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喇叭:刘鸿雁工作室公益一对一微信咨询进行中,需要的家长朋友请留意文末的预约二维码。

怎么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自信(怎样帮孩子重塑学习的信心)(1)

有家长咨询:“我的孩子代表班级参加跳绳比赛失利,为此她哭的很伤心,好几天都闷闷不乐,我担心会影响孩子学习情绪。可是该怎样安慰孩子,让孩子尽快振作起来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人生道路上,既有坦途和鲜花,更多的却是沟壑和荆棘。因此,唯有意志坚强者,才能披荆斩棘,克服千难万险,到达胜利的彼岸。那么,该怎样让受挫的孩子振作起来,重树信心呢?我们看看下面几位家长是怎样说的吧。

观点一:不要武断地下结论

我的孩子虽然平时爱玩,但作业都能完成,学习成绩也可以。但是有一次,孩子考试没考好。放学后别的同学都走出了校园,她和其他几个同学还在教室认真地订正试卷。结果,她的爸爸去学校接她,站在大门外等了半天也不见孩子出来,心里非常恼火。回到家,孩子的爸爸气恼地训斥孩子:“你就是不愿意好好学习,只想当个落后生。”孩子不满地嘀咕:“谁愿意做后进生?我又不是故意做错的。

”我担心孩子的学习真的会从此滑落下去,就支开孩子的爸爸,安慰孩子。告诉孩子,爸爸一直很关心孩子,是为了孩子好,只是脾气太急了。我肯定孩子,承认她是愿意努力上进的孩子。我告诉孩子,一两次的失败,不能注定将来就不能成才。最后的胜利永远属于那些坚持到底的人。在我的安慰下,孩子很快就从不快中恢复过来。她的爸爸也表示,以后要多理解孩子,对孩子态度和蔼,少犯急躁的毛病。

观点二:查找原因,对症下药

我的孩子很希望能把自己的学习搞上去。可是,尽管孩子看起来也努力地学习,学习成绩仍然不理想。有一次,孩子在测验之后甚至悲观地对我说:“妈妈,我不是学习的料。干脆就不用再努力了。”听了孩子这一番话,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孩子也懂事了,也有自尊心。如果不尽快帮助孩子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孩子恐怕真的会因为屡屡受挫而变得悲观,一蹶不振。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我找出孩子考试测验的卷子,和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结果发现,孩子综合分析类的题目错误率较多,主要是理解分析能力方面欠缺导致的。鉴于此,我抽出时间,指导孩子强化解题能力的训练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训练,比如多练习分析段落大意;多讲解数学应用题的做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针对性训练,孩子的成绩大有起色。

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除了鼓励孩子更加努力地学习,也要帮助孩子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振奋孩子的学习精神。

观点三:提高认识,正确对待

我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就告诉孩子:“失败是成功的妈妈,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恐怕孩子不会有什么印象。当孩子进入小学五年级,有些道理她是能够理解的。比如,刚开学班级重新选班干部,孩子很希望当选学习委员,却没被选上,她心情沮丧。连学校也不愿意去了。

孩子失利时,你是落井下石,还是拉孩子一把,只在一念间,这时候思想与行动能统一的父母或许会这么做,给孩子讲保尔·柯察金的故事。保尔·柯察金双目失明,用心血艰难写成的书稿却不慎遗失,但保尔·柯察金振奋精神,重新书写,成就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一代代的年轻人;给她讲爱迪生遭遇无数次的失败,但爱迪生毫不气馁,终于发明了电灯;还给她讲我自己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断努力的故事,鼓励她振奋精神,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孩子的妈妈也劝说道:“你要像爸爸一样,胜不骄,败不馁,这才是好样的。”我告诉她,生活中哪有一帆风顺的?现在不当班干部,照样可以当个好学生。我的一番话启发了孩子,女儿的心情顿时好多了。我庆幸女儿能从小小的挫折中解脱出来,很快就把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孩子和成人一样,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苦恼,只要父母的教育引导得法,就能促进孩子耐挫心理的形成,使孩子从挫折和苦恼中解脱出来。

当孩子遇到挫折与挑战时,你们都是怎么跨越的?欢迎文末留言分享你的育儿技巧。

温馨提示:头条号上现有不少家长咨询儿童心理问题,因三言两语无法获取全面信息,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刘鸿雁工作室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预约请加微信号“lhyxinli”,注明“头条号”。

来源:本文根据扬子晚报相关文章整理。

声明:凡本号摘录的文章版权属原作者和来源方所有,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一对一辅导咨询进行中!

携手与您一起搭建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桥梁,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能力,帮助孩子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会自知、自信、自我管理和自我尊重;具有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的技能,能理解与包容他人、对他人产生情感共鸣,建立积极、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创意性地解决问题和做负责任的决定。

咨询预约/联系我们

儿童心理成长的ertong_xinli,是儿童心理资讯和服务平台,欢迎关注。

问题快速查找:A叛逆,B爱发脾气,C固执,D嫉妒,E敏感,F急脾气,G磨蹭, H爱告状,I哭闹&耍赖,J立规矩,K胆小和不自信,L安全感,M抗挫,N拿别人东西,O教育方法,P做个好爸爸,Q入园焦虑,R不合群,S兴趣培养,T注意力,U性心理,V二孩教育。请关注本号后回复对应的字母,如“叛逆”回复“A”。

更多文章点击“阅读原文”↓↓↓

点击好看让更多家长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