确的。

人的固执到底有多可怕(固执是天生的错了)(2)

02

如果用数学的集合来表示一个人的认知水平,那么,低认知的人,他们的个人构念就是A;而高认知的人,他们的个人构念就是B;但是B包含了A,除了A之外,他们还有C、D、E、F、G...

这就好比,同样是生火,认知水平低的野人,只知道钻木取火;而现代人除了知道钻木取火,还知道用放大镜取火,乃至于用打火机取火...

再举个生活化一点的例子,我去年回家的时候,遇到一个亲戚,他在酒桌上夸夸其谈:“上大学有啥用啊?赚得还没我多呢!”他对于人的衡量标准就只有钱。

而高认知的人呢,他们除了金钱的标准外,可能还有健康、时间、精力、工作机会、个人发展等等标准。

当一个人变得固执时,实际上,他就在大脑中关闭了学习的开关,关停了接触新事物的触角。

所以,越是固执己见的人,越难进步。

甚至,一个人如果固执到一定的程度,还可能会形成偏执型人格障碍。

他们会认为事情是“非此即彼”的,是“非黑即白”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直线的。

比如,当他们看到身边的大学生工资不如自己时,他们会说:“读大学有什么用?收入还不如我这初中毕业的呢!”

他们不知道的是,高收入的大学生人群远高过读书少的人,他们也不会明白:学习给人带来的改变,不仅仅只是收入而已。

越是低认知的人,他们就越对自己无知视而不见。

而相反的,高认知的人,往往更愿意学习、更愿意提升、更愿意总结与反思,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懂得越多,他就越明白自己无知的原因。

因为他们思考得越多,对世界越是了解,越明白知识是学不尽的。

因此,越是高认知,越表现得非常谦虚。

因为他们非常明白,一旦自己认定了一件事情,一旦自己表现得固执,那么,便是拒绝了学习,拒绝了成长。

人的固执到底有多可怕(固执是天生的错了)(3)

03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发现你和一个人聊天觉得很舒服,你觉得你俩太投缘了,那么他的情商和知识含量,肯定是远远超过你的。”

深以为然。

越是高认知的人,对事物的看法越具备多样性,越是能够体察别人处境。

而相反的,如果你遇到一个完全无法沟通的人,很多程度上,是你们的认知并不匹配。

要么,是他的认知低,要么就是你的认知低。

过去,其实我也一直没有意识到一点,一直觉得就是正确的,一直觉得别人跟我的观点相反,别人就是愚蠢的,是呆笨的。

后来,我看的书越多、见的人越多,也就越能接受别人跟我不同的观点了。甚至,有的时候,我还特别愿意跟不同观点的人进行交谈。

比如,前一段时间,我本打算在朋友小张那里购买手机,可同事却说:“朋友之间的买卖,你也敢做?”

按我过去的做法,一定是跟对方好好辩驳一下,并誓死捍卫“朋友之间可以做生意”的观点。

可是,那时候我突然想到《知识的错觉》这本书里的一句话:“我们高估对事物运行规则的理解能力,即使一窍不通也笃信自己无所不能。

我突然意识到,我是不是把“跟朋友做生意”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

于是,我改变的策略,找同事问清了他为什么觉得“朋友之间不能做生意”,然后再加上自己的观点,在自己的笔记本中进行了一场小型的辩论赛,并最终得出了什么情况下朋友之间可以做生意,什么情况下又不行。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高,他们就越不固执,越能接受不同的观点。

因为他们知道,固执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失去认知事物、完善自我的机会。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这样一句话:“检验一流智商的标准,就是看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而且还能保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深以为然。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变得固执时,不妨提醒自己:也许固执的内核,是低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