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福海

相声演员在台下的“砸挂”,不仅仅是找乐儿。其意义广泛,作用多样,还特别有趣儿。有一次,苏文茂拿杨少华“砸挂”,就耐人寻味。

杨少华地位为什么这么高(苏文茂拿杨少华)(1)

改革开放后,天津市曲艺团实行经济承包,多劳多得。苏文茂和马志存在承包队“攒底”,票房收入三七开,即演出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归苏、马,百分之七十归大家。晚会中还有两场相声,一场是杨少华给刘俊杰捧哏,一场是杨少华的单口儿。由于他多演一个单口儿,所以拿一个半人的收入,高兴。当巡演到山西长治市时,当地很多天津人,一票难求。怎么办呢?为多创收,一天演七场,订七天合同。演员们分得多了,但马志存犯嘎,他跟杨少华说:“你这么玩儿命,也没我挣得多。”在旁边的苏文茂还悄悄地说马志存:“你这一挑,少华准闹情绪。”果不其然,杨少华跟俊杰说:“我与马志存比,不平衡,我给来个愣蹲。”“愣蹲?您签过合同,得包赔损失。”“我病啦!对,我病啦!”当时,承包队的队长是弦师陈鹤鸣,两个队委是张子修和刘俊杰。

杨少华地位为什么这么高(苏文茂拿杨少华)(2)

少华病啦,把队长急坏了,现从天津调演员来不及。这不要命嘛!俊杰明白,说:“鹤鸣,给他点营养费,您看行吧?”

杨少华地位为什么这么高(苏文茂拿杨少华)(3)

鹤鸣拉着俊杰和子修跟杨少华谈话,杨少华躺在床上,早有准备。鹤鸣说:“杨爷,怎么样?还能坚持嘛?”杨少华的戏特别足:“我……就是……浑身没劲儿,这几天吃不好喝不好……我本来吃得就少……营养不够……又休息不好……为了工作……”没说能演,也没说不能演,只说缺营养,可又不提钱,还想着工作。鹤鸣说:“杨爷,您想吃什么我找人给您买去。”“别麻烦大伙儿,我自己买去。一场给我补五块钱就行。”那阵儿刘俊杰一个月才挣四十二块五毛钱,一场补五块,他每场上两回,十块钱。鹤鸣乐啦:“您看这样行吗?长治已经演三天啦,收入不错,再有四天结完账,看看收入,再研究您的补助?”“你呀,还是研究研究怎么调人吧。”子修也明白少华的意思,说:“鹤鸣,我看咱先给杨爷补三天的钱,剩下的回头再说。”杨少华一听这话,抢话说:“嗯!三天,一天七场,我一场上两回,我是一天是十四场,一场补五块……三天您给二百一十块钱。”当时大伙就全笑喷啦!“杨爷,您这账头儿真快。”“我早算好啦!”太可爱啦!打那天开始,杨少华每天多七十块钱,心满意足。按劳分配,这也无可厚非。

杨少华地位为什么这么高(苏文茂拿杨少华)(4)

喜欢“砸挂”的苏文茂,看着杨少华得意的样子,说:“少华,你这不是演出。”“我是?”“你这是推磨。”“我比驴都累。”“你不是驴,有钱能使你推磨。”“哦!我是鬼呀?”把大伙全笑趴下啦。

出门演出,互相“砸挂”可以增添欢乐的氛围。下篇给您讲王佩元拿白全福“砸挂”的事儿。(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