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1)

导演:陈建斌

编剧:陈建斌

主演:陈建斌 / 蒋勤勤 / 王学兵 / 金世佳

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由于在关注社会问题中所凸显的赤裸讽刺和尖锐拷问,往往被广大受众所追捧膜拜,由演员陈建斌导演的处女作《一个勺子》就是这样一部直面当今社会底层人物生存压抑和身份迷失的“讽刺荒诞寓言”。

影片根据胡学文小说《奔跑的月光》改编而成,讲述了农民拉条子为了甩掉闯入其生活的“勺子”,在发布寻人启事后,却意外将其生活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2)

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3)

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4)

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5)

黄土地、白雪地、黑衣服,陈建斌开篇便为受众带来了一个当代中国的精神褪色荒原——荒芜苍凉且冷漠疏离,在冷色调的映衬和黑桥洞的隐喻下,人性的保守、残酷、愚昧溢于言表。

然而在这死寂沉沉的角落里,却也隐藏着拉条子夫妇的红色欲望表达和白色情感释放,是黑色地带的温顺对抗,也是病态世界的良知坚守,更是道德滑坡的困境求生。

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6)

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7)

片中,两拨冒充勺子家人的城里人以及大头哥的黑色相呈现——口罩头盔、黑色轿车,亦是在暗示所谓“聪明人”的狡诈与势利,

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8)

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9)

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10)

而善良的拉条子在人心险恶的现实面前却显得异常脆弱无助,始终表现出困顿、焦虑与窒息的精神状态,也只能用宰杀温顺的小羊羔(白色)和带起勺子的遮阳帽(红色),来发泄情感的郁闷和生活的辛酸,表达出对这个世界的无力与失望。

影片结尾的主观视角,红色世界的呈现如同张艺谋作品中欲望压抑的表达,拉条子彻底迷失在了自我坚守和自我否定的价值判断中,在那一刻,拉条子终于变成了勺子。

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11)

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12)

而作为影片内涵和精神符号的具象体现,道具的巧妙使用也成为主人公精神世界迷失与释放的载体。

小羊羔在本片中是拉条子夫妻情感寄托和安定生活的象征,甚至流浪的勺子身边带只羊,窗户上贴的小羊红窗花也成为片中为数不多的亮色之一,而当拉条子被村长敷衍无处发泄时,当警察近乎中庸的无所作为时,宰杀羊羔成为拉条子释放压力和情感爆发的“安慰”。

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13)

羊羔本身温顺的性格却成为“人善被人欺”的隐喻符号,当拉条子在羊圈中睡觉时发出的声嘶力竭,仿佛此刻他也成为了“任人宰割”的羊羔。

此外,拉条子每次与大头哥车内谈话后的下车场景中,后视镜的设计也成为拉条子内心情感变化的表现,从最初目瞪口呆地看着大头哥离开,到最后头也不回地往远处走去,从得不到解答的困惑到彻底迷惘的绝望,拉条子从镜子里渐行渐远的身影,看透了眼下的人心险恶,也模糊了曾经的人生态度。

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14)

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15)

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16)

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17)

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18)

作为象征“人性迷失和人格分裂”的载体,后视镜的巧妙设计,再一次体现出当今社会孤独的人性坚守和冰冷的道德暴力。

当纯真在邪恶面前变得困惑,当善良在阴险面前成为软弱,陈建斌为受众粗粝却真实地描绘了一幅当代现实社会的荒诞风情画,一方面精准的勾勒出了社会底层生存环境的世态炎凉,另一方面也深刻的浓缩出了当今人性麻木和道德沦丧的普遍性问题,不经意间照进了受众的现实生活。

曾经人心向善的美好蓝图在鲜血淋漓的现实面前予以无情的消解,悲凉而辛酸,成为每个人的梦魇。

道德的泯灭还是人性的扭曲(道德瓦解下的人性嬗变)(19)

文:逸文逸云

图:抹珍珍

排版:抹珍珍

扫码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