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生食显得浓烈凶狠,熟食又变得绵柔可口,不少人便是被它这般“可刚可柔”的特质吸引。作为调味食材葱姜蒜“三剑客”中的一员,它凭借着独特浓烈上头的气味成为餐食中的得力“助手”,并让拥趸者欲罢不能。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1)

大蒜的气味,臭可“放浪形骸”,香可抚慰人心 ©摄图网

然而,也正是这般强劲的气味,让不少人闻之却步。毕竟一口蒜香,足以阻断一切人与人的友好往来,对日常的社交极具杀伤力。同时,因为大蒜存在的“刺激”成分,也让“能不能生吃大蒜”成为了快速判定南北人的重要标志。总之,大蒜与我们的关系真是“相爱相杀”。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2)

大蒜,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调味食材,在很多餐食料理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蔬菜、肉类或海鲜几乎都能和它撞出诱人的美味。这都与它那“既能捕获食客,也能驱散众人“的独特气味有关。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3)

大蒜的气味主要来源是烯丙基甲基硫化物 ©摄图网

这份奇妙的气味已经飘了上千年。在中国,有关蒜的最早记录可见于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中“卵蒜”的说法。同时,它还有个别称叫“薤(xiè)白”,但并非是我们如今常见的分瓣大蒜,而是小蒜(的前身)。或许有人会问那“薤”又是什么?“薤”其实算是我们今天吃的藠头的前身,分布、食用范围就更小了。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4)

小蒜,古称“薤” ©图源网络

中国的大蒜其实是西汉时期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在西晋文学家张华写的《博物志》中有记述:“张骞使西域还,得大蒜、番石榴、胡桃、胡葱、苜蓿、胡荽。”由于是从西域而来的物种,所以也被称为“胡蒜”、“葫草”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5)

黄大蒜是汉朝从西域传入中国的外来物种 ©摄图网

或许无人料到,这个原产于中亚高山地区的“白胖子”自从来到中国后,颇具人气。特别是从唐朝开始,大蒜的在药用、食用方面已经较为普遍。作为崇尚佛教的朝代,当时大蒜因为浓郁的气味一度被佛家中人视为荤食禁止食用,但诗僧寒山却在《诗三百三首》中写过“蒸豚搵蒜酱,炙鸭点椒盐”的诱人诗句,可见大蒜与肉同烹造就的美味实在难挡。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6)

捣碎的蒜瓣气味更加浓烈 ©摄图网

到了宋朝,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大蒜成功打下广大的群众基础,并且还引起不少讨论,有人学胡人“以大蒜涂体,爱其芳气,又以护寒”;有人则受不了它的气味戏谑道:“幸脱蒌藤醉,还遭胡蒜熏”;有人甚至把蒜“神化”到宗教中:“女以彩服化祥云,豕变白象,蒜化双莲,凌空而上……”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7)

大蒜是百合科葱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华夏风物

后至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进一步说明了它可作药用的部分。大蒜就此在民间的传播更为广泛,并且成为了药食同源的食材。在近现代时期,全国不少地方还扩大了大蒜的种植面积,并且把它当作经济作物栽培,让它的人气足以延续至今。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8)

作为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百合科葱属的大蒜没有太强的地域属性,几乎全国各地都有栽种,而且几乎没有哪个地方不吃它,凉菜、烧烤、主食等等都能与它一起构建出美妙的风味。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9)

中国大蒜地图 ©华夏风物

大蒜虽然是舶来品,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大蒜栽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2021年中国的大蒜种植面积为1013万亩,产量为2162.5万吨。同时排名前五的主产区分别是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和云南,当然其他省区也基本都有种植,并且都有各自的优品代表。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10)

在北方地区,无论是面馆还是饺子馆,坐在其中用餐总能听到熟悉的“磕”蒜声,清脆的声响仿佛唤醒了北方人身体里的“蒜香”基因,一口面或饺子就一口生大蒜,那是对这一餐的基本尊重。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11)

吃生大蒜算是北方人吃饺子或面时的标配 ©摄图网

东北地区的人可是吃蒜的一把好手,东北菜里几乎每一道菜都能看到大蒜的身影,尖椒干豆腐、地三鲜等等,就连吃个鸡蛋或红烧肉都忍不住要整点蒜,那更别说吃烧烤或饺子的时候了,没有生蒜佐餐那根本是不完整的。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12)

东北地区的烤大蒜,香糯可口 ©图源网络

黑龙江的宁安市,每年差不多这个时节便是蒜农们忙着采收大蒜的时候,作为素有黑龙江“小江南”的地方,种出的大蒜自然个大瓣齐,皮薄香浓,辣而味甘。与它品质相似的海城大蒜也算是东北地区有名的大蒜代表之一。

河北邯郸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之一,这里能够每天给北京提供800吨的新鲜蔬菜。永年地区则早在明朝年间就已经开始种植大蒜,主要在广府镇一带,所以曾叫“广府蒜”。如今整个永年区周边的乡镇基本都在栽种大蒜,并且凭借着当地较粘的土壤属性,孕育出皮薄、瓣厚、辣中带甜的“国标”产品永年大蒜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13)

面馆里餐桌上的装在筐里供食客自取的大蒜 ©图源网络

另外,天津人也有自己的紫皮宝坻大蒜;内蒙古的包头市则有以“色白、味辛、肉厚”的“国标”小文公大蒜;在山西的晋中市,一句“长凝蒜,四六瓣”的本地谚语直接道出了当地人气农物——长凝大蒜,收获的大蒜几乎都头肥瓣大,辛辣味浓,用当地人的说法便是“好吃到你肝儿都颤”。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14)

如果去过山东、河南一带地方的人,你或许会发现当地的小吃店里总能看到供食客无限量自取的大蒜,这般豪横的吃蒜法估计也只有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常见。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15)

面馆里餐桌上的装在筐里供食客自取的大蒜 ©图源网络

说到山东,或许大部分人第一想到便是大葱,然而,这里的大蒜也十分出名。说山东是中国大蒜的第二故乡也不为过。在《东观汉记》的一书中曾有描写过东汉时期,兖州刺史李恂从中原引入大蒜到苍山一带栽种,渐渐形成“蒜区”,并一直延续至今。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16)

大蒜种植地 ©摄图网

吃蒜的习惯是不是从那时起不确定,但成为大蒜的主产区是自汉朝就形成的。至今,山东已是全国拥有最大大蒜种植面积和最多产量的地区。尤其在金乡、苍山一带,水资源和土壤资源都给大蒜成长带来良好条件,无论白皮还是紫皮,金乡大蒜和苍山大蒜都个大肥白,鲜脆味浓,辛辣可口,难怪都是优质的“国标”产品。

除了常见的生蒜配饺子外,本地人还喜欢把蒜捣碎,加盐、醋、酱油和芝麻油,拌匀后就着大馒头或面条,让人欲罢不能。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17)

蒜蓉生蚝 ©摄图网

紧挨山东的邳州,地处江苏最北部,从饮食地理文化上来说同样属于北方,这里可是个隐藏的吃蒜地区。

当地有名的大蒜拌鸡蛋可以说是地域代表,选用的则是产自本地的邳州白蒜,鸡蛋煮熟,白蒜捣碎,两者混合后,再加入香油、盐调味,鸡蛋和大蒜的香气相互交融,同时还伴有芝麻的芳气,配上烙饼包着吃,让人爱不释口。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18)

蒜拌鸡蛋 ©图源网络

再往南走,虽然地界上同属华东地区,但位于秦岭以南的上海、江西、福建以及安徽的部分地区,对大蒜的食用就显得“小家碧玉”一些,生吃大蒜对他们来说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这些地区同样能够栽种出优质的大蒜,比如上海的嘉定大蒜、安徽滁州的来安三蒜、江西上饶的临湖大蒜和福建的厦门的古宅大蒜

对于大蒜的喜爱,当然不能只是山东独霸一方,在地处中原的河南,产蒜、吃蒜可以说都仅次于山东。河南的大蒜种植主要集中在开封的杞县和郑州的中牟地区,尤其来自中牟的大白蒜,蒜瓣肥厚,气味浓烈,还是“国标”产品。

在当地,不管是不是面馆,桌子上总能看到一个装着蒜的小筐,即便空了,店家也会免费补给食客,那些常吃的烩面、焖面没了生蒜可就差点意思,甚至在每年天热的时候还能吃到独有的蒜面条,即以蒜汁打底的捞面,可以说是本地人的心头好。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19)

蒜汁捞面 ©图源网络

另外,在湖北、湖南,蒜香造就的美食也不在少数,湖北的腌蒜茄子,湖南的大蒜炒腊肉都是在地代表菜。当然,这背后的功劳自当要颁给各地的知名大蒜,像来自湖北随州的吉阳大蒜,因为皮薄、肉嫩、瓣匀、味辣的特点成为“国标”产品,还有湖南株洲的茶陵紫大蒜,一样辛辣浓烈,鲜脆可口。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20)

在西南地区,大蒜更多地是被作调味食材运用,尤其在与辣椒的碰撞下,香辣可口创造出不少美味的云贵川小吃和菜品。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21)

大蒜与辣椒的组合创造更有滋味的辣感 ©摄图网

四川菜的麻辣口味,辣的建构除了辣椒以外,大蒜也是一大要素。产自成都的彭州大蒜和温江大蒜都是当地有名的特产。尤其温江大蒜,蒜头扁圆形,外皮淡紫红色,多为独头蒜,香味、辣味比多瓣蒜更胜一筹。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22)

独头蒜在西南地区比较常见 ©摄图网

提及独头蒜,就不得不说到云南,作为全国排名第五的种植大蒜产区,这里的大蒜多以紫皮独头蒜最为有名,顾名思义,独头蒜便是只有一个整头的蒜瓣,从专业角度看,这种蒜其实算是大蒜无法长出侧芽形成多瓣的“问题”蒜,但其实并不影响它本身的品质。而且紫皮独头蒜的大蒜素含量相较普通白蒜高出了4~6倍,抑菌效果也更明显。特别是来自大理州的紫皮独头蒜,由于种植在高山地区,蒜头更为饱满,品质出众,外皮也很容易剥去,还是“国标”名产。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23)

紫皮独头蒜 ©摄图网

同属“国标”产品的兴义红皮大蒜,出自贵州黔西南州的兴义市,凭借肉脆汁多,辛辣味重,蒜香味浓的特质,香飘各地餐桌。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24)

大蒜自古就被人们在烹饪肉类食物时用来调味,在两广地区,大蒜的用法依然在这里同样十分常见。捣碎的蒜蓉不仅能与沙姜共同创出美味的白切鸡蘸料,同时还能用于各类肉食、海鲜的烹饪中。更厉害的便是以蒜末为主腌制的辣椒酱,占据口腔的辣感可以说基本是由大蒜创造的,佐粥、粉、面都是不错的选择。来自广西的玉林大蒜和广东湛江的黄坡蒜头都是各地代表。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25)

蒜香辣椒酱 ©图源网络

同样善用大蒜与肉搭配的地方还有西北地区,作为吃牛羊的大区,大蒜能发挥的作用自然不小,尤其在面对羊肉时,类似新疆、青海等地的手扒羊肉,简单的醋汁配上蒜末就能让食客享受到绝妙的味感体验。在这一区,甘肃的民乐紫皮大蒜、陕西咸阳的兴平大蒜、青海海东的乐都紫皮大蒜,以及新疆的吉木萨尔白皮大蒜都是各地的名产。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26)

市场中的大蒜 ©摄图网

大蒜,既香,也臭,那种凶狠与温柔,狰狞与安抚,浪荡与拘谨……可谓把“一体两面”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爱恨交加。

本期话题讨论:你最喜欢怎样吃蒜或最爱的蒜香料理是什么?

参考文献:

[1]吃和实验室,《薤竟然是蒜的曾用名?揭秘大蒜背后的历史》,2020.

[2]黑麦,《又爱又恨,一头蒜的餐桌使命》,2022.

[3]张德纯,《蔬菜史话·大蒜》,2013.

[4]花落,《独头蒜,是什么蒜?》,2022.

文丨夕酉

编辑丨木木

图片编辑丨小虎

百科编辑|44、杨梦琦

封图丨摄图网本文由华夏风物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为什么两人都吃大蒜就闻不到味(南北方的隐形界线)(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