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表品牌焕新战略按下加速键

上海手表厂主要产品(跨界创新孕育新市场)(1)

全球首家旗舰店落地南京西路,到跨界联名著名作家金宇澄先生小说《繁花》推出盛放腕间的新品,连日来,上海表再度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上海表作为“上海制造”的名片象征,随着1955年新中国第一代制表匠人研制出品牌第一只国产细马手表而诞生,已累计销售上亿只机械表,年销售也迈入“亿元”。如今,其品牌焕新战略正按下加速键。

客群跨越几代人

品牌定位“东方美学”

“父母辈人眼里,当年的一块‘上海牌’手表格外精贵。到了今天,经历过浮浮沉沉,它依然保有市场。”汉辰表业集团CEO徐创越告诉劳动报记者,上海表不单单是“年份久”,和其它品牌不同的是,上海表的客群跨度非常大。“客群年龄层次从50后到90后乃至00后都有,跨越了几代人。”

劳动报记者注意到,不论是全球首家旗舰店,还是与《繁花》的跨界合作,上海表近日的频繁动作也都在延续“东方美学”的至臻至美。

“39毫米的表壳,呈现蓝、白两个盘面款式,自动上链机芯、震频每小时28800次,动力存储可达42小时。与小说《繁花》跨界推出的特别款价格并不高,但制作工艺依然是有‘上海制造’的水准。”徐创越如是说,而乍一看的蓝、白盘面似乎是纯色,盘面上实则又有灵感源自上海思南书局·诗歌店(原圣尼古拉斯东正教堂)内部浮雕装饰的淡淡的UV印银花纹,与小说《繁花》的第一篇章阿宝与蓓蒂远眺的经典插画相呼应。

新中国第一只细马表

当年曾为“十一”国庆献礼

“提及上海表,其实在多数上海人的记忆里,是在于它推出了新中国第一只国产细马机械表。”徐创越告诉劳动报记者,上海表前身的试制小组当时召集了58位制表师,分小组,每个小组只负责一部分零件。150多枚零件的机芯当时看起来困难重重,设备、材料、工艺、经验都是零起步。用口琴簧片制作齿轮、用自行车钢条制作螺丝、将伞骨改造成轴头、将绣花针磨成钻头……为了制造固定擒纵叉夹板的机芯螺丝,他们花了70多天才试制成功。

据中国钟表大师、上海表业集团总工程师朱兴祥回忆,1955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块细马表诞生。这枚大三针手表,有17颗宝石轴眼(钻),172个部零件,盘面以繁体字标记“第一次試製様品”字样。上海表随后共组装完成了18块细马机械表,成为上海表为十一国庆节的献礼。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上海表完成了国产表的第一次技术升级。

城市更新,手表革新计划经济时代后期,国产表市场开始出现衰落。上海钟表行业鼎盛时期曾有超过二十家时钟、手表及表壳配件厂,随着城市功能迭代,这批企业中今天仍保持生产能力,并活跃在消费者视野中的品牌仅剩“上海”,这令上海表成为足以象征一座城市的记忆与文脉的精神存在。

从无到有,历经沉浮,随着城市更新,上海表也在革新。如今,朱兴祥正在带领上海表冲击国产表的高端复杂功能。上海表也在不断寻求新的设计、新的技术。

精研“陀飞轮”技艺

产品丰富、价格区间大

“当年的上海表,是‘香饽饽’。沉寂一段时间后,市场一度难觅,如今它的市场价格从1500元至数十万元不等,跨度区间很大,而且从市场端来看,有不少中高端产品的客群。”徐创越告诉劳动报记者,如今,上海表的市场份额正在稳步提升。

上海手表厂主要产品(跨界创新孕育新市场)(2)

在制表技艺上,除了精研陀飞轮之外,上海表近年来也有不少“拳头”产品和联名款。包括这一次和小说《繁花》联名,上海表的品牌焕新工作将聚焦品牌内涵和产品创新。上海表如今也已形成五大主力产品系列。包括:演绎历史基因的经典款“致敬系列”、以上海城市精神为灵感的“大都会系列”、以东方美学为切入点的“复兴系列”、主打艺术家合作与联名限量款的“大艺术家系列”,以及面向年轻族群的潮流腕表“FAB CHRONO 系列”。

“产品更精美更灵动,贴合老、中、青三代的审美。通过品牌焕新与产品创新,上海表将完成从‘制造端价值’到‘品牌端价值’的升级。”徐创越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