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在失去“魅力”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印度iphone供应链转移?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印度iphone供应链转移(苹果链还是要搬家)

印度iphone供应链转移

如今,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在失去“魅力”么?

近几年,在外部重压之下,很多跨国制造业公司纷纷选择接受“搬迁费”,撤出中国,回归本土。但仍有一些巨头,比如苹果公司,不仅旗帜鲜明地表态:“绝不离开中国”,还曾牵头联合微软、英特尔等企业,集体拒绝来自大洋那边的“撤出提议”。

但是,先别急着感动!虽然苹果没打算与中国脱钩,返美设厂,但却正在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了另一个国家。连美国都请不动的苹果,是被哪个国家迷住了?

一、人见人爱的印度

苹果在印度布局由来已久,但过去一直在小打小闹,如今却是认真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苹果产业链中的生产供应、代工,乃至数据分析中心等部门,一直布局在中国。印度承接的苹果产品,主要是iPhone 5s、SE等陈旧版本,印度制造的苹果手机的销售范围,也仅局限于印度本土市场。

但最近半年,随着苹果CEO库克频频现身印度,情况有了新变化。

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一季度,印度本土开始量产iPhone13,产量突破百万部。另据苹果印度代工部门消息,这一批iPhone13,将不再以印度当地为目标市场,而是要销往全球。

从产品品类、生产数量到销售范围的多重跃升,凸显出印度在苹果全球制造链布局上身份的重大转变,这也意味着:中国将不再是继美国之后,苹果制造链的“唯二”选择,中国能做的,印度也可以!

其实,近几年,青睐印度的跨国巨头还有很多。

比如著名豪车品牌雷克萨斯,近期在印度建设了全球第3个生产基地。AMD、英特尔、英伟达等半导体巨头,都在印度的班加罗尔等城市设有研发中心;而来自中国的小米手机,由于在印度市场深耕多年,一度被当地网友误认为是“民族品牌”。

二、印度的魅力从哪来?

提起到印度和印度的制造业,很多国人常常会轻蔑一笑。

一个2.8亿人口都是文盲、高速公路占比只有2%的国家,能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什么威胁?但站在跨国企业的视角看,印度和中国相比,在现阶段却有3方面突出的优势:

1、政策优势: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吸引投资,我国曾制定很多面向外企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建厂补贴以及产业政策倾斜等等。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自2007年以后,以上优惠已经基本取消。

现在的外资企业,和本土品牌是站在同一赛道上公平竞争。“送好处”这招,中国已经基本不用了,但印度却把它学了过去。

为吸引大型企业赴印建厂,印度的手笔丝毫不亚于当年的中国。比如为了吸引英特尔、台积电落户,印度推出了总计100亿美元的高额补贴。要知道,日本为欢迎台积电到熊本建厂,才出了4000亿日元(30.7亿美元)左右,印度此举,属实下了血本。

2、人口优势:

其实,真正让外企垂涎的,是印度庞大且低廉的劳动力。

按照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印度的平均月薪为17216卢比,约合人民币仅有1446元。与之相比,中国各省中平均工资垫底的山西省,尚且是印度的2.3倍。

3、语言优势:

受益于英语的“法定官方语言”地位,每个印度工人,自小就具备极其优秀的英文素养。纵观每一个从低端产业,快速跨越到高端领域的国家,都曾有过一段“举国英语热”的时期。

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号称英语普及率达到98%,同时开创了“昭和经济奇迹”。而后20世纪70、80年代的韩国,补习英语的花销占到家庭教育投入的40%以上,同时也迎来了韩国人称颂至今的“汉江奇迹”。而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10年,刚好也是“疯狂英语”席卷全国的时期。

可以看到,英语的普及程度,和对外企外资的吸收效率,二者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所以印度在语言方面的特长,虽然看似“不过尔尔”,实则不容小觑。

三、结语

显然,印度目前做的事,正是我国在30、甚至40年前做过的事情。

乐观地看,中国目前是领先印度30年以上,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不是意味着再过30年,印度有可能发展成今天的中国呢?

所以,为什么很多学者一再强调“产业升级等不得”?因为,时代不允许我们再走回头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