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归雁二首古诗欣赏(唐代杜甫负薪行古诗欣赏及解析)(1)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暮春,杜甫游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到夔州(治今重庆市奉节县),这首诗大概是杜甫到夔州后不久所作。杜甫在夔州看到下层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和土风民俗,感慨万千,写下了《负薪行》。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负薪行注释:

夔(kuí)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夔州的处女头发都已经斑白了,四五十岁了还没有丈夫。

半华:斑白,见得是老处女。四十五十:是说有的四十岁,有的五十岁。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jiē)。

遭遇了丧乱更嫁不出去,一辈子只能留着遗憾而悲叹。

嫁不售:即嫁不出去。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当地的风俗是男的坐享其成而女的立地侍候,男的在屋里当家,女的出入操劳。

土风:当地风俗习惯。重男轻女,故男坐女立。“应”:一作“男”,“应当门户”:一作“应门当户”。下即写妇女出入操劳的事情。

十犹八九负薪(xīn)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女子背着柴火回来是极为常见的,卖出去的钱要供给一家生活和缴纳税务。

十犹八九:即十有八九,见得极普遍。应供给:供给一家生活及缴纳苛捐杂税。

至老双鬟(huán)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到老了仍然是双鬟垂到颈部的处女打扮,野花同银钗一起戴在头上。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竭尽全力上山砍柴和去市场卖柴,为了谋取小利不顾生死,还要去盐井运盐。

登危:是说登高山去打柴。集市门:入市卖柴。死生射利:不顾死生的去挣点钱。负薪之外,又负盐,所以说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biǎn)衣寒困石根。

她们终年劳累,面带泪痕,衣单体寒,困居在偏僻的山脚下。

石根:犹山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如果说巫山一带的妇女天生粗丑,那么是不可能有王昭君的。

巫山:在长江边巫山县(今重庆巫山)境,属夔州。昭君:王嫱字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后嫁匈奴。

杜甫的主要作品有:

绝句、绝句、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春望、赠花卿、房兵曹胡马、望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饮中八仙歌、狂夫、前出塞九首·其六、赠卫八处士、登楼、月夜、绝句·江碧鸟逾白、别房太尉墓、羌村、岁晏行、雨、望岳三首、天末怀李白、漫成一绝、佳人、阁夜、又呈吴郎等。

《负薪行》由[小孩子点读]APP - 小学家庭辅导专家,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