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以赤子之心,悟“道”的内涵,才是内心清静的避祸之本。

庄子的六种处世哲学(庄子以赤子之心)(1)

当自己的人生面对物欲繁杂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有一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潇洒和惬意。

但是这一切,却又觉得离自己太过遥远,自己总是被生活,感情,事业种种的烦恼和变故焦虑和束缚着,难以达到真正的潇洒和自然。

这样的一种潇洒和自然,用道家思想来说,正是一种“道”的智慧。

这一种“道”是一种赤子之心,是如同出生婴儿那样的一份天真和淳朴,无欲无求。这并非消极避世的态度,而是身处于世俗之中,坦然的面对世俗,主导世俗而非被世俗所左右。

庄子的六种处世哲学(庄子以赤子之心)(2)

《道德经》中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精神专一,能像婴儿一样纯真吗?《道德经》认为婴儿是最符合“道”的一种状态。

婴儿不随世事,万事皆清。知道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一切顺应自然本性,所以说他免去了许多痛苦和烦恼。

因为人的痛苦大多是因为主观情感的欲望而产生的,如果能以清静无为的内心面对自己的人生,少了一些妄念,以无为而治,自然不会感到失落和痛苦。

《庄子》的庚桑楚篇章之中就有这样一段话:南荣趎拜访老子,通过与老子之间的对话,所阐述的人如赤子之心的一种智慧和状态。

南荣趎找耿桑子求道,耿桑子告诉他说:“我的能力太小,不能教化你,你不如到南面去拜见老子。”

庄子的六种处世哲学(庄子以赤子之心)(3)

南荣趎背着粮食走了7天7夜,找到了老子的出处,老子说:“你自我启迪有什么忧愁的,被万物牵累,不应该因此烦躁而紧张。而要心神内守,被心事所束缚,也不应该彼此急躁,要排除外物干扰,外界和内心都有牵累,那就是连有道的人都不能自持。”

南荣趎想求的是一种“道”的高深,想知道有道之人的内心状态,而老子就对他说:“能够像出生的婴儿那样纯真质朴,婴儿活动不知道干什么,醒来不知道去哪里,像这样的人灾祸不会到来,幸福不会降临,祸福都不存在,也自然少了一些灾害。

上面的一些片段是选自南荣趎拜会老子的一个片段,其中讲述的道理,正是怀有赤子之心的婴孩状态,这正是道家中所说的内心清静,自然能够免除灾害的一个智慧。

庄子的六种处世哲学(庄子以赤子之心)(4)

南荣趎悟不出来道的道理,奔波了七天七夜,找到老子向老子学道。

那么老子所阐述的一个核心智慧,就是以“清静无为”的状态,去面对外事外物。如处生婴儿一样纯真质朴,这样自然能够无祸害之虑,也是道的真正含义。

这个“道”对于我们的思想来说,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需要的是内心的一种纯净,是内心的一份质朴。因为在生活中,外在物欲繁杂的诱惑太多,人早已迷失了自我。正是因为欲望,所以有了争斗,有了得失,就有了患得患失的痛苦,有了忧心忡忡的焦虑,这一切繁杂都是道的天敌。

庄子的六种处世哲学(庄子以赤子之心)(5)

那么只有摒弃这一切的时候,才有了道的一种内涵,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当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人生也会多了许多洒脱和坦然。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看了《庄子》中的智慧,您是怎么理解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