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代皇帝名字,现在的人张口就能说出来几个有名古代帝王,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都是有名帝王。可是在古代皇帝名字是不能随便叫的,就连名字有用同一个字都是反忌讳的,搞不好都有可能杀头之罪。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

康熙一共立了几个皇太子(清圣祖康熙为啥把唐玄宗改为)(1)

影视剧 汉武帝 刘彻

对古代皇帝的称法有以谥号称,有以庙号称,亦有以年号称。唐以前多以谥号,如汉高祖、汉武帝、唐高祖、唐玄宗等。高、武、玄等都是谥号。宋以后多以庙号,如宋太祖、元太祖、……“太”都是庙号。到了明清两朝逐渐改用年号称呼皇帝,(一般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嘉靖、万历、崇祯、康熙、乾隆等等。

清圣祖 康熙帝 玄烨

在古代避讳的事情太多了,晋人为了避讳司马昭,将王昭君改称为王明君。唐朝的李贺因为父亲名字的读音近似“进士”,因此不能去参加科举考试。为此,韩愈写了一篇《讳辩》。韩愈当然不敢反对避讳,他只能巧妙地引用经典和法律依据,找出矛盾,从而反对将避讳搞得太淫滥。

到了清朝皇子对名讳也非常在意,乾隆的继位人就是嘉庆,他的名字叫“永琰”,乾隆就考虑一个问题,这个“永”字是经常写的,经常用,那天下所有的“永”字避讳起来这事情就比较复杂,乾隆想了个办法把这个“永”字改了,改成“颙琰”,这个字不常用,避讳起来就简单一点。

康熙一共立了几个皇太子(清圣祖康熙为啥把唐玄宗改为)(2)

唐玄宗

经过历代王朝更改完善,到了清朝避讳仿佛成了一件大事,皇帝登基称帝全天下的人都不能用同样名字。就连前朝的皇帝也未能幸免,康熙皇帝名字叫玄烨,凡是天下带“玄”,“烨”两个字的都要改。唐玄宗李隆基死后,庙号玄宗,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康熙一共立了几个皇太子(清圣祖康熙为啥把唐玄宗改为)(3)

中国现存的惟一状元卷明代赵秉忠殿试卷

不仅名字要避讳皇帝名字,文人考试也要避讳。在康熙年考状元,凡是在文章中写“玄”字的和带有“玄”字偏旁的,都不能写。无论你的文章有多好,你都会名落孙山。 带“玄”字偏旁的字一律都要避讳,这一点叫讳缺,缺这笔,如果不缺,那么您这进士肯定就考不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