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得知自己的校园旁有片坟是种什么体验?对不同的大学生来说,那个感受还真不大一样。

论胆量的话,胆子小的会连起夜都不敢,胆子大的却敢坟头蹦迪;论“玄学”的话,有人会觉得“阴气”太重,有人却会庆幸来到了风水宝地。

反正无论如何,只要大学的校园旁有片坟,那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就一准儿会留下不少跟它有关的奇闻轶事。

不过,类似的段子听多了之后,有些同学也可能会纳闷:为什么大学的校园,总会选在坟地边儿。

难道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大学,也得讲究个风水?

陕师大有什么墓(十所大学九个坟)(1)

十所大学九个坟

其实大约在十几年前,就有大学生在网上吐槽过学校的旁边有座坟。

结果谁也没想到,那帖子火了,而且跟帖调侃相同经历的人,还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各大高校。

于是从那以后,就有了个“十所大学九个坟”的说法。

这说法其实也不算太夸张,尤其是对于一些新校区来说,你都说不清那到底是坟去找的学校,还是学校去找的坟。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学校的选址总喜欢“傍”着坟地呢?

陕师大有什么墓(十所大学九个坟)(2)

最早的说法是,大学汇聚的是人杰,所以一定得找个地灵的地方。

哪里是属于地灵的?显然是在风水上颇为讲究的坟地啊,所以学校和坟地“撞地”,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

但这说法大概率是不靠谱的。

因为要按照风水这么论的话,那商品房最贵的就不应该是什么海景房、河景房,而应该是坟地环绕的“坟景房”。

陕师大有什么墓(十所大学九个坟)(3)

后来又冒出来一种说法,是说大学里年轻人居多,阳气强,所以能镇得住坟地的阴气。

虽然我不懂风水,但要只是为了镇阴气就专门建一所大学在旁边,那不是把大学生都当成“镇坟人”了么。

这个逻辑,是不是也有点过于拉胯了。

其实在我看来,把学校选在坟地旁,主要就是考虑了两个因素:交通方便和经济实惠。

陕师大有什么墓(十所大学九个坟)(4)

因为新校区显然是不可能建在市中心的,毕竟没这么大空间,也没那么多预算,所以只能建在相对偏远一点的地方。

但是学校的选址,光偏还不行,交通还得方便,要是学校门口只能通牛车的话,那也不利于学生和教职的日常出行。

那么在刨除了已经通上公路的村落,和车来车往的国道省道之后,最适合建学校的位置还真就只剩下坟地了。

毕竟坟地是郊外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地方,不大可能选在一个交通不便的地方。

所以学校的校址跟坟地“撞地”,还真是一种“必然的巧合”。

陕师大有什么墓(十所大学九个坟)(5)

除了新坟,还有古墓

如果说学校建在新坟旁是一种必然的话,那么在校园里挖出了古墓,可就是“天降论文”素材了。

这种情况其实还不少见,比如广东。

2019年,广州的中山大学南校区,就挖出了古墓,直到这时学生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在坟上吃了四年饭,睡了四年觉。

陕师大有什么墓(十所大学九个坟)(6)

同一年,广东工业大学的东风路校区,也出现了相同的事。

在学校生活区的居民楼加装电梯时,施工人员突然发现楼底下就是座古墓,而且还是汉代的。

除此之外,广州的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暨南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东药科大学,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以及汕头的汕头大学,都发掘出过古墓。

我感觉,除了其他专业的同学在瑟瑟发抖之外,考古类专业的同学,已经在默默地准备毕业论文了。

陕师大有什么墓(十所大学九个坟)(7)

相比于广东同学的惊喜和惊吓,陕西的大学生就有点见怪不怪的意思了,要是学校里面没挖出过百十来座古墓,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这些年,西安邮电大学就跟刷榜似的,发掘了600多座古墓;西安财经“以质取胜”,直接刨出了秦始皇祖母的陵寝。

其他的包括西北政法、陕西师范、西安理工,都发掘出过惊艳中外的古墓和随葬品。

说实话,这些大学里没设个摸金校尉的专业,感觉都有点资源浪费了。

所以要是跟他们比起来,那些有几座坟堆就抱怨的,格局似乎是小了点啊。

陕师大有什么墓(十所大学九个坟)(8)

写在最后

学校旁边有坟地这种事虽然不少见,但心存顾虑的同学也确实不少。

至少,比喜欢站在坟头蹦迪的人多得多。

不过在我看来,其实大学里最可怕的事,并不是鬼怪之说,而是学业无成。

毕竟从考试挂科到答辩被驳,从学分不够到学位不批,哪一件都比坟地“吓人”多了。

更重要的是,大学里虽然毕业的门槛不高,但社会上招聘单位的门槛却不会降低,要是四年下来没什么真才实学的话,那才是能可怕一辈子的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