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山里仁公司的摇篮

皖南川藏线宁国山核桃之乡(天目山安徽宁国的瑰宝)(1)

山里仁公司位于安徽省宁国市。宁国地处皖东南,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背靠黄山、九华山,融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大城市2小时经济圈。宁国意取《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寓意邦宁国泰,长治久安。自东汉建安13年置县,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宁国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森林覆盖率达77.4%,是“中国山核桃之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美丽中国十大最美城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皖南川藏线宁国山核桃之乡(天目山安徽宁国的瑰宝)(2)

皖南川藏线宁国山核桃之乡(天目山安徽宁国的瑰宝)(3)

皖南川藏线宁国山核桃之乡(天目山安徽宁国的瑰宝)(4)

宁国是一座开放包容的移民城市,五方杂居,相融共生,加之毗邻苏浙,对经济发展认识程度较高、支持氛围较浓、进取意识较强,1995年即进入“全国百强县”,当前培育有A股上市企业8家。

天目山

皖南川藏线宁国山核桃之乡(天目山安徽宁国的瑰宝)(5)

天目山位于浙皖两省交界处,古名浮玉。《元和郡县志》 记载:天目山“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称,名曰天目”。天目山地质古老,山体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的燕山期,是“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其地貌独特,地形复杂,被称为“华东地区古冰川遗址之典型”。

皖南川藏线宁国山核桃之乡(天目山安徽宁国的瑰宝)(6)

皖南川藏线宁国山核桃之乡(天目山安徽宁国的瑰宝)(7)

据化石资料研究,远在4000万~2500万年前的第3纪渐新世我国华东地区就有山核桃分布。到中新世纪时,山核桃与桦木科、壳斗科-些树种已成为华东地区的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主要组成树种。此后由于遭受第4纪冰川的毁灭,仅在皖浙交界的天目山区保存下来,是古老的孓遗树种之一。作为天目山脉山核桃的主产地,宁国的山核桃久负盛名。早在清嘉靖二十八年间《宁国县志》即有记载:“宁国山多,产山核桃,初生未去皮似桃,故名。宁国山核桃生产区域为天目山北麓乡村,分布范围达20个乡镇,海拔100-700米范围内。高产林多分布于山的中下部300-700米之间。分布区内山势雄伟峻拔,沟壑交错,地形复杂,具有温暖湿润、直射光照较弱,散射光照较强,夏天酷暑,冬天严寒,昼夜温差大等典型的山区小气候条件。有利于耐阴性树种山核桃的生长发育和果实生长及营养物质的积累。同时,宁国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共济,光温周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完全符合山核桃气候条件的要求。宁国山核桃分布区优越的土壤条件和植被条件,为宁国山核桃的优良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宁国山核桃

皖南川藏线宁国山核桃之乡(天目山安徽宁国的瑰宝)(8)

皖南川藏线宁国山核桃之乡(天目山安徽宁国的瑰宝)(9)

山核桃是中国特有珍贵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仅分布在皖浙交界的天目山区。宁国栽培山核桃历史悠久,明清县志均有记载。宁国山核桃以其粒大、壳薄、桃仁肥厚、品质优良、商品性佳而著称,是宁国著名的传统土特产品之一。其果实加工成干果,香脆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且具有防治冠心病和润肺滋补、益胃、养颜、乌发等功效。宁国现有山核桃种植面积40.4万亩,年均产量10000吨,其面积、产量均居全省首位,全国第二。一产产值近6亿元,总产值约14亿元,涉及林农7.1万人, 产业直接受益人数近10万人。1996年,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事业委员会、《中国特产报》联合宣传推荐宁国为“中国山核桃之乡”。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山核桃之乡”。2005年2月4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宁国山核桃实施原产地保护。2009年2月,“宁国山核桃”证明商标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

皖南川藏线宁国山核桃之乡(天目山安徽宁国的瑰宝)(10)

宁国现有山核桃加工企业45家,获得有机食品认证企业16家,共有19家的25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詹氏、山里仁、龙香源等5家企业跻身安徽省著名商标行列。“宁国山核桃”地理标志商标获评“安徽省十佳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达21.8元。

部分图片来自于百度,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