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刘洪耀,国家一级编剧、知名电视策划人,中国电视界环球拍片第一人,教授,代表作有《真话俱乐部》、《走入长征》、《混血儿》和《笑傲东非》等。1995、1998和2000年,刘洪耀三进非洲,深度亲历非洲十来个国家、地区,他用诙谐生动的笔触,以亲身体验的视角,勾勒出一个个性化的非洲,本文选自刘洪耀近期完成的书稿《东非、北非采访历险记》,以飨读者。

埃及,分为上埃及和下埃及,尼罗河由南向北顺势而下流过上埃及,进入下埃及。而卢克索,则是上埃及地区尼罗河沿岸的一颗灿烂明珠。人们常说,到了埃及只去看金字塔,还不能算真正到了埃及。只有去了上埃及地区,比如著名的阿斯旺、卢克索一线,才能对这个文明古国有真切的体验和认知。1995年12月底,我们四川省政府新闻采访团一行在埃及采访期间,便去了卢克索。

白人去南非旅行(连载走进非洲尼罗河畔的车夫)(1)

夜行列车

卢克索的知名度虽然不如金字塔高,但它那本身独有的魅力,如同才出土不久的一坛老酒,需要懂行者细细品尝。这就难怪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每年春季都要到埃及住上一阵。

白人去南非旅行(连载走进非洲尼罗河畔的车夫)(2)

在开罗停留两天后,1995年12月27日晚10时,我们兴致盎然地登上从开罗开往卢克索的豪华旅游列车。列车在夜幕中飞奔,窗外,尼罗河沿线的景致,我只看到一点儿皮毛。大约记得白闪闪的水光和低矮的平房,不多的汽车在尼罗河对面缓行。

列车虽名为豪华,实际上只是座椅类似飞机上的座椅,列车员会送来简单的夜宵。车厢两头的黑白电视机里一直播着一部关于男女、家庭之类的电影,声音很大,对白是阿拉伯语,看得众人昏昏沉沉。几个在英国留学的中国青年也和我们坐同一节车厢,有一个美国游客给了大家一本《时代》周刊,上面不少消息都是关于中国的。最后,车上的各国游人睡意大发,埋头睡了起来。

清晨六点过,我一觉醒来,窗外所见景色和开罗大不一样:无垠的沙漠,河边的田野,高大的椰树后面是一轮血腥的朝阳刚刚冒出地平线。列车员送来了红茶、咖啡和简单的早餐,一如飞机上的服务。经过一夜奔驰,列车穿行九百多公里,终于来到埃及文明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城市卢克索。

尼罗河畔的车夫

说起卢克索,它可是我们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美国电影《尼罗河的惨案》的外景地。那些由巨大的石头构成的神庙,高耸入云的圆形粗壮石柱,危机四伏的雕刻……就是这些人文景观?我内心一阵狂喜。终于可以接触一下真正的古代埃及文明了。

两辆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游览马车,把我们一行人拉着在卢克索的街巷转悠。埃及是一个三车并行的国家,出租车、马车、驴车都是各国游人在埃及各地的代步工具。在卢克索游览观光,就有许多欧洲古式马车散布在街道和名胜景点,供游客租用。这些五彩缤纷的马车,大多有银铜雕饰镶嵌,彩色布幔顶盖,棉垫软座,由一头高大的阿拉伯马驾辕,马蹄上钉有厚厚的马掌,走起路来哒哒有声,很有点儿古朴典雅的风味。坐在这样的马车上,慢慢观赏尼罗河两岸的景致,实在是我人生经历中独有的一份闲情。

白人去南非旅行(连载走进非洲尼罗河畔的车夫)(3)

路两边,是低矮的泥土平房,没有多少特色可言,倒是马车夫的个人经历让我大开眼界。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在马车的前座上动个不停,我的座位上贴着两张美女彩照,大眼睛、丰满白皙,是那种阿拉伯妇女常见的风姿风韵。我心想,这个年近花甲的马车夫居然还有崇拜明星的闲情逸致,于是同他在马车上聊了起来。

不聊则罢,一聊惊人。乐观、厚道的马车夫说,照片上的两个女子是他的大老婆和二老婆,并不是什么电影明星。当地信奉伊斯兰教,可以一夫多妻;另外,他的年龄也就是在四十来岁,不是我们以为的六十多岁。而那个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他孙子的小男孩,居然是他和二老婆生的儿子。于是,大家围着他一阵恭维,说得这位车夫眉开眼笑,乐不可支。(刘洪耀)

往期精彩

「走进非洲」在乌干达遭遇劫匪,对方一看是中国人就放行了

「连载·走进非洲」传奇成都美女,在金字塔边开了家中餐厅

[走进非洲]非洲的夜总会是什么样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