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言,武侠文化深度研究者

在经过宏大历史题材《赤壁》和《太平轮》系列的创作后,吴宇森再次回归大众视野,以最拿手的动作戏为新电影开路搭桥,《追捕》于近日上映,也圆了吴导演怀揣40年的日式英雄梦。

吴宇森电影经典场面,动作片宗师吴宇森心有余力不足(1)

然而从上映评价来看,《追捕》却未如愿及格,豆瓣评分低至4.8,成为吴宇森导演作品历史评分新低,周五周六两日累计票房也仅仅5500余万。作为吴宇森回归枪战动作片领域备受期待的作品,无疑是狠狠遭遇滑铁卢。

纵观吴宇森电影创作最辉煌的八九十年代,男人情谊在吴氏电影中以最唯美姿态展现,暴力美学电影就像一朵妖娆绽放的花,叱咤整个香港影坛。可是辉煌并未在本土持续太久,随着吴导演在香港完成最后一部《辣手神探》后,亦远走他乡、寻梦好莱坞,开启了他另一番人生。

或许,在八九十年代肌肉型男充斥着北美的动作片市场,吴宇森就像一颗特新鲜的果子,满足了当年观众对动作片的新需求。吴氏电影具备丰富的视觉层次同时,亦创造了丰厚的电影票房收益,同样这片沃土促使了吴氏美学的持续扩散,直到《碟中谍2》定格,吴宇森已成为动作片的新标杆,并作为研究课题搬上了高等学府的讲堂,并让21世纪初的好莱坞类型片中涌现了大量东方元素。

吴宇森电影经典场面,动作片宗师吴宇森心有余力不足(2)

《碟中谍2》片场

但吴宇森的巅峰并未持续太久,在《碟中谍2》后他仿佛陷入了自身创作的桎梏,成为只会创作动作片的单一风格导演。在此后的好莱坞生涯中,吴大导演亦进行了其他类型的尝试,如战争电影《风语者》、科幻电影《记忆裂痕》等,无奈两部电影皆遭遇票房滑铁卢,成为备受冷落的路人片。

当然,随着两岸三地的电影合作日益加深,两年后的吴宇森重返华人电影圈,欲在圈内掀起暴力美学狂潮之时,我们发现了这部曾经的动作片宗师已经心有余力不足。吴宇森的世界原本就属于一个虚幻的江湖,如果用历史来嵌套反而让无所适从。吴氏美学在《赤壁》中除了外化为无法完全掌控大型战争场面之外,泛滥的慢镜头更显得极其笨重和无聊,加上对创作团队对历史认知不足和乏味的情节设置,让原本无比鲜活的三国人物成了断了线的木偶,尴尬场面无处不在。

吴宇森电影经典场面,动作片宗师吴宇森心有余力不足(3)

《赤壁》

无奈,后续产出的战争史诗《太平轮》系列更把此前暴露的吴氏影像缺点进一步放大。从《英雄本色》我们可以得知,吴宇森最拿手的无疑是男人间的对手戏;而《太平轮》却把视角转化为众生群像,对女性的笔墨之重在此前电影中并未所见,以至于历史场景和战争场面皆怪异之余,女性角色的失真亦让《太平轮》成为许多影迷的槽点,从而丢失了风格、彻底违背了初心。

我之前曾说过:“如果吴宇森的电影为了放白鸽而放白鸽,那么这部电影就不会太好看”,可《追捕》恰巧是其中一部。这部最新上映的新片更像是吴宇森的点滴影像香火在21世纪的唯一延续,但在动作片过度泛滥和狂轰滥炸疯狂输出的当下,《追捕》则显得十分不合时宜。影迷多年的锤炼早已不是录像厅时代所能比拟,在领略够了DC、漫威等豪华动作影像套餐后,对动作戏已产生强大的免疫。

吴宇森电影经典场面,动作片宗师吴宇森心有余力不足(4)

就单单动作戏来说,《追捕》同样不算出彩,中后段的双雄枪战如果算勉强及格的话,结尾的实验室大混战则彻底陷落。各正反派的生死搏斗更像是儿童过家家,对违禁药物不合逻辑的展现亦让所有人的战斗力忽高忽低;尤其兴奋剂加上了主角光环之后,失控感完全左右了电影节奏。或许我们在一阵愣神之余,也为仓田保昭老先生的牺牲鸣不平。

《追捕》虽体现了吴宇森回归动作片的决心,无奈时代更迭、物是人非, 重复的枪战和乏味的动作戏更衬托出了一代枭雄的落寞。因这部电影改编自日本同名经典犯罪片,电影中许多浓郁的日本元素亦冲减了白鸽、慢镜头对整体节奏的左右,如时尚东京、无头命案、和黑帮家族等。然而在回归动作戏时,熟悉的吴氏暴力美学亦破坏了日系电影应有的真实冷色调节奏,惊心动魄的连环追逐变为两位男人之间的浪漫调戏、女杀手锲而不舍追杀变为为情所困,当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过度的吴氏浪漫主义冲淡了动作片应有动人心魄的效果。以至《追捕》看起来既不庄重、亦不浪漫。

吴宇森电影经典场面,动作片宗师吴宇森心有余力不足(5)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浅尝辄止的情节和过于浮夸的犯罪动机让《追捕》变得失真,这既影响了观众观影节奏,又大大削减了主题层次和深度,过于平面的处理估计让欣赏过《追捕》的吴导演粉丝失望之余,未免更添些许惋惜。其实,我们心中这位动作片王牌至尊早已年过70岁,如今依然保持创作初心,实属不易。

或许,想赢回影迷的心,留给吴导演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更期待吴宇森先生延续创作生涯,创作出更多酣畅淋漓的风格化作品。

淘票票专访|《追捕》十级学者张涵予:新版和老版没什么关系

吴宇森新片《追捕》:让这两个男人打起来,绝对是一出好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