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享受着科技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缅怀着在那些在科技史上发生的大事,7月4日,一个平凡却不平淡的一天,在历史上的今天,我们的前人有着很多的创举,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在历史上的今天,在科技上人们做出了那些探索。做出了什么样的壮举,或者是哪些科学史上的伟人值得我们去纪念!

从地球登陆火星有多难(科学史上7月4日的五大)(1)

第五:居里夫人

1934年7月4日,“镭的母亲”,法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因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而患恶性贫血白血病逝世。居里夫人本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1867年11月7日诞生于波兰华沙。由于居里夫人在放射化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曾两次荣获诺贝尔奖,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科学家。1934年6月,住进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7月4日,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于疗养院。托贝医生写下了这样的报告:“他所得的疾病是一种发展迅速、伴有发烧的继发性贫血。骨髓没有造血反应,可能是因为长期积累的辐射量造成的伤害。”闻此噩耗,她最喜欢的一个学生乔治·福尼埃写到:“我们失去了一切。”她的成就无可限量,她的成就值得铭记。

从地球登陆火星有多难(科学史上7月4日的五大)(2)

第四:一千年前的中国

1054年——中国天文学家观测到金牛座的超新星(天关客星,SN 1054)爆发,当时白天也能看见,其遗骸成为现代的蟹状星云(M1)。宋代史书证明,该超新星爆发时,它的视亮度与金星相当,实际亮度为太阳的几亿倍。观察到蟹状星云的当代天文学家,无缘去观察当年星云的膨胀起点,古人的记录正好为今人提供了研究恒星历史的可靠证据。在一千多年前的今天中国的天文学家就做出了如此的壮举,实在让人震惊!

从地球登陆火星有多难(科学史上7月4日的五大)(3)

第三:美国登陆火星

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宇宙飞船经过4亿多公里的航行,成功地登陆火星并释放了一个机器人在火星探察。这次行动被称为人类最成功的的星际探索之一,飞船共向地面传回了26亿比特科学信息,1.6万幅图片,以及对火星的岩石和土壤进行了1.5万分完整的化学分析。

从地球登陆火星有多难(科学史上7月4日的五大)(4)

第二:希格斯玻色子的新基本粒子

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科研人员通过分析大型强子对撞机取得的数据,发现了一种特性类似于希格斯玻色子的新基本粒子。钱思进教授说,大型强子对撞机在两个多月获取的对撞数据量,超过了之前全年的数据量,研究人员从上千万亿的对撞事例中,观察到几百个相同的新粒子,这是物理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发现。正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主任罗尔夫·霍伊尔在记者会上的形象比喻,目前观察到的新粒子数量不多,如同低像素图像,只能看到一个模糊人影,将来通过提高像素,才能看清这是不是我们要找的人。钱思进认为,还需要更多的对撞数据,来确定新粒子是否具有希格斯玻色子应有的全部特征。

从地球登陆火星有多难(科学史上7月4日的五大)(5)

第一:中国实验

2002年7月4日,中国黄河开始进行“调水调沙”试验,黄河首次调水调沙,2002年7月4日上午九时整,随着一声令下,黄河小浪底水库多个闸门依次徐徐升起,不同层面导流洞喷涌出的巨大水流,奔向黄河下游河床。黄河首次进行的规模宏大的调水调沙试验正式开始。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水利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工原型试验。这是人类首次在原型河床内进行调水调沙试验。利用小浪底水库人为塑造洪水,以2600立方米每秒的下泄流量,对黄河下游“地上悬河”进行冲刷减淤,整个试验过程计划持续十天以上。

从地球登陆火星有多难(科学史上7月4日的五大)(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