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杀杨修(曹操为何杀了杨修)(1)

司马懿和杨修都是曹操的得力助手,两人都才高八斗,都可能架空曹操后人,独揽大权。那么,为什么曹操只是杀了杨修,却没有杀29年后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司马懿呢?

依据演义及相关史料中内容,分析如下。

其一,曹操又不是昏庸之人,怎么可能随便杀人呢?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杀杨修(曹操为何杀了杨修)(2)

曹操杀人,一般有杀人的理由。如演义中他杀杨修,是因为杨修在汉中之战中,依据曹操军中口令,擅自猜测曹操心意。他认为曹操下传的口令是“鸡肋”,就自作聪明觉得曹操把汉中当做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久之后就会撤兵。他还在曹营之中散布谣言,动摇军心,连大将军夏侯惇也受到杨修的蛊惑,收拾东西,准备不日北归。他这是小聪明,随意猜测主公心思,这是大忌讳,他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而同时期的司马懿,则是一个韬光养晦之人,他早在曹操征召为官之时,因不愿辅佐曹操而装病。第一次骗过了曹操,第二次实在搪塞不过去了,才勉为其难,当了曹操的主薄。司马懿为曹操服务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每天按时上下班。他深知言多必失,低调才是王道,才是生存之道。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杀杨修(曹操为何杀了杨修)(3)

其二,杨修卷入曹丕和曹植的世子之争,而司马懿一直置身事外。

杨修和司马懿一样,都是出自名门望族,他是弘农杨氏,原太尉杨彪之子。他最不应该的就是介入曹丕和曹植的世子争斗中。在曹操对曹植和曹丕的考验中,杨修仗着自己是丞相府主薄,还能窥测曹操心意,多次帮助曹植顺利通过,而且曹植还是超额高分通过的。

其实,这大大犯了曹操的忌讳了,杨修被杀无可厚非。魏王世子该选谁,不选谁,这都是曹操的家事,别人插手总不太好。杨修插手,所以遭到曹操的猜忌,最后被杀。即使曹操不杀杨修,角逐胜出的曹丕也会杀的。

反观司马懿,深知世子之争这趟水很浑,不是自己所能染指的。所以,面对愈演愈烈的世子之争,司马懿一直置身事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才没被曹操注意,没被曹操清算。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杀杨修(曹操为何杀了杨修)(4)

其三,曹操不知道听话的小绵羊司马懿,日后会成为自己王朝的掘墓人。

曹操本身就是依靠“挟天子以令诸侯”起家,他把汉献帝刘协架空,使其成为一个毫无实权的傀儡,任由自己摆布。没想到的是,曹操的曾孙曹芳也步汉献帝后尘。更可悲的是,曹髦的处境还不如汉献帝,竟然被司马昭部将成济在大街上所杀。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杀杨修(曹操为何杀了杨修)(5)

可是,曹操在世之时,他怎么可能想到自己的得力助手司马懿日后能学自己,架空皇帝,独揽大权,最后子孙再取而代之。曹操又不是神仙,他不知道啊。

而杨修已经表现出一副热衷于权力斗争的架势,这不得不让曹操浮想联翩。曹操本身就是通过架空皇帝,掌握大权的。他怕杨修辅佐曹植,掌握大权,架空曹植。因此,曹操斩杀杨修,并没有乱杀司马懿。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杀杨修(曹操为何杀了杨修)(6)

总结:曹操杀杨修,最主要的是杨修破坏了规则,擅自猜测自己意思,还帮助曹植作弊。反观司马懿,一直规规矩矩,直到曹操病逝,他也没有表现出“不臣之心”。

曹操不是神仙,没有未卜先知超能力,不能预测到一向听话的司马懿能在29年后,发动高平陵之变,除掉政敌曹爽,架空曹魏皇帝,成为第二个曹操。因此,曹操没有理由除掉司马懿,他也没道理随便杀害忠臣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