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哇!今年的江豚瓶和去年不一样了,好可爱!”“土壤里面出现了好多没见过的虫子呀!”“监测中心的叔叔阿姨们又带了好多器材,好想看看!”6月5日,南通虽然下着雨,但“长江大保护 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一年一度的采样活动还是如期举行!南通市实验小学的10名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在雨中进行了一次难忘的采样。今年,也是他们第四次参加长江环境样本采集活动了。

长江大保护小记者 古韵新声话长江参加了4年采样(1)

南通市实验小学的卢赟老师说:“4年的采样活动,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成长的喜悦。”她说,孩子们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时,才刚刚迈入小学的校园,对这一切都充满未知和好奇。当时,孩子们围着环境监测中心的叔叔阿姨们询问各种问题:为什么要采集这些土壤、水、空气?仪器是怎么用的?在经过4年的环保采样活动后,他们对这些采集的操作步骤都烂熟于心,环保知识也增长了。卢老师说,今年采集土壤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了很多他们不认识的虫子,当时就感慨:“原来生物的多样性就在我们身边,实在是太神奇了。”

长江大保护小记者 古韵新声话长江参加了4年采样(2)

卢老师介绍,南通市实验小学是一所国际生态学校,非常注重孩子的环保教育,平时也会举行很多环保活动,比如亲近濠河勘测水质,一些植绿护绿的活动,还有带孩子去探秘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参观气象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等。卢老师觉得,对孩子而言,环保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她说:“我就带领班上孩子参加过一个环保小课题的研究,孩子们对一次性物品的使用进行问卷调查,也有制作自己家庭碳足迹的计算表,还有将家中废旧的物品进行改造的。孩子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环保给他们带来的成长。我们班上家长就有跟我说,现在环保已经成为了他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在他们家里淘米水是反复使用的,可以用来浇花、洗碗等等。”

长江大保护小记者 古韵新声话长江参加了4年采样(3)

在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同时,卢赟老师还通过孩子们的采样,看到了家乡南通生态环境的改善。采样点南通滨江公园西临长江,小使者在这里采集水样和土壤样本的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各种鸟类,这里也可以看到江豚嬉戏。据南通生态环境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南通市PM2.5浓度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四年江苏第一;省考以上优Ⅲ比例达到94.5%,主要入江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V类;土壤环境质量稳中提升。

伴随着环保知识增长的同时,长江大保护小使者的环保意识也在增强,他们用行动影响了身边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的队伍中来。

长江大保护小记者 古韵新声话长江参加了4年采样(4)

古今交融,展现别样的“长江之美”。“古韵新声话长江”栏目是“长江大保护 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每周推出一期。

“长江大保护 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共同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于2019年6月5日正式启动。该主题活动是以孩子成长为视角,“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将持续12年不间断地进行纪实性记录,进而反映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过程。点击了解详情>>

策划 潘青松 田梅

统筹 王高峰

文字 邓晓琦

视频 王昊晨 张琦

制图 杨晓珑 陶蓉

“后浪”工作室出品

长江大保护小记者 古韵新声话长江参加了4年采样(5)

编辑: 纪树霞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