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有一妖狐祸害人间,其有九尾,狐摇之则山崩海啸。百姓饱受其苦,遂召集忍者,有一忍者不惜舍命将妖狐封印!自己亦因力竭而亡。此忍者被唤为第四代【火影】!

火影忍者九尾狐全身照(以火影忍者为引子)(1)

《火影忍者》的开篇卷首,除了出现漩涡鸣人的父亲四代火影波风水门以外,就是另外一个引出整部漫画故事的妖兽九尾狐了。

火影忍者中设定世间存在九只尾兽,根据其尾巴数量分别称之为一尾至九尾,而九尾狐正是被忍界称为九尾的尾兽,而且由于九尾拥有无穷无尽的查克拉,被誉为最强尾兽,这些尾兽被各大忍者村掌控,并通过一种称之为人柱力的人体容器封印起来并加以控制,成为各忍者村的强力武器,而九尾狐的人柱力正是主角漩涡鸣人。

通过之后的剧情我们可以知道,实际上尾兽是由开创忍宗的忍者始祖六道仙人创造的。六道仙人将危害人间的神树十尾制服并封印在自己体内,死前将体内十尾的查克拉分裂成九只尾兽,分散于世界各地,之后逐渐被忍者们控制。

火影忍者九尾狐全身照(以火影忍者为引子)(2)

十尾化作九只尾兽的设定,很可能是参考了岸本齐史喜爱的《七龙珠》。七龙珠中的龙珠都有对应的唯一标志,那就是每一颗都有一至七颗五角星唯一标识,只要聚集七颗龙珠就可以召唤出强大的神龙。而在火影忍者中,同样有类似的设定,就是将九只尾兽聚齐复苏神树十尾。这种说法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在对岸本齐史的专访中,当问到是否有什么漫画作品对他的漫画家人生有深刻影响时,岸本齐史提到了他少年时代最喜欢的漫画时鸟山明的《七龙珠》,这部漫画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灵感都是通过其他经典漫画作品中感悟的,七龙珠也为他创作火影忍者提供了许多灵感。只是关于九尾狐的设定灵感,却与鸟山明的七龙珠没有太大关系。

日本传说中的玉藻前

岸本策划《火影忍者》这样一部以传统日本文化为基石的漫画作品,自然少不了要对传统日本文化进行考究取材,如此庞大的世界观构筑工作不可能仅仅依靠"忍者"这一素材,还需要更多元素融入其中,这样火影忍者的世界看起来才会饱满,而日本的传统文化元素最为丰富的来源就是号称八百万神明的日本神话传说。

火影忍者九尾狐全身照(以火影忍者为引子)(3)

《分福茶釜》中的狸猫守鹤

而岸本在构思与整部漫画故事的骨架——尾兽时,同样也是参考了神话当中的妖怪,比如九只尾兽中戏份相对较多且在早期就露脸展现强大实力的一尾守鹤,他的名字和狸猫外形都是来源于《分福茶釜》这个传说。相传日本群马县馆林市茂林寺的开山祖师正通上人一日来到伊香保温泉,遇到一位名叫守鹤的僧人,两人在馆林建了茂林寺并住了下来。守鹤随身带来了一个很奇妙的烧水锅,不管从里面舀多少水出来,锅里的水还是不会减少,而且还可以依人的喜好变热或变温。到了夜里,这个烧水锅就会长出狸的头和四肢,开始跳起舞来,这就是烧水锅的真面目,而守鹤本人也是狸猫变化的。

火影忍者九尾狐全身照(以火影忍者为引子)(4)

白面金毛九尾狐

其他几个尾兽也都是取材自各地的神话传说,而作为与主角强相关的尾兽九尾,他的戏份和在剧情中的地位自然更高些,九尾的原型取自日本全国都十分出名的传说,那就是关于九尾狐玉藻前的神话,被称为日本三大妖之一的白面金毛九尾狐。

玉藻前早期的形象出自于《神明镜》、《玉藻之草子》等古籍,而且与现在的九尾形象不同,是巨大的双尾妖狐形象,现在定型的玉藻前形象是在江户时代形成的,由于受到中国神话的影响,定位与中国的妲己相似,甚至于其经历也几乎跟妲己相差无几,并变成了中国流行的九尾狐形象。

火影忍者九尾狐全身照(以火影忍者为引子)(5)

玉藻前

玉藻前本名为藻女,是出身于武士家庭的美女,因为她的美貌出众而闻名,在她成年之时被钦点入宫侍奉当时的鸟羽天皇,成为最受天皇宠爱的妃子并赐名玉藻前。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鸟羽天皇的身体状况却突然一落千丈,最后重病卧床,多方医治都不见好转,于是只能求助阴阳师安倍泰亲。这位著名阴阳师安倍晴明的五世孙,在安倍家族当中也属于非常有名且具有高超法力的阴阳师,安倍泰亲进宫后就发现天皇身边有妖物在吸取他的精气,经过甄别后确定了玉藻前的九尾狐身份。暴露身份的玉藻前于是逃出了平安京,潜藏在关东地区的那须野。

深受其害的天皇自然不可能放过这只妖兽,如果让她存活在世上,难保今后不会再次做出危害皇族甚至动摇整个国家政权的事情,于是派兵前往那须野剿灭玉藻前,鸟羽天皇还不知道,这场与九尾狐的大战虽然最终胜利了,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鸟羽天皇初次集结了约十三万的兵力赶赴那须野与玉藻前开战,但由于是初次与九尾狐对阵,对其强大的妖力认识不足,随军携带了投石车、弓箭等对于人类而言强大的兵器,但这场战斗仅凭九尾狐的五条尾巴就轻松击溃军队,最后十三万人几乎全军覆没。

第二场剿灭战,兵力增至三十万人,同时考虑到普通人难以对抗九尾狐的法术,因此还集结了全国高僧法师,一同参战。但这次军队没有等到高僧法师到来就急匆匆出发了,玉藻前提前获悉军情,在军队驻扎的时候突袭军营,同时召唤了许多小妖狐追杀逃兵,此时高僧法师恰巧赶到,及时将妖狐击退,这才保住了军队主力。

火影忍者九尾狐全身照(以火影忍者为引子)(6)

随后军队和法师们迅速整队,后方又陆续有增援赶至,最终集结了约五十万兵力,开始第三次九尾狐剿灭战。这一次由于有了阴阳师和僧人的援助,加上吸取了前两次战败经验,最终凭借鉴真大师的法箭,艰难击杀了玉藻前,而天皇的军队却付出了二十万人生命的代价。

九尾狐玉藻前死后还没有平息,她化身为杀生石在当地散发毒气,致使周边生灵涂炭,直到南北朝会津元现寺的主持玄翁和尚前来施法,才将杀生石成功破坏,被破坏的杀生石则飞散到日本各地。

火影忍者九尾狐全身照(以火影忍者为引子)(7)

大河剧《平清盛》中的藤原得子

玉藻前的故事虽然是神话传说,但据说是有历史原型的。藤原得子出自名门藤原氏,入宫侍奉鸟羽天皇并深得宠爱,并逐渐取代前皇后藤原彰子成为鸟羽天皇的第二任皇后,有传言说藤原彰子的失势跟藤原得子有直接关联,而后来摄政关白藤原忠实与其子藤原赖长之间因天皇继位者立场不同而产生对立,之后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保仁之乱,标志着日本开始被武家政权掌控的时代到来。平安时代是日本一个妖魔丛生的时代,换句话说,日本许多神话传说都是在这个时代诞生成形的,而保仁之乱如此重要的扭转历史的事件,许多人将责任扣在了藤原得子头上,将她妖魔化,而她祸乱宫廷的事迹与中国传来的九尾狐化身妲己迷惑纣王的故事吻合,于是在江户时代结合从中国传来的神话传说,将藤原得子变成了祸乱朝纲的九尾狐。

印度的九尾狐足迹

九尾狐的传说,不仅仅盛行于中国、日本以及朝鲜半岛,其实在印度也有她的身影。

火影忍者九尾狐全身照(以火影忍者为引子)(8)

孔雀王朝银币

大约中国战国时期,在古代印度出现了一个比较出名的政权国家,叫孔雀王朝,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个王朝出现了一个阿育王,如今佛教能够在亚洲地区盛传,可以说就是托了阿育王之福,佛教是在他的极力推广下开始向印度以外的区域传播的,而印度的九尾狐传说正是发生在孔雀王朝。

创建孔雀王国的人是一个名为旃陀罗笈多的青年,来自于一个世代饲养孔雀的印度刹帝利种姓家族,出身并不算高贵,但却很有领袖气质,经过一番拼搏后拥有了自己的军队,之后赶跑了外来统治者马其顿人,建立了新的奴隶制国家——孔雀王朝

旃陀罗笈多一生可谓功绩卓越,不仅赶走马其顿人让印度摆脱殖民地地位,还多次抵御住外族的侵略,统一了印度北方地区,让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史上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晚年旃陀罗笈多信奉古老的耆那教,因为他绝世的修为,死后火化形成了三颗具有强大法力的舍利,而九尾狐正是为这舍利现身孔雀王朝。

火影忍者九尾狐全身照(以火影忍者为引子)(9)

影视作品中的阿育王

九尾狐为了得到这颗保存在孔雀王朝王室当中的舍利,于是化作人形,并自名华阳天,以自己绝世美貌吸引到当时孔雀王朝的国王,也就是旃陀罗笈多的儿子宾头沙罗的注意,并被迎娶入宫成为妃子。

华阳天成为国王的宠妃后,通过魅惑国王祸乱朝纲,之后华阳天的身份被宾头沙罗的儿子阿育王识破,便被赶出宫外了。九尾狐之后的下落并不是很明确,有一种说法就是她并没有放弃盗取舍利,后来舍利被一位僧人带到了中国,而九尾狐追踪而至,当时的战国时期因局势混乱,最后舍利和九尾狐都不知所踪。

中国神话中从瑞兽落魄为祸国妖物

中国关于九尾狐的传说就显得更丰富了,而且中国古代九尾狐的地位在不同时期产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

火影忍者九尾狐全身照(以火影忍者为引子)(10)

山海经

最早关于九尾狐的记载应该是在《山海经》这本奇书上,除了九尾狐还有玄狐、白狐等神兽存于古人笔下,九尾狐最出名的就是青丘国九尾狐了,在《山海经》是这样记载的: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青丘这个地方实际上就是山东西南部的菏泽市,九尾狐的传说主要来源于当地一个古代部落,这个部落的图腾就是九尾狐,因该部落富有攻击性,因此象征这个部落的神兽九尾狐被描述为食人之物。这个部落因为相信九尾狐有辟邪功效,吃了他的肉能够不受邪气侵害,很有萨满巫术的原始崇拜特点。

火影忍者九尾狐全身照(以火影忍者为引子)(11)

武汉大禹神话园中的九尾狐

在汉代,九尾狐的形象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神性,比如在《吴越春秋》中就记载了关于大禹和九尾狐的传说:

大禹年三十而未娶,因在涂山看到九尾白狐,以为为王之吉兆,乃娶涂山女。故有涂山之歌唱道:"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彼昌。"

大禹当年接手了父亲的工作,继续治理天下水患,忙于各地奔走而至三十岁没有成家。一日大禹行至涂山,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蚌埠市,他看到了一只九尾白狐,认为这是为王称帝的祥瑞之兆,之后遇到了涂山氏之女,于是便与此女成家,而他们生下的儿子就是启。

火影忍者九尾狐全身照(以火影忍者为引子)(12)

汉代砖画中西王母身边的九尾狐

可见此时的九尾狐是代表了王者之气的灵兽,而且在汉代出土的石刻像和砖画中,九尾狐时常被刻在西王母的座下,已经可以算是位列仙班了。

但是到了宋朝,九尾狐的形象开始发生改变,逐渐被妖魔化。在宋代的许多书籍中如《儒林公议》、《侯鲭录》,都给九尾狐打上了"魅惑人心"的标签,甚至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人把妲己和周幽王的妃子褒姒比作狐妖了,可见至少在唐代九尾狐的神性急转直下,开始沦落为危害人间的妖物了。

直到明代《封神演义》的成书,彻底将妲己是九尾狐的身份固化下来,九尾狐成为世人皆知的妖兽,甚至有关九尾狐的传说流传到朝鲜半岛以及日本,深深影响了当地关于九尾狐的神话传说,特别是日本,甚至有传言说玉藻前就是从中国逃亡而来的九尾狐,而她在化身成玉藻前之前,就是导致殷商王朝破灭的妲己。

九尾狐作为一个在人类想象当中诞生的异兽,其形象地位不仅在不同时期受到人类文明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还在人类文化交流活动中流传至其他国家和区域,甚至突破不同文明的壁垒,不同的神话传说产生关联。而现如今,人类文明仍在马不停蹄的向前发展,神话故事以另外一种载体和形式,产生新的故事,《火影忍者》的九喇嘛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