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太空有趣轻松,知识掷地有声,欢迎收听铮铮有声,挖掘意想不到的太空小知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圣诞节的来历及由来故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圣诞节的来历及由来故事(竟是由太空现象引发)

圣诞节的来历及由来故事

大家好!太空有趣轻松,知识掷地有声,欢迎收听铮铮有声,挖掘意想不到的太空小知识。

我虽然不是信徒,但也喜欢“圣诞节”这个节日的快乐气氛。每年的12月25日本是基督教节日圣诞节,不过随着历史长河,也被洗去了棱角,化为一个普通节日。在这个名字当中,“圣”是圣人基督耶稣,“诞”是诞生,圣诞节的意思是纪念上帝之子耶稣从天而来,降生于地。这个节日就是指的耶稣生日那天么?不知道!铮铮有声的原则就是,就连“不知道”也要说的理直气壮!我仔细读了《福音书》,确切的出生年月确实没人能说清楚。许多考证认为,耶稣既不出生于公元元年,也不出生于12月。

让我们把传说放一放,把节日活动这种喜闻乐见的事情提一提。圣诞节现在是西方几乎最重要的节日,但无论从活动的形式还是名称来看,圣诞节的很多活动是沿袭欧洲一些冬至前后的传统活动演变而来的。在古代欧洲,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和日耳曼人的非基督徒要在冬至前后庆祝一个12天的“仲冬”(midwinter)节日,起名为Yule。在现代英语中,Yule就被用作“圣诞季”的意思,可见它们的关联性。许多现代圣诞节的传统,如圣诞树、圣诞花环、圣诞原木等等,都被认为可能直接沿袭自Yule的庆祝传统。

冬至在古代欧洲就被当作是一个特殊的节日,被解释为大自然的复苏:毕竟是夜晚最长的时候,之后白天就开始变长了。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可能就对圣诞节向前一点点的“冬至”有一定的概念。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的考古遗址,如爱尔兰的纽格兰奇和英国的巨石阵,这些古迹的主轴似乎被沿着视线仔细对准了冬至日出(纽格兰奇)和冬至日落(巨石阵)。

人们到巨石阵迎接冬至

在一些非基督教宗教中,12月末这个时间被与“重生”、“反转”之类的意义联系起来,这还是与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关。伊朗人庆祝冬至的夜晚,称之为“一年中最长也最黑暗的夜晚”。而叙利亚神“Sol Invictus”被古罗马帝国接受为主神太阳神,他12月25日的生日就被认为是太阳神节。公元336年,君士坦丁大帝承认天主教,将太阳神节改为耶稣基督诞生日,这大概就是“圣诞节”的正式出现。有很多神话中都有与冬至前后的时间相关联的神。12月22日的“冬至”是我国24节气中离圣诞节最近的一个节气,虽然圣诞节诞生跟我们中国过冬至应该没关系,但也反映了古人对这个时间点的重视。

圣诞节前后、或者说冬至刚过去这几天,之所以在很多文化里都有纪念活动,究其原因,毕竟12月22日的冬至前后的时间是一年当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时间,大约3天左右之后,白天开始逐渐变长,仿佛太阳开始重新恢复活力,所以大概在古人眼中,会有一定的“诞生”、“重生”的意义。我国古代关于冬至的解释“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说的也是这个自然现象。

冬至这天,在天文上定义为太阳运行至“黄道经度”270°,其实是一年里宇宙中一个特定的位置,就好像公交车的站牌。此时由于地轴的角度问题,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简直是每天都从地平线照过来了。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地球的轴像是不倒翁一样倾斜,南半球向着太阳的方向,就是夏天;北半球的北极指着远离太阳的方向,就是冬天;而半年后双方反转。所以其实在南半球,应该管6月22日的夏至叫“冬至”。

咱们中国处在冬天的时候,北半球白天短、夜晚长,另一侧的南半球白天长、夜晚短。太阳光平着射向地球这样一个球体的时候,北半球正中午的时候太阳相对地面的角度越往北越小,越来越像日出日落时候的太阳,阳光带来的热量相对较小。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再过个两三天到圣诞节前后,太阳光直射的位置开始向北移动,白天开始变长,自有一定“诞生”的意味。

冬至的日照示意图

因此,圣诞节选在12月25日这个时间,的确是由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这样的天上的事情引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