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泉书写新时代,需要不同审美特征的文学形式来共同参与,格律诗就是其中之一种,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新时代新征程标题?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新时代新征程标题(新时代新征程的古典表达)

新时代新征程标题

●汪泉

书写新时代,需要不同审美特征的文学形式来共同参与,格律诗就是其中之一种。

案头正好摆着一部格律诗集《茶韵诗话》。诗人冼冠华有意通过一系列以茶为主题的格律诗创作,展现今时今日珠三角城乡的诗情画意,新时代新征程路上的岭南新气象,这种融古于今的创新尝试令人欣喜。

如今的广州城究竟是什么样的?诗人冼冠华只用28字,让一切尽现于读者眼前:“宝塔高高高入云,传闻天地与中分。登临可揽重霄月,睥睨星河似帝君。”(《登广州塔》)还有“珠江意韵随诗语,漏尽壶空不肯回。”(《题贵记茶园》)古典的诗意与现代的城市生活景观熔于一炉,仿若时光穿梭,令人遐思。“静夜客来茶胜酒,红炉烟白入陶杯。”他写静夜的室内,炉火、白烟、陶杯,珠江深水静流,眼看着天色将白,画中人却不愿离开,诗意何其美好!

要用最古典的形式,表达最现代的都市生活,就必须要深谙其文化内核,而且不能停留于具象的描摹,而是深解古今审美标准异同的密码。诗人冼冠华的确是捕捉到了,他以近乎古人的审美意趣来审视现代都市,其中精神内核的相通乃是最为紧要之处,从而才能让今日羊城的惬意风貌,以符合现代人审美品位的形式入诗,令人看到一个既充满典雅诗意、又具有缤纷活力的现代大都市形象。

除了对广州的描摹,诗人对家乡新农村的描绘同样值得关注。诗人的家乡在湛江,他常年身在广州,工作繁忙,这令他对家乡风物格外怀想,对家乡变化的感受更为敏锐。“野静邻和早稻青,边江意韵满芳庭。休言村里是非少,鸡鸭争锋不肯停。”(《题吾乡马兆(一)》)田野寂静,邻里和睦,在青青的稻田边,只有争强好胜的鸡鸭正在啄斗不停,一番乡间村野意趣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老牛、孩童、村姑、江水、菊花、屋舍皆能引发诗人的思考和赞美,他发自内心地讴歌家乡丰衣足食的日子:“边江村外寻常夜,十里荷风送月来。”“人家炊饭香三里,野垌蛙声鸣五更。”新农村、新景致在寻常日子里是如此安宁静好,诗人念念不忘,一连写了14首诗,表达对家乡马兆村的深深眷恋。

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学形式,要表达的总归是诗人对待生活和人生的态度,这种态度映射着其价值观。诗人是深情的,也是念旧的,重情重义的,更是敏感多情而积极向上的。他对友人、对亲人、对花卉、对山河的深深情感,于诗行之中自然流露,令人感佩。疫情袭来,诗人的妻子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开赴抗疫前线,诗人的担心和牵挂自不待言:“负笈辞家已几天?凭栏问月两回圆。”(《想念妻子》)“一排鸿雁由南去,惹起相思到埠头。”(《致妻子》)朋友远行之际,诗人嘘寒问暖,薄酒相酬,古典情怀呼之欲出:“单衣褪下着寒衣,露重凝珠挂翠微。今夜抱樽拼一醉,不知何日故人归。”(《仲秋送善银君远行》)“衫黐禾槁裤穿窿,月夜摸营玩得疯。荏苒光阴催白发,无为再作小顽童。”(《怀念童年》)天真烂漫的诗句,不仅道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凭借别出心裁的构思,在怀旧主题的诗歌创作中显得独树一帜。

“艺术家的目的不在于无可争辩地解决问题,而在于迫使人们在永无穷尽的、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中热爱生活。”(《列夫·托尔斯泰论创作》戴启篁译 漓江出版社1982年版)时代召唤多样性的文学形式,也热忱地期待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诗人冼冠华以通俗易懂的古典诗歌形式为新时代放歌,同时也是在呼吁人们更加珍惜、热爱今日的幸福生活,并为之奋斗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