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我们要说,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画家是谁?答案毋庸置疑。梵高。他多厉害我就不说了,今天讲的这个人,没有梵高出名,但却是梵高的偶像。

这位画家就是米勒

我们今天这么多人喜欢甚至崇拜梵高,可那时,梵高却把这位画家当作精神导师,在圣雷米时期,他就以米勒的画为母本,创作了21幅画,这里先给大家列举几幅。

油画大师米勒(梵高最喜欢的农民画家)(1)

油画大师米勒(梵高最喜欢的农民画家)(2)

油画大师米勒(梵高最喜欢的农民画家)(3)

油画大师米勒(梵高最喜欢的农民画家)(4)

油画大师米勒(梵高最喜欢的农民画家)(5)

油画大师米勒(梵高最喜欢的农民画家)(6)

米勒在国人面前并非耳熟能详的画家,但是在艺术界,他的地位一点也不比名画大家低。

米勒的画甚至超越了其他我们熟知的大咖画作,比如《拾荒者》,如今这幅画已经是世界上流通最广的画。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 罗兰还亲自为米勒写过传记。可见,米勒这位画家,在西方人心中,分量有多重。

米勒的作品数量并不庞大,题材集中。并且他选择了一个与贵族、资产阶级的趣味完全相反的方向作为绘画的对象,那就是农民。

他从小在农村长大,17岁就画了一幅牧羊人在看守羊群的画,一幅纯粹的乡村题材。

如今,很多人对米勒的评价是「农民画家」。

23岁,米勒来到巴黎学画,因为刚从农村来到城市,不习惯这里的生活,画室里的同学也瞧不起他,为了融入这里,他放弃了之前的风格,开始画一些达官显贵,但是他的画,却被淹没在众多相似的画作之中。

结婚之后,米勒的生活更加窘迫,在了生活,他去为人家画素描换鞋子穿,为了迎合资产阶级的感官刺激,米勒还画了一些裸女和小黄图,因而大家讽刺他除了画下流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

艺术上得不到认可还不算,没过多久,妻子在贫病中去世,中国古人说:「屋漏偏逢连夜雨」。

有句话这么说,艺术家的不幸,成就艺术的万幸,这句话听起来很心酸,也很现实!

那时悲痛绝望中的米勒,做了一个决定。

1849 年的秋天,一个露水未干的清晨,他打包起自己的东西,叫了一辆马车,逃似的离开了巴黎。来到了巴黎近郊的乡村叫「巴比松」,学艺术的朋友都知道「巴比松画派」,这里曾经聚集着一帮从城市逃离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形成比较一种特别的画风。

虽然这段时间米勒依然很穷困,为了生活得一边画画一边在田里耕作,但是从这里开始,他开始做真正的自己,画自己喜欢的画,画农民和乡村的生活,画人们筛谷子、捆干草,画女人们缝纫、洗衣、背孩子,画男人锄地、背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非常平静。

他就这样一直一直描绘农民的生活,直到1857年,米勒来到巴比松的第8年,他创作了《拾穗者》,之后这幅画也成为了他众多画作里最著名的一幅。

米勒是法国少数几个直接了解农民生活的画家,他不仅描绘农民的悲惨生活,同时也宣扬了他们生活中所具有的高贵和尊严。

油画大师米勒(梵高最喜欢的农民画家)(7)

有人说《拾穗者》是米勒对剥削者和地主的控诉,你看,地主骑着马督促着雇农收割成熟的麦子,劳动人民却在这里辛苦地捡遗穗。

在故事里,主角还是吃不饱的农民、是为了一点点麦子弯下了腰。很伤感,可是它的目的却并不是画这个去责骂他人,而是他真的就在感怀拾穗者本身。

贫病交加不说,艺术上也依然还是得不到主流的认可。和前一次不被认可不同,米勒这次没有再中断自己的绘画,就是在这样饥寒交迫、病痛折磨和不被认可的辛酸里,米勒竟然画出了旷世杰作《晚祷》。

油画大师米勒(梵高最喜欢的农民画家)(8)

「晚祷」的意思是傍晚的祷告。

它画的是:夫妇二人在田野上工作了一整天,收割了半袋子土豆。此时夕阳西下,光从地平线那边直射过来,远处的教堂忽然响起了钟声,洪亮的钟声在空旷的大地上回荡,听到钟声,男人脱下了帽子低头,女人双手合十放在胸前,两人在钟声里安静地做着祷告。

到了《晚祷》这里,米勒截取的画面,不再是农民日复一日地劳作了。这幅《晚祷》恰恰画的是他们放下农具,停止耕作的场景。即使工作了一天只收获了半袋子土豆,他们也依然感谢土地的赠与。对生活、对土地都怀有敬意,这就是最平凡、最真实的农民。祷告这个动作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可是在这里却成了最美的一个瞬间。

我一位学艺术的朋友曾经跟我讲,据统计,全世界流通最广的一幅画,其实就是《晚祷》。

我当时很诧异,居然不是《蒙娜丽莎》,不是《最后的晚餐》,而是《晚祷》?

可是后来一想,我觉得其实这是有道理的。

在他的画里,他们身上,有最远古的、人对大地、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念。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已经记不起人类还有这样的情感了。

而米勒的画,却有一种让人「回归」的感觉。

当我们被唤醒内心对土地的感情时,人会变得柔软,会变得谦卑。对土地的情感,是超越身份、职业和时间的,所以《晚祷》成为流通最广的画,其实真的很正常。

米勒到了晚年,跟别人说,我这一生没有因为画画而功成名就,可是我做到了小时候答应祖母的,为了永远而画。

祖母口中的「永远」,应该就是这样平凡的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