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完王树增的《解放战争》,137万字,1439页(大约两部红楼梦),感慨良多,留读后感一篇,以纪念那段光辉岁月。

目录

一、抗日战争结束的突然性

二、解放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残酷的阶级斗争

三、解放战争结果的必然性之一——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蒋介石

四、解放战争结果的必然性之二——一定能赢的共产党

五、决定战争走向的根本原因——土地革命,伟大的革命

六、绝不能轻视隐蔽战线

七、封建残余——残忍的还乡团

八、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抗日战争结束的突然性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没有想到抗日战争会这么快结束。

1945年,以攻占日本本土作为目标的太平洋战争缓慢而惨烈地推进,抱有极大参战热情的美国青年,没想到会陷入持续的战争泥潭。

在国内反战情绪和前线军事的双重压力下,美国人终于明白,抱有“玉碎”心态的日本军队绝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座岛屿,如果继续以登陆战的形式推进,自身的死亡人数将达到到无法承受的地步。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1)

美国的征兵宣传图

美国人决定双管齐下

一方面出卖中国利益,请求强大的苏联军队出兵中国东北,以期从地面击败同样强大的日本关东军;

另一方面尝试性的在日本本土投放了两颗原子弹。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2)

日本是唯一遭原子弹袭击的国家

6天后,日本宣布投降。

效果明显得令人吃惊,这让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始料未及。

二、解放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残酷的阶级斗争

作为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代表资产阶级的蒋介石,一开始就没打算接纳代表无产阶级的共产党,而共产党却一直希望与国民党组建联合政府。

从日本宣布投降的1945年8月,一直至1946年6月国民党军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毛泽东一直对和平抱有极大的期待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3)

毛泽东以弥天大勇赴重庆

无论是亲临重庆,还是让出大片解放区、缩减部队,甚至在军权方面做出极大让步,即由国家掌控军队而非某个政党,都反映出毛泽东不想打全面内战。

1946年1月,经过艰苦的和平谈判,政协会议终于顺利召开,毛泽东告诉居中调停的美国人:

自己已经准备去南京政府当官了

中央机关也计划由延安搬到江苏淮阴,原因是离南京更近,方便去开会。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4)

中共中央计划搬到淮阴

即便如此,吃过亏的共产党懂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始终拒绝将军队交给国民党。

而在这10个月里,蒋介石一边与共产党开展“谈判拖延”,一边接受美国大量援助,向全国,特别是东北地区投放军队。因为在抗日战争中且战且退的国民党军,一度退到了大西北、大西南。

日本的突然投降,让蒋介石猝不及防,无力在短时间内将兵力投放到遥远的东北。

相比较而言,在抗日战争中一直倡导“深入敌后作战”的共军,便“近水楼台先得月”。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5)

解放战争中的“闯关东”

国共双方都明白,谁占领了拥有大量工业基础设施的东北地区,谁就在未来可能的战争中占据优势。况且投降后的日本关东军遗留了大量武器在东北等待接收——先到先得

从中原和山东出发前往东北的共军,甚至将武器留给当地部队,赤手空拳跑去东北准备接收物资,这也让他们在后来吃尽苦头——对困难估计不足是要吃大亏的。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6)

抢占东北,就是抢夺物资

即使蒋介石借助着美国的强大运力,迅速向东北大规模运兵,共军还是先一步占领东北大部分城市。

然而,随着国军集结完毕,林彪的部队无法阻挡装备优良、数量众多的国民党军,特别是“二战四平”之后,损失惨重,一度退到松花江以北,再退,就要退到苏联了。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7)

损失惨重的“二战四平”

东北战事的惨烈,让人恍惚以为解放战争已正式开始,事实上,这时的国共双方依然在谈判,甚至一度达成各种休战协议。

“以打促谈”是个永恒的概念。

三、解放战争结果的必然性之一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蒋介石

解放战争在世界战争史上是非常奇特的,主要在于

在作战双方实力非常悬殊的情况下,仅仅用两三年时间,便进行了一场惊人的历史大翻盘。

抗战刚结束时,蒋介石作为公认的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个人威望达到顶峰。甚至在广大解放区,蒋介石的形象也并非全是负面的。

“地盘广,人数多,装备好”的蒋介石最终还是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蒋委员长的骚操作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8)

喜欢“微操”的蒋委员长

前文提到,林彪部队被赶到松花江以北,却没有被赶到苏联,为什么呢?蒋介石的到来给了他喘息之机。

原本打算一鼓作气追击林彪的国军将领,却因要陪同蒋介石出席沈阳市民的欢迎大会,而停止作战。

导致追击停止的另一方面原因是:

美国人不希望自己的调停成果因追击林彪而付之东流。

之前进攻鞍山的计划,又因蒋介石命令休整三天而失去战机,导致潘朔端海城起义。

多年以后,国军将领还在遗憾

如果当初追过松花江,东北战事可能不会崩溃得如此之快。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9)

国军将领后悔没消灭林彪部队

至此,林彪得以在哈尔滨站稳脚跟,依靠东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稳步发育,后经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直至发育成战无不胜的东北野战军,即后来的四野。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10)

装备优良的东北野战军

辽沈战役前,甚至连美国人也建议蒋介石放弃各大城市已被分割包围的东北——空守大城市、失去交通线、补给靠空投,将没有任何意义。蒋介石却拒绝主动放弃东北,原因居然是

在国际上有失观瞻

如果蒋介石采纳美国人的建议,数量依然庞大的国民党军将南下中原,届时的淮海战役这锅“夹生饭”恐将无法下咽,解放战争的进程也将难以预料。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11)

淮海战役发挥巨大作用的“没良心炮”

淮海战役后期,杜聿明根据事前制定好的作战计划,从孤立的徐州撤退以保全主力部队,为了避免蒋介石“微操”,杜聿明刻意关闭了与南京联系的电台。然而路途中,蒋介石居然利用空军投递手令,要求停止撤退,前去解救被围困的黄维,致使杜聿明在孟集耽误一整天,继而导致全军覆没。

事后,杜聿明十分后悔没能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如果让杜聿明的三十几万大军就此逃脱,淮海战役也只能算成功一半。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12)

愚忠杜聿明

作为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出于对学生的信任而重用黄埔系,黄埔系因知遇之恩而反哺蒋介石,本无可厚非。但作为最高统帅,玩弄非黄埔系将领于股掌,致使其根本看不到出路,确不是领袖应有的气质。

除上述以外,结合原文,看看蒋介石败在哪里: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13)

没有战略思维,重点进攻没有包括重要的东北战场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14)

对中原防御懈怠,致使我三路大军经略中原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15)

朝令夕改,不与下属交心,下属又何会拼命打仗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16)

国军精锐张灵甫的诀别信,哀莫大于心死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17)

国军将领不知为何而战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18)

没有军事才能,却过多干预军事,俗称“瞎指挥”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19)

残杀百姓,必失民心

四、解放战争结果的必然性之二一定能赢的共产党

反观共军方面,大大小小各类战役,毛泽东都会与朱德、周恩来等人开会研究,再与前线上的彭德怀(西北)、刘伯承邓小平(中原)、粟裕陈毅(华东)、林彪(东北)等一大批军事才能过硬的将领,反复磋商,共同商定。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20)

开国十大元帅

若遇战术上不宜打,而战略上必须打的战斗,则坚决下达命令。

无论是同意粟裕提出的暂不出外线而留在内线打了七战七捷,还是严厉批评林彪不下决心打锦州,都反映出毛泽东极大的政治胸怀和极深的战略眼光。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21)

开国十大大将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从主动放弃华北解放区首府张家口、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到中央撤离延安,共军一直贯彻着“不计一城一池的得失,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一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之处。

而在陕北最困难的时候,毛泽东提出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表现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和精神境界。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22)

兵分两路

“三湾改编”,解决了党对军队缺乏领导的问题,破除了旧军雇佣关系,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特别是“官兵平等”,吸引了一大批国民党俘虏加入共产党部队。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23)

军队数量此消彼长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24)

人心都是肉长的,能分出好歹来

要知道,在解放战争大部分时间,双方如同迷雾中的两个拳击手

强壮的一方是国军,弱小的一方是共军。

国军一直苦苦寻求与共军的决战而不得,但共军却可以在局部形成以少胜多,这得益于解放区内老百姓对共军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国军而是采取坚壁清野的做法。

共产党军如同在迷雾中戴上了夜视仪。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25)

解放区作战的优势

莱芜战役中,陈粟大军主动放弃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秘密行进160多公里至莱芜竟未被敌人飞机发现,聚歼了国军李仙洲6万余人。

著名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国军李默庵一直为找不到粟裕的主力而苦恼,而粟裕却可以采取声东击西、围魏救赵、长途奔袭等方法在局部形成3:1以上的优势兵力,七战歼敌5万余人。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26)

粟裕在前线

五、决定战争走向的根本原因土地革命,伟大的革命

战争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军事力量的对比,而是民心所向。伟大的土地革命,直接决定了,代表无产阶级的共产党是必然的胜利者。

依赖地主而非农民,依赖富人而非穷人,依赖占少数的资产阶级而非占多数的无产阶级,国民党从一开始就是失败的。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27)

有了土地,就能活下去

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剥削的土地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当共军赶走了地主,将土地分到穷苦老百姓手里,生下来就不知道饱饭是什么滋味的穷人,终于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如果这还不足以鼓动老百姓参加共产党的队伍,那么当共军离开村子,而转眼国民党的“还乡团”又抢回老百姓的土地,并用“点天灯”“斩首”“强奸”的残暴方式加倍报复任何胆敢反抗的穷人时,穷人们才知道,只有斗争才能让自己活下去。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28)

残忍手段不亚于侵华日军

穷人出身的解放军战士可能不知道四大家族是谁,但他们知道

村里的地主是谁

是谁赶跑地主,给他们分土地,让他们吃饱饭、穿暖衣;又是谁带着地主的“还乡团”回来,抢走土地、强奸姐妹、杀害亲人。

当解放军指战员告诉穷人,我们战斗,就是为了守护千千万万像你们一样的苦命人,穷人的孩子便纷纷拿起武器,守卫自己的土地,守卫自己的亲人。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29)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如果“星星之火”是共产党的思想,那么“原”就是中国数亿等待开启民智的穷苦农民。当他们懂得了,自己并不是天生低贱、也没有什么“人生由命、富贵在天”,野火就会席卷整个草原。

当每一个农民都拿起武器,起身反抗,蒋介石到最后才明白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六、绝不能轻视的隐蔽战线

战争中,必须要重视隐蔽战线,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弱小的一方若不能利用信息差,何以能生存到最后。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前夕,中原军区李先念通过截获电报得知,国军即将对处于包围中的中原解放区动手,才促使毛泽东下定决心突围,5万多人得以保全,避免了“皖南事变”的重演。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30)

惊险的中原突围,标志着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陕西军阀胡宗南的贴身纪要秘书熊向晖,在解放战争结束后才暴露身份,正所谓

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有下达到军长,毛主席就先看到了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31)

中共秘密党员熊向晖

淮海战役中,潜伏在国军内部多年的地下党张克侠、何基沣在关键时刻突然起义,致使战场北面出现一个大缺口,我华东野战军才能乘虚而入,切断黄百韬退路,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

解放战争后期,傅作义曾制定针对毛泽东的“斩首计划”,秘密派部队深入解放区腹地,直插石家庄,目标直指西柏坡的毛泽东。当时至少有两路潜伏敌内的地下党,及时传出消息,毛泽东一边动员沿途民兵袭扰,一边在报纸上表演“空城计”,最终致使傅作义计划落空。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32)

傅作义在西柏坡

其实地下工作,国民党也做了不少,“城南庄事件”是蒋介石无数次消灭毛泽东行动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军区小灶食堂司务长刘从文是国民党潜伏在我党内部的特务,暗中标明了毛泽东住所位置,引导飞机进行轰炸。此时工作一夜的毛泽东刚睡下,拒绝撤离到防空洞,幸亏聂荣臻强行把毛泽东抬到防空洞,才避免了历史的遗憾。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33)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七、封建残余——可恨的还乡团

直到读了《解放战争》,我才知道,国民党军和他的还乡团,做得恶不比侵华日军少。

所谓“还乡团”,就是尾随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地方反动武装,通俗点讲即“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具体行径不再详述,仅原文贴出解放军在攻打潍县前,当地百姓送给前线战士的一封信。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34)

当地百姓送给前线战士的一封信

八、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你知道吗?抗日战争结束后,曾有一支由侵华日军组成的部队,一直跟着阎锡山打工两年多,直至1947年才向解放军投降——这是向我军投降的最后一支日本军队。

战争的残酷性体现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错误,却强加到只为了活命的普通人身上,“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我们在感慨日军的战斗力和纪律的严明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即使残暴如侵华日军,对待亲人也是温情的。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35)

向我军投降的最后一支日本军队

你知道吗?解放战争后期,我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在进攻金门岛时,因为轻敌和作战准备不足,导致登岛作战的9086名解放军官兵无一生还。

这是解放战争史上,我军唯一一次全军覆没的战斗。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36)

至今没有解放的金门岛

战争时期,不要轻视任何对手。

时至今日,金门岛仍归属台湾管辖,未被解放。

如今,台湾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网上不少人声称,一旦开战,要在几个小时内拿下台湾。金门之战的惨烈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我们要做的是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一厢情愿地认为台湾守军会直接举手投降,是非常危险的。

除了战争贩子,没人希望战争,战争的残酷远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和平,应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以战促和,是我们永恒的手段。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37)

金门岛,永远的痛

你知道吗?1947年8月刘邓大军12.4万人千里挺进大别山,7个月后,仅剩下5.8万人,不得已转出大别山。虽然刘邓大军成功牵制了国军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的计划,缓解了陈毅和彭德怀的压力,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当时的大别山已经被桂系的白崇禧深耕多年,当地百姓已经不再相信共产党的队伍这次来了不再会离开——他们害怕“还乡团”和国军的报复。

这就是战术上不宜打,战略上必须打的战斗。同时,要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为是老根据地,有群众基础,许多年过去,可能不是这样了。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38)

艰苦的大别山岁月

你知道吗?杜聿明是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中,唯一没有豪宅没有土地的。连卫立煌都说

黄埔系中只有杜聿明不争功也不诿过

蒋介石信任他,让他当救火队长,先被派到辽沈战场,又被派到淮海战场,都是在重要的战场上指挥着几十万大军。

然而“如果把自己的命运与一种正在走向衰败、走向崩溃的势力联系在一起,纵有万般可能也无法扭转历史”。

解放之前的战争(看完解放战争才知道的事)(39)

淮海战场活捉杜聿明


以下,为后记。

作品优点:

对于一场在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四个战场同时进行,而相互之间又有掣肘关系的宏大战争,描述其中的前因后果,非常难能可贵。作为纪实作品不乏文学色彩,同时较为丰富的描述了历史人物内心活动,非常推荐阅读。

作品缺点:

1、目录的小标题并不能直接反映章节内容,所文学色彩较为浓重,但若改成战役名称外加时间,会更便于理顺时间线。

2、对战斗的细节描写过多且重复——这可能是客观存在的——对我个人而言,则希望更多看到战略层面的思考和对当时客观环境的考量,当然,这一点作者做的也很好。

3、一个小节内描述了多场战役,如果战役和战役之间能明显的区分,则更好。

4、如果能增加双方将领的图片,则会更显生动。

另,因原作品目录并不能反映具体时间及事件,经本人重新整理目录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第一章

第一节 1945.8.15,日本突然投降

第二节 1945.8.29-10.11,重庆谈判

第三节 1945.8.11-11.21,抢占东北

第四节 1945.10陈毅华东作战,1945.12粟裕高邮邵伯战役,1945.10-12聂荣臻贺龙绥远战役,1945.10-11,刘邓邯郸战役

第五节 1946.1.10,停战协定,1946.1.10-31,政协会议,马歇尔调停

第六节 1946.2林彪秀水河子战斗,沙岭战斗,马歇尔巡游中国

第二章

第一节 1946.4.18-5.18,二战四平(四平保卫战),1946.6.6东北休战协议

第二节 1946.6.26中原突围

第三节 1946.7.13-8.26粟裕苏中战役七战七捷,9.22失两淮,陈粟合军

第四节 1946.8.10刘邓陇海路袭击战、9.5定陶战役,9.22陈赓临浮战役

第五节 国民党的接收及共产党的土地革命

第六节 1946.10.11失张家口,10.15国民大会,谈判团离开

第三章

第一节 1946.12-1947.1林彪一下江南一保临江

第二节 1946.12.15粟裕宿北战役,1947.2林彪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第三节 1947.1陈粟鲁南战役

第四节 1947.2陈粟莱芜战役

第五节 1946.11-1947.1陈赓王震吕梁战役,1947.1汾(阳)孝(义)战役

第四章

第一节 1947.3.18毛泽东离开延安

第二节 1947.5陈粟孟良崮战役

第三节 1947.3-4彭德怀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刘少奇朱德董必武东渡黄河

第四节 1947.4-5刘邓豫北战役,聂荣臻正太战役,陈赓谢富治晋南作战

第五节 1947.5林彪夏季作战,南满北满合并,47.6三战四平(四平攻坚战)

第五章

第一节 1947.6毛泽东转战陕北,美国记者采访解放军官招待所,1947.6.30蒋介石发布戡乱总动员

第二节 1947.6.30-7.28刘邓鲁西南战役、南渡黄河,刘邓、陈谢、陈粟三路挺进中原

第三节 1947.8-10陈谢南渡黄河

第四节 1946.7陈粟七月分兵,南麻、临朐战役,1947.9沙土集战役

第五节 1947.8刘邓挺进大别山,战白崇禧

第六章

第一节 1947.8彭德怀进攻榆林,沙家店战役

第二节 1947.9蒋介石九月攻势,许世友谭震林1947.9-12胶东保卫战

第三节 1947.10聂荣臻杨得志清风店战役,24小时125公里

第四节 1947.10彭德怀清涧战役,二打榆林

第五节 1947.8陈诚入东北,1947.9-11林罗秋季作战

第六节 1947.11聂荣臻收复石家庄

第七章

第一节 1947.12-1948.1林彪冬季作战,1948.2陈诚离开东北

第二节 1948.1卫立煌入东北,1948.3四战四平

第三节 1948.3-5国民大会,李宗仁竞选副总统

第四节 1947.12王震运城战役,1948.1杨得志涞水战役,1948.3.7-5.18徐向前临汾战役

第五节 1948.6-7徐向前晋中战役,战阎锡山

第八章

第一节 1948.3刘邓出大别山,1948.3陈赓洛阳战役

第二节 1948.4许世友潍县战役,1948.7.12攻占兖州

第三节 1948.3彭德怀宜川战役,1948.4放弃延安,1948.4-5彭德怀西府陇东战役

第四节 1948.6.17-7.6粟裕豫东战役

第五节 1948.7刘邓王近山襄樊战役

第九章

第一节 1948.8蒋介石军事检讨会,1948.5.18城南庄事件,1948.9西柏坡九月会议

第二节 1948.8-10彭德怀澄合战役、荔北战役

第三节-第五节 1948.9.16-9.24粟裕许世友济南战役

第十章-第十一章

1948.9.12-11.2辽沈战役

第十二章-第十四章

1948.11.6-1949.1.10淮海战役

第十五章

1948.11.29-1949.1.31平津战役

第十六章

第一节 1949.1蒋介石引退,1948.11解放军统一番号,1949.1解放军更改番号,1949.3.23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往北平,1949.4.21向全国进军令

第二节 1949.4.20-5.28渡江战役

第三节 1948.10.5-1949.4.24徐向前太原战役

第四节 1949.4-5解放苏州、杭州、武昌、南昌、溪口、上海

第十七章

第一节 四野林彪,1949.4-5安(阳)新(乡)战役,49.5-7湘赣战役、宜沙战役

第二节 一野彭德怀,49.2-7,西北作战胡宗南,扶眉战役

第三节 1949.8一野兰州战役,马步芳

第四节 1949.9一野解放银川,马鸿逵

第五节 1949.8-10三野解放福建

第十八章

第一节 1949.9-10四野衡宝战役,白崇禧

第二节 1949.10.24-27三野第十兵团金门战役

第三节 1949.11-12四野广西战役,1949.10解放广州

第四节 1949.11-12解放重庆、成都

第五节 1950.3-5解放海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