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文章我分别解读了与“东、西、南”相关的词语,本篇再谈谈“北”。

中国传统文化对“东南西北”褒贬不一,赋予浓厚的感情色彩,一般是“喜东厌西,爱南憎北”。跟北相关的词语多有贬义,如败北、北邙、北面称臣等,本文就解读一下北有关的几个词语。

一.北风

东南西北中和金木水火土有相对应的关系,据董仲舒《春秋繁露 五行之义》中记载:“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

“水居北方而主冬气”,因此一般北风指冬风,相对应的,东风指的是春风,南风指的是夏风,西风指的是秋风。

寒食古诗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古诗词中的北邙)(1)

“北风”自带萧瑟和寒意,含有北风的诗词不少,比如下面这首唐朝高适之名作《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北风跟雪有扯不清的关系,比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等。

寒食古诗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古诗词中的北邙)(2)

二.北邙

“北邙”出现在诗词中一般指埋葬死人的地方,也就是指坟墓,另外洛阳有座山叫做邙山,也被称为北邙。

含有“北邙”的诗句挺多的,基本都是坟墓的意思。例如白居易《对酒》中的“东岱前后魂,北邙新旧骨”,孟郊《吊卢殷》中的“北邙前后客,相吊为埃尘”,刘驾《别道者》中的“自君入城市,北邙无新坟”等等。

还有评书艺人非常爱的这段开场白《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播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北邙无数荒丘”,多么具有历史沧桑和世事无常之感!

寒食古诗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古诗词中的北邙)(3)

三.北溟

北一般跟塞北严寒有关,北溟也写作北冥,一般指世界最北端的大海。此词语最早出现在《庄子 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诗仙李白就曾写过一首《古风 北溟有巨鱼》:

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

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

凭陵随海运,烜赫因风起。

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

寒食古诗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古诗词中的北邙)(4)

后人化引《庄子 逍遥游》中“北冥鱼”典故的诗很多,比如范成大这首《鹿鸣席上赠贡士》:

登陆由来说四明,台星光处更魁星。

海滨二老尊周室,馆下诸生右汉廷。

秋赋重增人物志,春闱俱上佛名经。

一飞好趁扶摇便,咫尺西兴是北溟。

寒食古诗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古诗词中的北邙)(5)

四.北面

“北面称臣”已经成为一个成语,因为古代君主面南座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此成语指臣服于人,出自《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君主宜郊迎,北面称臣。”

例如文天祥《纪事》:

虎头牌子织金裳,

北面三年蚁梦长。

借问一门朱与紫,

江南几世谢君王。

“北面三年蚁梦长”指南宋朝廷已经俯首称臣3年了,就跟做了个很长的噩梦一样。“蚁梦”出自《南柯太守传》,主人公为国征战,所谓的国原来不过是蚂蚁窝而已。

寒食古诗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古诗词中的北邙)(6)

五.败北

败北就是打败仗的意思,这个词现在用得非常普遍,尤其是在体育赛事中。此词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败北不是个好词,诗词中出现得比较少,偶尔有之,例如宋代刘兴言的《投子山》:

三雄分汉鼎,郊野战群龙。

将军偶败北,投子空山中。

由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不吉利之意,不受大家喜爱。

寒食古诗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古诗词中的北邙)(7)

除了以上这些,朋友们还知道哪些有特殊含义的与北有关的词语?欢迎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