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白蛇传》因此与《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在民歌中也有反映。民国上海广新书局印行《小曲精华》有《白娘娘报恩》云:

  正月梅花早立春,白娘娘打扮下山林。师徒师妹来相送,送到半山夜黄昏。白娘娘来到半山亭,小青青一见喜欢心。二人就要来斗法,白娘娘收伏小青青。二月杏花白如银,白娘娘肚中想思情。一心要想姻缘事,西湖想配许汉文。小青青肚中假装腔,盘问许仙任何方。许仙官就把真情讲,钱塘县里是家乡。三月桃花正清明,白娘娘肚中想才情。巨庵门前成婚配,钱塘县里盗库银。钱塘县知事该倒运,库房里金银盗干净。打发差人来私话,城里边出了妖怪精。

  四月蔷薇连边藤,白娘娘逃到苏州城。穿珠巷口开药店,店名就叫保和堂。河间公子来请到,金银财宝送上门。许仙坐柜生意好,小青青作法起邪病。五月石榴是端阳,白娘娘家中赏端阳。端阳吃杯雄黄酒,象牙床上现白蛇。许仙官打扮上楼门,一见吓倒地尘埃。小青青连忙来送信,吓死官人在楼门。六月荷花结莲心,白娘娘肚中急惊惊。名医郎中多请到,缺少仙草做药引。白娘娘肚中急落魂,那有仙草做药引。保佑我丈夫还魂转,各处庙堂许愿心。

  七月凤仙靠壁生,白娘娘吩咐小青青。我到昆仑山去取仙草,你服侍许仙官要当心。白娘娘打扮出园门,白鹤童子喜欢心。二人就要来斗法,白娘娘性命难保。八月桂花阵阵香,哀求寿星转家乡。快放白娘转家乡,恩爱夫妻不久长。白娘娘一见喜欢喜,盗到仙草转家门。仙草煎汤多齐备,许仙官一吃就还魂。九月菊花霜打黄,许仙官打扮去烧香。烧香烧到金山上,遇着法海细商量。法海叫声许汉文,你在家中遇妖精。端阳吃杯雄黄酒,吓死官人再还魂。

  十月芙蓉应小春,白娘娘打扮上山林。苦口哀求法海听,快放我丈夫下山临。法海一见火直喷,骂声白蛇妖怪精。禅杖棍子法力大,定斩你白蛇妖娆精。十一月经冻冷冰冰,白娘娘差劝黑鱼精。虾兵蟹将多差到,水又发到山上门。法海一见弗对竟,脱件袈裟罩山林。袈裟未曾来罩下,淹杀镇江几万人。十二月腊梅唱完成,法海一见火直喷。一心就要钵来合,魁星点在状元身。白娘造孳无比论,生下一个许士林。来年得中状元身,奉旨祭塔见母亲。

评价白蛇传许仙这个人物(白蛇传中男主的原名并不叫)(1)

  民歌中的“许仙坐柜生意好,小青青作法起邪病”“许仙官就把真情讲,钱塘县里是家乡”中的“许仙”“许仙官”,颇可一说。

  白蛇故事,较早见于明人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清两代,故事中的“许仙”多作“许宣”,许仙得名,始于清人弹词《义妖传》(《白蛇传》《雷峰塔》),有此改易,或是因为“宣”“仙”发音相近、“宣”不若“仙”开口响亮所致。迨及民国,“许仙”取代“许宣”成为通名(如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因此由“许仙官”可大致同觇知《报恩》民歌的流行时间。

  “许仙官”即“许仙官人”的省称,出处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小说云:“话说宋高宗南渡,绍兴年间,杭州临安府过军桥黑珠巷内,有一个宦家,姓李名仁。见做南廊阁子库募事官,又与邵太尉管钱粮。家中妻子有一个兄弟许宣,排行小乙。”“小乙”在小说中通称“小乙官人”“小乙官”,如云:

  许宣入涌金门,从人家屋檐下到三桥街,见一个生药铺,正是李将仕兄弟的店。许宣走到铺前,正见小将仕在门前。小将仕道:“小乙哥,晚了那里去?”许宣道:“便是去保叔塔烧庵子,着了雨,望借一把伞则个。”将仕见说:“老陈,把伞来与小乙官去。”不多时,老陈将一把雨伞撑开,道:“小乙官,这伞是清湖八字桥老实舒家做的,八十四骨,紫竹柄的好伞,不曾有一些儿破,将去休坏了!仔细,仔细!”许宣道:“不必分付。”接了伞,谢了将仕,出羊坝头来,到后市街巷口。只听得有人叫道:“小乙官人。”许宣回头看时,只见沈公井巷口小茶坊屋檐下,立着一个妇人,认得正是搭船的白娘子。许宣道:“娘子如何在此?”白娘子道:“便是雨不得住,鞋儿都踏湿了。教青青回家取伞和脚下。又见晚下来,望官人搭几步则个。”

  民歌中的“许仙官”,即由“小乙官”移植而来。

  又“西湖想配许汉文”“法海叫声许汉文”之“许汉文”,见于清嘉庆年间玉山主人著志怪小说《雷峰塔奇传》(又名《白蛇精记雷峰塔》《雷峰野史》《雷峰塔全传》《义妖全传》《白娘子出世》《白蛇全传》等,五卷十三回),小说云元朝杭州府钱塘县书生许仙,字汉文,五岁时父母双亡,得姐姐娇容和姐夫李公甫抚养成人。小说民歌互证,由“西湖想配许汉文”等,可将《报恩》定为晚清民国民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