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太原十大名吃之一“六位斋”

太原好的晋菜馆(太原城内六味斋)(1)

在太原有这样一句老话:“杏花村里老白汾,太原城内六味斋”,被誉为太原十大名吃之一。

太原好的晋菜馆(太原城内六味斋)(2)

六味斋虽然在山西太原,但它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的北京,它是国内食品行业现存为数不多的具有200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之一。六味斋,这个中华老字号经过一辈又一辈人的努力,一直保持着自开宗立派以来260多年的传统工艺、传统风味,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太原人对六味斋情有独钟。每当钟鸣鼎食,六味斋的酱肉始终是太原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因为六味斋老字号品牌,吃的是这个老字号的手艺,吃的是这个老字号的传统风味。

清清朝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有两名举子:一为鲁人,一为晋人,在京赶考名落孙山,盘缠所剩无几。山东人刘凤翔与山西太原酱肘花传人刘德山二人搭伙,在北京西单牌楼附近开设了专营熟肉制品的店铺,名为天福号。一天夜里,两人守灶煮 肉、喝酒聊天,对饮过量,随之呼呼大睡。一觉醒来,肉已塌烂于锅中,只好将肉起出锅来放到盘中放凉后出售。但是看看锅中已成浓汁的肉汤,弃之又觉得可惜。

太原好的晋菜馆(太原城内六味斋)(3)

于是,他们便将肉汁涂到肉上一并出售。谁知歪打正着,人们食后反觉肉质香嫩烂熟,味道更加鲜美,一传十、十传百,顾客盈门,生意火爆。从此,两人便把这种煮肉的方法沿袭下来,酱肉由此而生。后来,天福号最负盛名的酱肘子得到乾隆皇帝的赞誉,遂成为御用贡品。起源于唐代的历史名吃酱肘花落户京师,当时称为酱肘子。乾隆年间,酱肘子即成为宫廷贡品;光绪年间,酱肘子更是成为慈禧太后的每餐必需品。到慈禧太后时,这位“老佛爷”为经常吃到鲜美的酱肘子,赐给送肘人一枚腰牌,作为进宫的通行证。由此,天福号的酱肘子身价倍增。

太原好的晋菜馆(太原城内六味斋)(4)

民国27年,即公元1938年,日寇侵占北京,为躲避战乱,天福号在山西太原设立分号。当时的店掌柜盛荣广带领三个小徒弟来到太原驻店,店址位于太原市达达巷17号,名为“福记六味斋酱肘鸡鸭店”。太原酱肘花从此“重归故里”。起号名时,开店的掌柜和伙计们确也费了一番思量。一个说,凡是吃的东西,一般有酸、甜、苦、辣、咸,也就五味俱全了。另一个说:“肉没有香味,还有甚吃头?咱们给它来个五味俱全再加一个‘香’味,这不就是‘六味’嘛!”此时,一个有点儿文化的伙计给“六味”后面加上一个雅气的“斋”字,便成了“六味斋”。于是,“福记六味斋酱肘鸡鸭店”的字号由此而生,誉满京师的宫廷贡品天福号酱肘子到太原落户,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

1940年,迁址至繁华的商业区桥头街1号(现为柳巷134号)。经营面积扩大为40多平方米,人员增至8人。解放前夕,战火连年,百业凋敝。“六味斋”以其“六味誉三晋,香冠美群芳”的盛誉留存下来,延续至今。

太原好的晋菜馆(太原城内六味斋)(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