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是上海西部一条花园洋房、新式里弄的马路,

无数的豪宅名楼隐约期间,采撷不尽的旧日繁花。

从前,愚园路只是一条叫“田鸡浜”的小河,河水从静安寺山门前的“涌泉浜”(今已填为永源路)引过来,那里有一口“沸井”,也叫“涌泉”。

同心花海唐顿庄园(愚园路背后的唐顿庄园)(1)

上海农民将田地里的青蛙叫做“田鸡”,愚园路的周围,先前“听取蛙声一片”是可想而知的,1911年,工部局将“田鸡浜”填没修筑愚园路时,这一带已经有不少大户人家的庄园,与都市相望对峙。

同心花海唐顿庄园(愚园路背后的唐顿庄园)(2)

如今,在愚园路的北面,还有“金家巷”、“钱家巷”等地名,徒留地名的废墟,湮没着一段段沪上农家昔日的繁华。

同心花海唐顿庄园(愚园路背后的唐顿庄园)(3)

上世纪20年代初,愚园路以北、武定西路以南、镇宁路和江苏路之间就是“钱家巷”地区,属上海县法华乡,这里就有个王氏宗姓大户人家的庄园,四周的农户都称其“明扬公府上”,富贵堂皇、气势排场,堪称上海的“唐顿庄园”。

建筑王氏庄园的名贵木材都是从原产地采购,用木筏经苏州河运至屋后,砖瓦、石料、纸筋、麻刀等也都定烧定制,品质上等。

同心花海唐顿庄园(愚园路背后的唐顿庄园)(4)

庄园的四周用涂着柏油的密竹篱笆做围墙,大门朝南,称“外墙门”,不算正大门。东西北三面的墙外有护宅河,河上有桥,可通庄园的边门。

进了“外墙门”,越过外场地,才是“里墙门”,砖木结构,比“外墙大门”牢固美观,门上有砖瓦雨棚,棚下两侧设置木栏、凳子和拴马石柱,供来访的客人下马、停轿后歇息,等候仆人通报后的回复。

同心花海唐顿庄园(愚园路背后的唐顿庄园)(5)

外穿堂

“里墙门”后面有个外庭,用各色石子和碎瓷片镶嵌的地坪,角落里停放着主人乘坐的黑色包车(人力车)。

迎送宾客以及隆重的事情,管家都安排在外客堂和外穿堂,过了外穿堂,才是庄园正式的“大门”,青砖黛瓦砌成的门楼,门楼上有泥塑的亭台楼阁,门框悬挂雕刻着“源远流长”的方砖匾额,两扇黑漆厚重的木门,钉着一对兽形铜环,缓缓推开沉重的大门,碰动铜环,当啷一声,人们都屏声息气了。

大门两旁各有一座六角亭,叫“吹鼓亭”。

同心花海唐顿庄园(愚园路背后的唐顿庄园)(6)

吹鼓亭

亭里设有雅座,庄园里办大事,就会请乐队来助兴,吹打鼓乐的被安排在两个亭子里,讲究的乐队还分高低音入座,鼓乐齐鸣起来,方圆几里都能听到“立体声”。

两个亭子的顶上都有只泥塑的狮子,精巧灵动,工匠巧妙地用了几根弹簧,有风吹过,狮子的耳朵、尾巴都会随风摆动。

亭子里面也十分雅洁,布置着太湖盆景、名家字画,东亭挂着“紫气东来”的匾额,西亭挂着“恩光北至”的匾额,没有鼓乐吹打的日子,庄园里少爷小姐喜欢躲在这里闲聊、下棋、看书或者私会朋友。

同心花海唐顿庄园(愚园路背后的唐顿庄园)(7)

“紫气东来”的匾额

门楼后面,就是庄园的内府客堂了(后客堂),贝壳精磨的明瓦翘檐下,高悬一排大红宫灯,10扇红漆雕花描金木格的长门,镶嵌着当时非常罕见的进口花色磨砂玻璃。

同心花海唐顿庄园(愚园路背后的唐顿庄园)(8)

大红宫灯

客堂的堂匾下,两张大理石的太师椅安置在方桌两侧,石椅极为沉重,每只椅脚下都装有铜制的滑轮。东西两壁各安放三张大理石面茶几、四把红木镶黄杨木条的大理石太师椅。

客堂后面的后穿堂是庄园的最里面的一间房间,东西两边一式的雕花木窗,一张可以拼拆的圆桌,分放在窗前,需要时可以拼拢来宴请,或者打麻将。靠北墙有一张很大的湘妃榻,可供倦累了后稍歇。

同心花海唐顿庄园(愚园路背后的唐顿庄园)(9)

雕花木窗

后穿堂后的高墙外是护宅河,河水是涌泉的活水,可以养鱼,供庄园尝鲜。从西门出去,跨过护宅河的木桥,朝北过去,就是庄园的梅子园,种植着许多杏梅,也有柿子、白果、枇杷等果树,果园的两边是竹园和菜圃,一年四季都有时鲜可採。

1911年愚园路筑路以前,北面的一大片旷野里,像王宅这样的富丽农庄不仅一户,大多只占地十来亩,却家家讲究得无与伦比,都是微型的“唐顿庄园”,低调奢华,也算是滋养日后一条繁华愚园路的底蕴了吧?

同心花海唐顿庄园(愚园路背后的唐顿庄园)(10)

1949年以后,这些庄园不再独门独户,本土的、外来的各色家庭纷纷涌入,混杂而居,各自改换门户,添棚搭屋,逐渐散作几个凌乱不堪的街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拆迁,建造新的住宅楼了。

一段历史,一个典故,一件趣事,一点谈资。听知沪者说那些曾经的上海故事。如果想得到音频文字版本请关注我们的沪申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