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希望寄托于别人(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郁闷皇帝)(1)

文/历史崔

唐文宗是元和中兴后的第三个皇帝,也是宪宗的孙子。

关于皇帝,我们小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一个问题:

这是个好皇帝吗?

文宗身边的宰相是这么说的:

陛下,这我可不敢评论,但我听下面的百姓讲,陛下是可以媲美尧、舜的好皇帝。

尧、舜、禹、汤,是远古时期流传下来,按照贤君的标准划分的四大圣人。

这是夸皇帝的最高境界,反正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好话人人爱听,文宗自己倒是不好意思了:

鸟生鱼汤是肯定不能比的,恐怕连周赧(读nan)王、汉献帝连不如。

汉献帝熟悉的人比较多,就是东汉的末代皇帝,这个周赧王也不是外人,是东周的最后一个皇帝。

他们俩都是亡国之君,文宗拿自己去和他们比,是在说大唐要在他手里完了。

但比他们还不如,是为什么呢?

文宗的解释是,汉献帝和周赧王至少是被文臣武将给控制的,而自己却成了皇室奴才的俘虏,丢人啊。

这一切的起因源自宪宗被太监杀死后,拥立了三代皇帝,每一次皇权更替,得到好处最多的,都是宦官集团。

太监越来越强大的后果,就是威胁到了皇帝的地位,最后文宗联合宰相站出来反击,搞了一次甘露事变。

按照计划,在角落里藏好五百刀斧手,将太监们骗到那个角落,刀斧手再一哄而上,革命胜利。

那天,刀斧手埋伏好了,太监们也往陷阱里跳了,一切都很完美,文宗坐在龙椅上开始畅想元和中兴,甚至贞观之治的丰功伟业了。

但是文宗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一群慌张的太监,他们把自己抓起来,塞进马车,运到了后宫,随即命令神策军紧急出动,出兵镇压叛乱。

一切的梦想,在现实面前,破灭了。

朝廷里的都没人再敢给皇帝撑腰,凡事都得听公公的,所以文宗觉得很窝囊。

整个事件只是李仲言争抢功劳的问题吗?

人是文宗自己选的,他选了李仲言和郑注,但两人非要比个高低、抢功劳,放弃成功率更高的A方案,实施的是冒险性质的B方案。

成王败寇,文宗不能控制手下人的工作方式,能力上已经输了。

皇帝是一个国家的主人,文宗管不好自己的地盘,那作为男人,能管好自己的老婆孩子吗?

显然还是失败的。

他的儿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共也没几个,大儿子叫李永,比他老爹早一年去世,其他的儿子死的更早,总之就一句话,文宗在死前,膝下是没有儿子可以继承家业的。

既然自己不争气,只能去兄弟那里匀个儿子过来,最后挑中了自己大哥的小儿子李成美。

反正自己皇帝的位置,也是从大哥那继承过来的,现在再还给人家,也算有始有终,了却了一番心愿。

然而临了,在文宗闭上眼的那一刻,太监们改掉了那份遗嘱,把皇帝的位置让给了文宗的弟弟李炎,也就是唐武宗。

文宗的老爹穆宗是个神奇的皇帝,自己只坐了四年龙椅,他的儿子倒是有仨成了天子。

与文宗的那份郁闷相比,继任者武宗过的要潇洒的多,而且还干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未完待续)

我的订阅号:历史崔

lishi_cu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