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说

关节炎是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关节炎性疾患。针灸临上常见的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温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变,一般认为是与链球菌成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发生原因有几种说法,有认为系感染或内分泌机能亲乱所致,也有认为是机体间叶组织对链球菌感染是特异性反应之故。骨节又称“肥大性关节炎”变性关节炎”、“增殖性或退行性关节炎”,其病因亦有各种说法,如外伤、姿势不正确、内分泌紊乱及遗传等因素,对形成本病均有一定关系。

上述各病,中医总称为“痹症”,并有“历节风”等名称。“痹”具有“闭”的舍义,即经络气血阻滞的意思。导致经络气血阻滞的原因,是由风、寒、湿三气杂合入使所致。但因所感受的各种病邪轻重程度不同而有风痹,湿痹、寒痹和热痹之分。风痹即指风邪侵偏重,因风性“善行数变”,痛呈游走性,故又称“行痹”。湿痹即指湿邪倡胜,因湿性腻滞固着,痛处固定不移,故又称“着痹”;寒邪性烈,凝结气血,其疼痛多较剧烈,故又称“痛察”,如风湿夹热,或寒邪化热者称为“热痹”。痹症久病人脏,常致血凝阻,循环失常,多并发“心痹”症。

温针灸治疗膝痹的作用机理(关节炎的辩证针灸)(1)

临床表现

1.风湿性关节炎:

多发生于青、少年。病前常有呼吸道感染史。关节病变的特征,为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红肿热痛。急性期过后,受病关节不遗留病理性损害。部分病者可影响心脏发生病变。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抗“O”增高。

2.类风湿性关节炎:

多发于青、中年。关节损害多为对称性,多数使犯指、趾等小关节或脊椎关节,如侵犯脊椎关节,骶髂关节常先受累。起病大多缓慢,少数病例也有急性发作,在急性发作时,可有发热,关节部红肿。在早期可呈现游走性,久病可出现关节强直、崎形,指间关节常呈梭形肿大,白细胞轻度增加,血沉加快,抗“O”可正常,可有肌萎等症状

3.骨关节炎:

多发生在40岁以上成人,损害部位多为负重及着力关节,起病一般缓慢,逐渐出现关节酸痛和活动不便,可偶尔听到骨擦音,发病部位以髋关节,膝关节,脊柱等多见,无发热,关节周围无肿胀、强硬、畸形及肌肉萎缩。白细胞及血沉等都正常。

上三类病症,往往在劳累后,气候变化、遭遇寒冷及潮湿时加重。

主属于“痹症”范围,根据中医辩证,以肢体关节酸痛,运动不便为共同症状,又根据各种特征分为几种类型:

(1)风痹:关节酸痛表现为上下、左右走窜无定处,如兼有塞热,脉数,苔黄等整者称为“历节风”。

(2)湿痹:与风痹相反,疼痛部位固着不移,肢体有重滞感觉,兼有麻木,浮肿、苔腻、脉缓。

(3)寒痹:全身或局部疼痛剧烈,遇寒更甚,有怕冷感觉,得溫则疼痛轻减,苔薄白,脉弦紧等。

(4)热痹:肌肤灼热,局部红肿热痛,疼痛拒按,身热,口舌干燥,尿赤,大便多秘结,苔黄,脉数等。

痹症久延,病邪往往侵入内脏,气血瘀凝,循环不畅,而出现胸闷不舒,心悸,气逆喘促,心烦等症者称为“心痹”。

治疗

.针疗法施治原则,:据病患部循行的经豚,采取局部与远道结合的原则选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风痹主要用针刺,湿痹、寒痹,针刺配合灸法或温针,热痹可在有关穴位针刺出血。

常用穴:

颞下颌关节—下关、听宫、翳风、合谷。

脊椎关节一相应的夹脊穴、殷门、委中、人中。

温针灸治疗膝痹的作用机理(关节炎的辩证针灸)(2)

肩关节—肩髃、肩髎、肩內陵、天宗、中渚、阳陵泉。

肘关节—曲池、天井、合谷。

腕、指掌、指关节—外关、手三里、阳溪、阳池、腕骨、大陵、上八邪、四缝。

腰骶关节一一腰阳关、十七椎下、白环俞,关元愈、委中、昆仑。

温针灸治疗膝痹的作用机理(关节炎的辩证针灸)(3)

骶髂关节一一小肠俞、膀胱俞,局部压痛点。

髋关节——环跳,居髎、阳陵泉、绝骨穴。

膝关节——鹤顶、膝下、膝眼,梁丘、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

温针灸治疗膝痹的作用机理(关节炎的辩证针灸)(4)

踝关节——解溪、丘墟、太溪、昆仑、阳交、交信。

跖趾关节一上八风、公孙、束骨、商丘

温针灸治疗膝痹的作用机理(关节炎的辩证针灸)(5)

如兼见“心痹”症状者,加郄门、内关、神门。并可参考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

方法:

上各类处方,可根据发病部位,选择应用。有些穴位亦可用透针法,如曲池可透少海,阴陵泉可透阳陵泉等。有些穴位刺激可以较强(如环跳、殷门穴等)。病情较重者,可每日针一次,一般隔日针刺一次。十天为一疗程。除上述处方外,凡与患部循行经过的经络的有关穴位,也可选用。慢性、顽固性的寒痹、湿痹等病,可多用艾灸法。

加入圈子可以免费咨询健康方面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