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美学

樱花、鸟居、富士山…这些图像在西方的想象中作为最能代表“日本”的符号而广为人知。可以说,在当代西方,日本的文化输出是来自亚洲的各种文化中渗透得最为透彻的。无数人热爱寿司,虽然寿司不过是日本料理传统中的一小部分;即使撇开宫崎骏那享誉世界的动画电影,日本动漫在西方也有大量拥趸。甚至俳句这一难以翻译的日本诗歌,也被强行本地化,在各个中小学开展英语俳句写作。那么,这让无数外国人为之倾慕的日本美学,其精髓到底是什么呢?本文将以日本文人墨客的几篇随笔为例,勾勒出一幅日本美学的简笔画

日本的美学到底在追溯什么 杂谈日本Ⅲ日本的美学(1)

驶过富士山脚下的东海道新干线。富士山和新干线可能是体现传统和现代日本最好的符号。来源:日本铁道

自古以来,赏樱、赏月便是日本人体验自然美的主要活动。在今日的日本,春季的“花見”也受众多日本人热爱;每到三月,东京上野公园、隅田川畔等赏樱热门去处便人头攒动。近千年前的散文家吉田兼好却并不热衷于此。在他代表作《徒然草》中,兼好写道:

“花は盛りに、月は隈なきをのみ見るものかは。雨にむかひて月を戀ひ、たれこめて春のゆくへ知らぬも、なほあはれに情ふかし。”(难道只有盛开的樱花和皎洁的明月值得观赏吗?在夜雨中期盼着月色、在家里忽觉春色已然消逝,也有一番典雅的风趣。)

相比在盛开的樱花树下饮酒吟诗,兼好更为偏爱含蓄地欣赏几乎凋零的樱花,由此而从心底感受惜春的雅趣。日本夏季常举行的祭典也是如此。相比争先恐后地目睹京都贺茂祭的华丽巡行,兼好宁愿在祭典快结束时在远方眺望散去的人群,用心而不是用眼欣赏祭典的盛况。在兼好笔下,不管是樱花月色等自然之美,还是节日祭典等人文乐趣,纵情享受反而是忽视了真正的美。对于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兼好来说,体现了万物凋零的无常之美最符合蕴含了物事哲理的“雅”。

日本的美学到底在追溯什么 杂谈日本Ⅲ日本的美学(2)

(京都三大祭之一的贺茂祭于每年5月15日举行。身着平安时代传统服饰的巡行从京都御所出发,沿鸭川北上经过下鸭神社,抵达上贺茂神社。由于行列都装饰有葵花和葵叶,俗称葵祭。来源:Wikimedia)

然而也有文人不敢苟同兼好的无常美学。江户时代的国学家本居宣长在其随笔《玉勝間》中特意反驳了兼好的美学观:“さるを、かの法師が言へるごとくなるは、人の心に逆ひたる、後の世のさかしら心の作りみやびにして、まことのみやび心にはあらず。”(兼好法师所言违背了人的本心,他所提倡的风雅是虚伪的雅,而不是真正的雅。)

宣长认为,兼好为了无常之美而本末倒置,因过分过分追求无常抛弃了樱花、月色、祭典的美的本质。真正的美不需过分思考物事哲理,而是应近乎本能地发自内心,如诗歌一般脱口而出。

宣长的哲学与他的国学思想分不开关系。对于宣长来说,真正的日本文化应当脱离佛教、儒学等外来影响,回归日本历史最初的“真心”。这一真心的最好形式,便是宣长所谓的“物哀”(もののあはれ):人自然而然能寄情于世间万物,由此产生的感情则通过诗歌文学加以抒发。宣长认为,过于强调对仗平仄的汉诗在逐字逐句斟酌词藻的过程中,便失去了诗人所要抒发的最原初的感情。真正直抒胸臆的优美诗歌,反而是看似平淡、实则蕴含了稍瞬即逝的诗意的简朴诗句:中国传统中的《诗经》和日本传统中的和歌。

以著名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的和歌为例:“天の原 振りさけ見れば 春日なる 三笠の山に 出でし月かも。”这首和歌的中文译文“久方高天原 翘首遥望思东天 于此所眺月 可与奈良春日间 三笠山出皎月同”自然十分优美,然而原句并不华丽,可以译为“我抬头遥望天空,仿佛看到了春日的三笠山头升起的明月。”读者几乎可以想象,旅居长安的阿倍仲麻吕眺望夜月之时,一时怀念故乡而脱口而出:“这月亮和我在三笠山上所看到的一模一样。”,由此而写下了这句词藻并不华丽却情感真挚的和歌。

日本的美学到底在追溯什么 杂谈日本Ⅲ日本的美学(3)

位于奈良东侧的三笠山。山下依稀可见奈良市著名的春日大社。来源:Wikimedia

事实上,宣长的物哀之美和兼好的无常之美并没有根本的矛盾。即使舍弃故意不去凑热闹的“虚伪”,发自真心的物哀也自然能理解草木的荣枯。可以说,近世的日本美学,正是将物哀和无常融为一体,通过被称为“見立て”的美学技法,以艺术将自然抽象化为符号。在日本庭园设计中,枯山水将流水化为白砂石,以孤零零的几块山石体现寂寥之美。

日本的美学到底在追溯什么 杂谈日本Ⅲ日本的美学(4)

枯山水的典范当属京都龙安寺的石庭。来源:Wikimedia

在茶道中,侘寂的美学提倡在狭小简朴的茶室中,使用近乎残缺的茶具。广受收藏家喜爱的根来塗漆器经过几十乃至几百年的使用,表面的红漆开始磨损,暴露出底层的黑漆。然而其残缺之美正是无常和侘寂美学的体现。

日本的美学到底在追溯什么 杂谈日本Ⅲ日本的美学(5)

根来塗茶壶,约15世纪。来源: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在本系列的最后,笔者愿以西行法师所作的辞世句,以捕捉日本文化的精髓:

願はくは 花のもとにて 春死なむ その如月の 望月のころ

愿死在花下 如月望月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