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若“若(连词,表假设,如果)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指示代词,此,这个)人之思,若(副词,表推测,好像)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第二人称代词,你)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连词,相当于“或”)龙之一爪也,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文言虚词小故事助记翻译?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文言虚词小故事助记翻译(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文言虚词小故事助记翻译

7.若

“若(连词,表假设,如果)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指示代词,此,这个)人之思,若(副词,表推测,好像)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第二人称代词,你)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连词,相当于“或”)龙之一爪也。

若夫(和“夫”连用,构成复音虚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有“在说”、“至于”的意思)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相当于“至”、“至于”)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译文:

“如果能够化身为千亿个自我,那就散到那无数的山峰上眺望故乡。”(真是)奇妙啊!这个人的想象,(就)像石破天惊,铁树开花一样,并不是你们这些平常的人能够赶得上的。我也是这样。恐怕我们这些人只能够作鱼的一片鳞龙的一只爪了。

至于一般人思念家乡,常常是眺望明月怀念远方,(或者)登上高处吟诗作赋,至于柳子厚就不这样,(他)凭借超过一般人的思路,抒发难以抑制的感情,绝了。

8.所

“吾所以(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助词,与“为”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钦。以其所(助词,“所 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情况)等”)居位,能如此,岂是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知其非所以(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可译为用来……,……的方法(途径、手段))沽名钓誉矣。

译文:

“我这样做的缘故,(是)把国家的危机放在前面而把一己的私怨放在后面。”蔺相如的这句话,值得使他被天下人钦佩。凭借他所居的官位,能够这样说这样做,难道是别人能比得上的吗?仔细研究他的言行,就知道他并不是凭此沽名钓誉了。

9.为

“天行有常,不为(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尧存,不为(2)桀亡。”此为(非虚词用法,动词,是)至理,当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介词,与“所”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巫所惑。巫者,以诡为(动词,作为,做)业,其所为(动词,做)皆为(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为了”)利也。故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相当于“当”、“等到”)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相当于“给”、“替”)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

译文:

“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圣君尧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暴君桀就灭亡了。”这是真理,应当对世人说说它,千万不要让他们被巫师迷惑。巫师,拿骗人当职业,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利益。所以当他来到的时候,就用这个道理斥责他,揭露他的用心。替社会清除坏的风气习俗,(这是)我们的分内之事,为何推辞拒绝呢?

10.焉

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形容词词尾,约同于“然”,相当于“……的样子”),狭狭焉(2),未料有伏焉(兼词,相当于“于彼”,在那里),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句中语气助词,表示停顿),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语气助词,不译),骄而轻敌若此,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但以其傲,斥焉(代词,相当于“之”,他们),则必无颜世上矣。

译文:

秦军路过崤山,看到那里山势陡峭狭窄,没有料到晋国在那里设有埋伏,将士们虽然全力拼搏,无奈进退两难,不久,差不多都战死了,所以导致大败。对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骄傲轻敌,怎么能不打败仗?(即使)千军万马对他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就因为他们骄傲,斥责他们,他们一定没脸在世上活着了。

11.也

“师道之不传也(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诘语气)?”“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汝之言,金玉也(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句末语气助词,与“哉”连用,表达感叹语气)!”

译文:

“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你凭什么能恢复它呢”“我将劝勉并监督(大家和我一起)来践行它。”“你的话,如同金玉;你的心胸,我们怎么能比得上啊!”

12.以

“秉烛夜游,良有以(名词,原因)也。”若以(动词,认为)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凭借)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介词,把)书卷为伴,弃险以(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以(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帝位予我,亦弃之也, 岂以(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权贵交。以(助词,与“上”组合,表界限或范围)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动词,可译为“用”)”之叹。

译文:

“古代的人秉烛夜游,的确是有原因的啊。”如果认为自己比潘安还英俊潇洒,那么出来走走也没什么妨碍;否则,凭借我这幅面容出现在街市上,就恐怕要吓到人了。所以我自己应当把书卷作为伙伴,消除掉因为危险而遥远就不敢到达的怯懦,仰慕“拿着火把进入深穴(探险)”的勇气,陶醉在“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的美景之中……畅游于书海之中来穷极那天地之间的快乐,像这样,(即使)把皇帝的位子给我,我也会弃之不顾的,难道(我会)因为一顶皇冠的缘故就抛弃精神的悠然闲逸吗(正)因为我有这样的志向,所以才能够长久地享受闲逸和快乐。我虽然在康熙六年(就)到京城(了),但是始终没有跟权贵交往。以上就是我内心的表白,希望你能体察,因此没必要有“忠臣贤能之人不被任用”的感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