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位家长在微信上跟我说:“儿子很懒,学习不积极,您一定要给他施压。我们太忙,不能陪他,只能给他资源和爱。”

每次遇到家长类似的请求,我总是感到很无奈,因为我知道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会非常艰难。

我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6岁左右,处于已经对世界有一定的认知,但是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阶段。

我对家长希望孩子有所进步的心情非常理解,属于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希望都寄托于老师的督促,那么这个孩子大概率不会满足他们的要求。

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好好陪伴,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青春期,家长越看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成器,需要打磨,于是不管孩子的意愿,开始让孩子学这补那,给他们好的物质和资源,看似是爱,实际上只是在填补无法陪伴孩子的内疚感。

当孩子长大后对父母有什么感觉(我观察了1000对父母)(1)

01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我之前的一位学生K是个典型的父母意志下的牺牲品。

K的母亲重男轻女,对弟弟重点栽培,对姐姐不闻不问,于是K的性格变得孤僻,平日社交有很大的障碍。

就这样一直到了K17岁的时候,K的妈妈突然母性大发,觉得亏待了K,每天对她嘘寒问暖,给她做饭,给她出钱上了最好的贵族学校。

但是K的精神状态不仅没有变好,反而更糟了。

后来的聊天中,我了解到,K还是喜欢她妈妈不理她的时候,虽然孤独了点,但至少是自由的。现在自己被迫吃不喜欢的食物,上不喜欢的学校,每天都过得特别压抑窒息。

现在的她已经处于深度抑郁状态了。

我为她感到非常可惜。K漂亮又聪明,但是因为母亲对她早年的漠不关心,加上之后突然的控制,她在人前从来都是沉默寡言,冷漠疏离。

K的人生就这样定格了,她会按照她妈妈的要求,到她24岁时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嫁了,然后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她喜不喜欢无所谓。

就算K以后突然醒悟,要靠自己去争取自己的人生,恐怕也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这个影响发生在孩子小的时候,但余波会陪伴孩子一生。

很多父母后知后觉,等突然发现孩子大了,不受自己掌控才开始发慌,想要好好培养孩子,但为时已晚。

当孩子长大后对父母有什么感觉(我观察了1000对父母)(2)

02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另外一个学生小童就幸运多了。她性格乐观开朗,学习成绩也很优秀。谈到自己的父母时,她高兴地说:“老师,你知道吗,我每次跟人谈起我的父母,都是感到很骄傲的。”

我很感兴趣,很少有学生会跟我这样去描述对父母的感受。而对父母有如此感受的孩子,必定是幸福的,他们对世界会是好奇的,态度是积极的,感受是美好的,这他们对世界的第一认知。

小童的父母做了什么呢?

他们对小童没有做什么感天动地的事,倒是夫妻关系是二十年如一日地好。每年的大小节日,小童的爸妈一个都没落下过。童爸爸对她说:“我要给你妈妈一辈子的仪式感。“

说到这,也许你觉得那是童妈妈遇到了对的人。但是,感情从来都是相互的,要知道,在童爸爸年轻的时,因为一心求学,婚约一推再推,童妈妈就这样等了五年。

之后童爸爸要读研究生,但家里很穷,出不起学费,就算加上童爸爸勤工俭学都不够,于是童妈妈把自己当时微博的工资大部分来接济童爸爸。

所以,童爸爸从一开始下定决心,一辈子要对童妈妈好,这个承诺,一不留神,就坚持了二十年,而且他们都享受其中

小童说:“在爸妈的观念中,彼此才是最重要的人,孩子和父母排在第二。他们把关注力给了彼此,所以我一点都没有压力,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佩服我的爸爸,我觉得他用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给了我们优渥的生活;我也敬佩我的妈妈,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都快50的人了,状态好得像个小姑娘。他们让我对婚姻非常期待。”

在这个恐婚的时代,小童的话,就像一股清流,在这个炎热的夏季,给人带来一丝振奋。

我想起来前段时间读的马斯克的母亲写的自传《人生由我》中,梅耶对孩子的态度。

她不鸡娃,不施压,只是在努力工作之余,自己拼命地去学习。对于孩子,她始终认为,言传身教最重要,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没有对孩子的控制欲,就没有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最后的梅耶42岁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70多岁写了一本书,同时成为了模特界的宠儿,孩子个个都是精英,不可不谓人生赢家。

当孩子长大后对父母有什么感觉(我观察了1000对父母)(3)

03 言传身教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没有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又孝顺,但是有时候过于想完成什么事情,结果往往却不如人意,而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却神奇般地做成了。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村上春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小说家,他只是觉得自己想好好写一部小说。当他得知第一部小说《且风听吟》获奖时,他都已经忘却自己写过小说这件事了。

《活出人生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也在书中提到过:“不要只想着成功— 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

同样的道理,你越希望孩子按你的要求去发展,他就越有可能和你对着干。

我的妈妈是一个吃苦耐劳、勤劳贤淑的女性,她对家人体贴包容,任劳任怨。有一段时间她特别没有安全感,然后会跟我描述她看到的一些子女孝敬老人的故事。

其中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女儿特别爱自己的妈妈,每次相亲约会都要带着妈妈,哪怕和男朋友受不了,要和她分手,她也坚持带上妈妈。

我妈跟我说的时候,一脸幸福的表情,我觉得又好笑又无奈,嘴上说着安慰妈妈的话,心里却有一丝丝的反感。

我知道我妈没有安全感,希望我长大后孝顺她,但是她这种间接的提醒大可不必。事实上,在我心中,孝顺是天经地义的事。反而她这种操作多了后,我本能地想要远离,因为我觉得自己被束缚了。

后来妈妈知道我的想法后,连忙说,自己不是那个意思。也慢慢减少了这样的旁敲侧击。

我的妈妈不应该担心,因为在孝顺这件事上,她做得无懈可击,而且都是自发的。她每周回姥姥家一次,每次都抢着做家务,然后给姥姥洗澡,泡脚,剪脚趾甲,手指甲,然后再亲自给她理发。

每次妈妈回姥姥家,都是忙碌不已,但她自己心满意足,她觉得只有尽了自己做女儿的责任,才会感到踏实。

有这样的母亲,我怎么会不孝顺呢?这么多年来,我都耳濡目染,小时候觉得对自己爸妈好,是正常的。最贪吃的年龄,我都会把同学给的小块蛋糕留给妈妈吃,哪怕一路上都流口水了,但我觉得如果妈妈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东西,我就很快乐。

后来,我妈再也没有以任何形式强调过我的义务,到现在反而我整天想着怎么去孝敬她。

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我看来,真正为孩子考虑的父母,永远是那些尽全力做好自己的父母

自己平时工作就浑水摸鱼,就不要指责孩子老是不认真学习;自己在家从来都是看手机,就不要头疼孩子不喜欢读书;自己对老人不理不问,就不要怪孩子冷漠无情。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