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中学,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应该如何突破千校一面的僵局,寻求特色化办学和差异化竞争?应该用什么样的教研模式,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

作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在近日举行的“传承•变革•超越——中学日语教育实践活动探索暨甘泉日语教育50周年研讨会”现场,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就向大家呈现了学校多年来外语教育特色办学的探索经验。

一所国际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传承变革超越)(1)

图 / 研讨会现场

GANQUAN

敞开胸怀,拥抱世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中的“成长札记”

如果你是甘泉学子,学校的哪些事物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文化滋养下,你又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一所国际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传承变革超越)(2)

一所国际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传承变革超越)(3)

一所国际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传承变革超越)(4)

一所国际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传承变革超越)(5)

图 / 甘泉学子参与各类活动

也许,走过一年一度的“樱花节”,看过众多大咖到访,参加过外语短剧、歌舞大赛、辩论大赛,以及各种缤纷社团的求学路,你的人生会变得有些“不一样”。

童菲 2017届毕业生

“在甘泉,打破成长的迷雾。”

在别人眼中,我可能是“别人家的孩子”。

“升入高中之后,难度加深的高中数学一度让我产生了想要放弃的想法。好在,在甘泉我不仅仅遇到了在学习上会切身关照自己的老师,还遇到了对我的整个人生都提供了有益启发的知己。”

甘泉的经历是我一生的宝藏。很幸运有相信我欣赏我的天赋的老师们,给了经常怀疑自己的我很多能量和自信。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参加比赛,我也很享受积极参加各种比赛的过程,这让我们不断跳出舒适圈,塑造了现在的我。

郭方磊 2018届毕业生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受一本书的启发,2017年,我从理科又转为文科继续进行学习。在老师的关怀下,我一路追平落下的文科知识,并于同年报考早稻田大学商学部,顺利通过,11月留考中获得762的成绩(离满分差一分)。

甘泉的多语学习环境,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平台去学习运用。无论是樱花节的话剧表演还是学校组织的演讲大赛,学校的国际视野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走出国门之后,我发现我在甘泉这几年的学习,让我非常善于擅长输出,而且也更勇于输出,我想这正是甘泉这个平台带给我的馈赠。

在这个复杂变化的世界中,作为年轻一代的学子,我们有责任也必须站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讲好中国故事。

侯东郡 2019届毕业生

“更好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

高中三年是我飞速成长的三年。不仅仅是学业上难度和深度的增加,自己所站的舞台也由学校逐渐转向了市、全国、甚至是海外,参赛和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高中丰富的课外经历确实给了我非常大的助力。如果要问我这几年的中学学习究竟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我的答案是:认知和思考。

这一路学习的路上,重点分布密集,时间战线长,这整个过程让我或主动、或被动地思考,自己真正想要学习的领域、想要进入的大学、想要从事的工作,以及“为什么”。

这些都需要详细地阐述在志望理由书中,并且在面试中会被教授们提问。对于有些“为什么”,我时不时会陷入一种迷茫的情绪,却也借此机会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对于自身有了更精确的认知,也促使了自己的成长。

最终,在一次青森之旅中,我找到了自己今后想要研究的领域——地域经济学与贫富差距。2019年4月,我进入东京大学学习。我想对甘泉学弟学妹们说,一定要有跨出舒适圈的心,和与之匹配的努力。

GANQUAN

深耕课堂,探索教学教研典范

教研组教师“亲历者说”

50年特色发展,亦伴随着50年教学教研思考。甘泉的教学教研是怎样做的?

一所国际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传承变革超越)(6)

图 / 甘泉外国语中学独创的C-TP-C教研模式

从最开始的组合式课程,到综合课程,再到“日语 ”融合实践课程……学校教研组用独特的C-TP-C教研模式,逐步构建起特色教学的“大厦”。

陈娅

“迎难而上,持续创新”

2003年我27岁,学校明确了特色定位,时任校长刘国华提出“不破不立,敢为人先”的理念,鼓舞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带领我迎难而上。

外语课程究竟怎么改?我们当时首创了“综合课 单项技能课(听说、读写)”的组合式课程;

以国家课程为主线,辅以校本教材充实课程内容;

提出“直接教学法”、“听说领先,读写跟进”、“课堂时间师生占比3:7”等一系列教学要求,我们的教研组自我突破、持续创新的大幕就此拉开。

无论是构建新课标日语语言知识图谱,还是开展语言知识命题研究、践行单元教学设计……甘泉智慧始终在不断滋养着我和我的系列研究,鼓舞着我不断守正创新。

徐亮

“培养每一位学生成为独立思考者。”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带给学生什么样的课堂?

在我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会变身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大家围绕各项主题,设计问卷、剖析现状、开展讨论、头脑风暴。同学之间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共同研究并形成结论观点……

在我的认识里,课堂应该包含大量的课外素材进行支撑:社会发展、人文变迁、科技成果、包括我们在教学中的感悟和总结,都应该充分地融入到课堂教学。

这种“互动协作、深入体验、举一反三、总结反思”的教学模式,让原本可能会非常枯燥的外语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莉

“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总结反思。”

如何让我们的思考和探索,产生更有效的传播和推广?从教学案例出发,及时记录,撰写论文、汇编书籍,无疑是重要手段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勤于思考,能够不断提炼总结教学经验。

一方面,我先后撰写《高中零起点日语班教学实践——针对不同起点学生的分层教学》《线上线下融合的日语听说教学探索》等论文,并发表在不同期刊杂志;一方面,我们将甘泉的所思所行汇编成书,编写从外语词汇、外语语法、到阅读学习的一系列成果,并公开出版。

一所国际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传承变革超越)(7)

一所国际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传承变革超越)(8)

一所国际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传承变革超越)(9)

一所国际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传承变革超越)(10)

图 / 教师教学展示

独特的教研思考,孕育了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走进甘泉,你会遇到这样的课堂:

➢ 你会遇到聚焦语用功能的“话题式”学习。在“启发—讨论—演示—实践”模式的话题式学习中,学生们正在开展“角色扮演、主题汇报、海报制作、小组采访、课本剧表演”;

➢ 你会遇到跨文化视域下的“体验式”学习。在“将生活引入课堂,让学习走出校园”的教学理念影响下,师生会把美食制作课搬到食堂,把文化礼仪课搬到航空公司空乘培训现场,从“感知·理解·应对”三个维度开展语言与跨文化的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

➢ 你会遇到基于单元主题的“深度学习”。以主题为引领、情境为依托、语篇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基于“思维图示法”的语篇分析、《校园日语小导游》等一系列项目式学习、场馆课程学习风靡学校的外语教学课堂。

GANQUAN

从“一种探索”到“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50年外语教育谱写“特色”

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创建于1954年,始终以“民族情怀 国际视野”为办学理念。要溯源学校外语教育历史,还得从一次探索说起。

一所国际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传承变革超越)(11)

图 /学生作品征集汇编成果之一——“百米长卷”

一种探索

千禧年,时任甘泉校长的刘国华,突然被一辆装满香蕉的三轮车吸引。原来,为了改善教师待遇,学校不得不承包了一些运送水果批发的项目;甚至走进校门,校牌都已经斑驳。目睹此情此景,刘国华当即痛下决心:一定要找到一条适合甘泉发展的道路。

一场围绕“日语见长 多语发展”的特色发展路就此启程。2003年,学校正式更名“甘泉外国语中学”;2005年,“中等日语教育研究所”在校挂牌;今天的甘泉,已经与全球15个国家40余所学校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语言所构建的桥梁跨越国界。甘泉学生用自信的姿态、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并讲好中国故事。

2010年,学校成为市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项目首批试点校,正式开始了特色高中的建设。

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2018年,甘泉获评“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这一次,让甘泉又一次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对标时代、创新迭代、激活动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回应这个问题,甘泉人给出了两点解题思路:

一方面持续创新外语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多语种人才培养机制;

一方面不断提升多语种教学核心竞争力,构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多语种学科高地。

100%学生修习两门语言、教师参与到国家课程研发、学校荣获“全国日语新课程标准实验校”……走过50年日语教育发展路,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载誉而行。

一所国际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传承变革超越)(12)

图 / 甘泉外国语中学校长杨云回顾学校发展之路

当然,“特色”是一段需要秉持初心、不断革新的征程,正如校长杨云所言,以持久的定力坚持立校本色,方可在历史长河中立身、铸魂、焕发持久的生命力;坚守立校之本,做足“特色”文章,甘泉人会在教育的初心坚守和全球视野之间,继续走出属于甘泉的特色之路。

从“一种探索”到“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甘泉就这样走过了50年“特色”发展之路。特色发展是怎样走出来的?把握时代契机、探寻转型之路、激活发展动能……某种程度上,甘泉用这样的实际行动,已经给出了答案。

通讯员:卓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