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兴旺的时期。法国画家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代表作《奥南的葬礼》堪称绘画中的“人间喜剧”,而《石工》则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勤劳朴实的农民画家米勒,以醇厚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政治讽刺画家杜米埃创作了大量思想深刻而形象夸张的石版画和油画。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以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创作了反映工人运动和农民革命的系列铜版画和石版画。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了列宾、苏里科夫等杰出画家。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特质。

19世纪后期在法国产生了印象派。此派绘画以创新的姿态出现,它反对当时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受到现代光学和色彩学的启示,注重在绘画中表现光的效果。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西斯莱等。

继印象派之后还出现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和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是塞尚、梵高和高更)。而实际上后印象派与印象派在艺术主张上并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其中梵高的绘画着力于表现自己强烈的情感,色彩明亮、线条奔放。高更的画多具有象征性的寓意、装饰性的线条和色彩。塞尚的绘画则追求几何性的形体结构,他因而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

印象派名画100幅(19世纪学院派和印象派为主的经典世界名画欣赏)(1)

拾穗者(Gleaners)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57年

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

让—弗朗索瓦·米勒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的杰出代表,是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出身于农民世家,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因此十分热衷于用自己的画笔描绘法国农民朴实而勤劳的形象。在巴比松村居住的27年间,他每天早出晚归,上午在田间劳作,下午在室内作画。他自己也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

米勒从不虚构画面,他所描绘的每一幅画都来源于真实生活,画家笔下的农民身着破旧的衣衫,肌肤是被暴晒后的小麦色,身躯佝偻,手掌粗糙,是日复一日劳动者的真实形象。

《拾穗者》是最能够代表米勒风格的作品之一,画面中所描绘的是秋季麦穗收割之后,3个农妇在田地里弯腰捡拾剩余麦穗的场景,与远处背景中忙碌的人群和高高的麦垛形成对比和呼应。3个农妇身着粗布旧衣,脚穿笨重木鞋,体型壮硕,弯下腰在麦地里寻找收割时残落的零星麦穗。这是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她们没有优雅贵妇的高傲姿态,也没有年轻淑女的青春活力,只有忍耐和虔诚,为了生存而日益弯曲的脊背,3个主体人物仿佛在执行神圣的仪式,让人感受到深沉和庄严,使得整幅画面都带有宗教式的光辉。

该作品在描绘田园风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出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气息,米勒使用质朴的艺术语言向人们讲述着土地深沉厚实的无言情感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坚强勤劳的日常生活。

印象派名画100幅(19世纪学院派和印象派为主的经典世界名画欣赏)(2)

播种者(The Sower)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57—1859年

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

印象派名画100幅(19世纪学院派和印象派为主的经典世界名画欣赏)(3)

扶锄的男子(Man with a Hoe)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60—1862年

美国洛杉矶,保罗盖蒂博物馆

1862年米勒完成《扶锄的男子》,强烈地表现出生活的痛苦。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一个青年农民正在扶锄喘气。这个人从早到晚难以直腰,只能偶然停下来,喘一口气。锄地的年轻人在暑热的田间扶锄而立,仰首喘息,抬头远望。似乎生活和劳动沉重的分量已经耗尽了他的精力,而眼前还有大片的麦田等待着耕耘,远方则是城市朦胧的身影,那是不属于他的另一种生活。这幅画描绘出了一个辛劳的劳动者形象。

米勒《扶锄的男子》是美的。虽然,在画面上那一片杂草丛生、乱石成堆的贫瘠土地上,农民扶着锄头,喘着粗气,疲惫得直不起腰来,但是“美不是用脸上的形和色所能表现的”,他那抬起的头,那遥望远方的双眼,流露出内心的悲苦和生活的艰辛,表现出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印象派名画100幅(19世纪学院派和印象派为主的经典世界名画欣赏)(4)

美丽的罗莎蒙德(Fair Rosamund)

亚瑟·休斯(Arthur Hughes)

1854年

澳大利亚墨尔本,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

印象派名画100幅(19世纪学院派和印象派为主的经典世界名画欣赏)(5)

韦茅斯湾(Weymouth Bay)

约翰·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

1816年

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

1816年10月,康斯特布尔正在奥斯村庄附近多塞特郡韦茅斯海滨小镇度蜜月。画这幅画的想法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画面描绘了英格兰南部海岸西边的韦茅斯湾。画中包括布列兹峡谷、乔丹山与沙滩边流淌的乔丹河。远处是格林希尔海滩。

印象派名画100幅(19世纪学院派和印象派为主的经典世界名画欣赏)(6)

干草车(The Hay-Wain)

约翰·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

1821年

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

画作《干草车》是画家康斯坦布尔在1821年创作的一幅油画。

画面描绘了一辆运干草的马车,涉过一条潺潺的浅溪,往葱郁的森林深处的田野走去的画面。翠绿的草地上,古树树叶沾满露珠,闪烁着白色的反光。溪边的农舍,淳朴的农妇在溪边洗衣,小狗对着涉水过溪的“干草车”狂吠。这一切是如此自然、清新、真实,充满爱与美感,没有一点矫揉造作。

印象派名画100幅(19世纪学院派和印象派为主的经典世界名画欣赏)(7)

麦田(The Cornfield)

约翰·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

1826年

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

画作《麦田》是画家康斯特布尔创作于1826年的一幅油画。

这幅油画原本是一幅写生草图,画家依照个人的绘画习惯,对同一题材做了数幅画稿,以便将它修改到最完善的境界。通常他会选择不同的视角,试图找到构图的最佳平衡。他也常常在同一天的不同时刻里,绘制不同的速写,将光线的变化记录下来,以便呈现真实的感染力。

从东伯格霍特穿过田野,到达戴德汉姆的这条小路,给画家留下许多回忆,他的许多作品就是取材于这些回忆。

印象派名画100幅(19世纪学院派和印象派为主的经典世界名画欣赏)(8)

拿破仑一世帝王的宝座(Napoleon I on his Imperial Throne)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806年

法国巴黎,军事博物馆

印象派名画100幅(19世纪学院派和印象派为主的经典世界名画欣赏)(9)

贝尔登肖像(Portrait of Louis-François Bertin)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832年

法国巴黎,卢浮宫

《贝尔登肖像》作于1832年,作画之先,他为这位著名的《论坛报》的编辑和创办人路易·弗朗索瓦·贝尔登先生已画了各种姿势的速写。安格尔用素朴的色彩与背景来加强这位精力充沛的事业家的形象表现力。

印象派名画100幅(19世纪学院派和印象派为主的经典世界名画欣赏)(10)

芒特枫丹的回忆(Souvenir de Mortefontaine)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

1864年

法国巴黎,卢浮宫

芒特枫丹位于巴黎以北的桑利斯镇附近,柯罗曾去过那里,被那儿的美景深深打动。油画《芒特枫丹的回忆》是柯罗通过对芒特枫丹景色的回忆而创作的。油画《芒特枫丹的回忆》是柯罗的名作,是最能体现柯罗风格的作品。

画面展开在湖边森林一角,晨雾初散,清新的林地与湖面的水汽构成一片湿润朦胧的自然景色,林边枝叶繁茂的大树倾向湖面,伸展着婆娑的枝条,阳光从枝叶间散落到地上,点醒了绽开的小花。一位身着红裙的姑娘正踮脚采摘小树上的蔓草花,树下的两个孩子一个在忙着收集摘下来的蔓草花,另一个正指着他们身后枝丫茂密的小树丛,朦胧的湖面上倒映着远山和树影,微风在这静静的湖畔轻轻掠过,仿佛能听到树叶的低语。树枝和草地上闪着点点银光,构成了柯罗那有名的灰绿色调,像是溢满画面的清新、恬淡的诗,给人们留下了永难忘怀的印象。这种梦幻般的情调正是柯罗风景画的引人入胜之处。

印象派名画100幅(19世纪学院派和印象派为主的经典世界名画欣赏)(11)

被处刑的格雷(The Execution of Lady Jane Grey)

保罗·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e)

1833年

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

德拉罗什是具有浪漫气质的自然主义画派的创始人,他醉心于历史题材,特别是中世纪的一些富有故事性的历史事件。譬如,画面上充满了情节和趣味性的描绘,特别是对环境、服饰和道具等细节的表现,甚至不惜繁琐。

艺术中悲剧最感动人,德拉罗什爱画狱中女囚。这幅画描绘了狱中处决简·格雷的情景,画家借处决格雷表现一种观念与情感,那就是美与善被毁灭的悲剧。画家充满深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一位将上断头台的善良、纯洁、美丽而天真的少女,她那被蒙着的双眼看不见罪恶的屠刀,还在用双手试探着生命归宿之处,这行刑前的瞬间既令狱中难友悲伤又令观者落泪。而那神圣上帝化身的神父正在引导美与善的化身格雷走向死亡。画面笼罩在黑暗之中,唯全身素白装饰的格雷像黑暗中的明灯,发出耀眼的光明。

印象派名画100幅(19世纪学院派和印象派为主的经典世界名画欣赏)(12)

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Bonaparte Crossing the Alps)

保罗·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e)

1850年

英国伦敦,圣詹姆斯宫

印象派名画100幅(19世纪学院派和印象派为主的经典世界名画欣赏)(13)

希阿岛的屠杀(The Massacre at Chios)

欧仁·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

1824年

法国巴黎,卢浮宫

印象派名画100幅(19世纪学院派和印象派为主的经典世界名画欣赏)(14)

自由引导人民(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欧仁·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

1830年

法国巴黎,卢浮宫

油画《自由引导人民》描写了当时巴黎人民反对波旁王朝而奋起战斗的场面。路易十八的弟弟查理是位反动的暴戾之君,他上台后恢复了许多旧秩序,偿还贵族在革命中失去的财产,取消1814年宪章,暂停出版的自由,解散国民议会等,他的举动激怒了法国人民,于是在巴黎爆发了起义,人们拿起武器同国王作战。街垒战就发生在离德拉克洛瓦画室不远的地方,他亲眼目睹了这场为自由和权利而战的斗争。

德拉克洛瓦本来对政治不感兴趣,也不同政治家交往,同贵族却交往甚密。然而1830年7月的战斗深深打动了画家,正义感和人民斗争的热情促使他决心将这一切创作为一幅作品。

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以浪漫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1830年7月28日巴黎人民占领王宫,推翻查理十世反动统治的战斗场面。画面中心高举法兰西三色旗的自由女神,强健而美丽。她半裸着身体,赤脚走在硝烟弥漫、尸横遍地的街垒中,她是共和国的象征。在她身边跟随着参加战斗的少年、头戴礼帽的大学生以及工人和市民,他们全都手拿武器,群情激奋,在自由女神的引导下,踏着尸体勇敢无畏地迎向敌人,画面充满高昂热烈的战斗情绪。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义激情、强烈的色彩、浓郁的战斗氛围感创造了一幅歌颂革命的作品。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于1831年展出后,被政府以3000法郎收购。现在它是卢浮宫的艺术珍品。

印象派名画100幅(19世纪学院派和印象派为主的经典世界名画欣赏)(15)

罗马人的颓废(Romans during the Decadence)

托马斯·库图尔(Thomas Couture)

1847年

法国巴黎,奥塞美术馆

这幅画收藏在奥塞美术馆的大厅,也是奥塞馆藏中年代最早的一幅作品。

罗马帝国的灭亡,并不是征战讨伐所致,而是安定繁荣的祸果,人在安逸的生活中比较容易沉溺酒色和欲望,产生罪恶和道德沦丧。

画像中矗立着许多大理石像,那都是先人的雕像,中央则是日耳曼尼古斯,它代表着早期注重道德的时代。但是在庄严肃穆的庭殿下,这些人竟纵情酒色、狂欢作乐,传统与事实离经叛道。右上方还有一醉汉拿着酒杯,爬上雕像用力想强拉雕像饮酒,而雕像的表情和手势好像正在拒绝和制止他似的。右下方两名远道而来的日耳曼人正冷眼旁观着,好像在看着一个伟大文明的衰落,画中隐喻着罗马帝国将亡于日耳曼人之手。

在库图尔的作品里,似乎是想要反映法国大革命后国力日衰的情形,或者是那个年代的法国艺术家们追求异国格调而忽略古典艺术文化的危机。库图尔似乎在寓意违反传统的下场。

印象派名画100幅(19世纪学院派和印象派为主的经典世界名画欣赏)(16)

九级浪(The Ninth Wave)

伊凡·康斯坦丁诺维奇·艾瓦佐夫斯基(Hovhannes Aivazovsky)

1850年

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画作《九级浪》是画家艾瓦佐夫斯基创作于1850年的一幅油画。

油画《九级浪》表现的是风暴中漂泊的人们,他们栖居在帆船的残余物上,为了生存拼命挣扎,狂风巨浪呼啸而来。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抗衡,表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与不可抗拒性。画面气势逼人,色彩动人,借以烘托人的大无畏精神。油画《九级浪》是一幅关于人和自然的颂歌,使人震动,也使人动情,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印象派名画100幅(19世纪学院派和印象派为主的经典世界名画欣赏)(17)

在波浪之间(Between the waves)

伊凡·康斯坦丁诺维奇·艾瓦佐夫斯基(Hovhannes Aivazovsky)

1898年

乌克兰费奥多西亚,艾瓦佐夫斯基国家艺术画廊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