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一种人格类型学说正在年轻人的语言体系中野蛮生长。

MBTI,16型人格,比星座多4个。但比星座靠谱得多。

*MBTI是什么?

它的中文名叫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官方点介绍便是: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是迈尔斯和布里格斯这对母女出于兴趣进行的心理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她们通过偶然的机会阅读到了瑞士心理大师荣格的著作《心理类型》,以他提出的荣格八维理论为理论原型,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研究后编制而成,她们将该指标以两人名字结合命名,并撰写成书《天资差异》。

mbti测试谁最不喜欢回你的消息(MBTI比星座靠谱离完美有距)(1)

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左)与其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右)。来源:迈尔斯-布里格斯基金会

这个指标用四个维度将人的性格进行分类,即外倾(E)or内倾(I),实感(S)or直觉(N),思维(T)or情感(F),判断(J)or理解(P)。并将这四个维度进行整合得出的16种结果。

比如我在这四个维度上的倾向分别为内倾(I) 直觉(N) 情感(F) 判断(J),那么我得到的结果便是提倡者型人格INFJ,也就是插图中那个绿色老头,其他人格类型可以以此类推。

mbti测试谁最不喜欢回你的消息(MBTI比星座靠谱离完美有距)(2)

mbti测试谁最不喜欢回你的消息(MBTI比星座靠谱离完美有距)(3)

顺带一提,迈尔斯母女的MBTI类型分别为母亲INFJ及女儿INFP(调停者型人格),荣格虽被认为是INTP(学者型人格)。

*MBTI怎么流行起来的?

无风不起浪,MBTI成为新时代的标签必然有其原因。

信息时代下,人们追求个性化,并迫切需要称手的工具来建立自己的社交形象。在社交情景中,我们经常需要快速了解他人的基本性格特点,以便进行更好的交流。这也是不少学者研究类型学的初衷。

但仅靠理论本身传播力是单薄的,一种类型指标之所以能被家喻户晓,其背后必然有双充满铜臭味的手在推动。

例如,企业招聘时就需要用到此类指标,它能帮助企业在用人时快速了解员工基本性格,看到其与岗位的适配性,从而更高效地开展工作;同时在娱乐圈,也需要通过该类指标,快速建立演员人设,扩大其影响力。

mbti测试谁最不喜欢回你的消息(MBTI比星座靠谱离完美有距)(4)

这是宏观经济背景下所产生的需求,只是以前被用得最多的是星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星座作为解释性格倾向的“野路子”而言,很快暴露出其弊端。这是因为星座跟心理学完全是两个概念,本质上属于算命一类物质层面上的经验主义之谈。

相对而言,MBTI好歹是正儿八经做了科学研究,具有心理学依据;其次公式简洁容易被理解;再是充分承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我说,MBTI打败星座是个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并不完全像反对者说得那样一无是处。

*MBTI有哪些争议?

就像走红的明星背后跟着狗仔一般,MBTI至今也是争议不断。首先在心理学术界上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其背靠的理论偏经验,且量表的信度有待提高。而在民间还被批判则其广泛传播容易引起刻板印象和标签化等。

mbti测试谁最不喜欢回你的消息(MBTI比星座靠谱离完美有距)(5)

确实,荣格本人也在书中提及八维为个人观察,有待实证检验,而目前为止依据MBTI理论所做出的心理测验作为量表而言,测试结果常有变化。更糟糕的是对于大多数对指标一知半解的人来说,容易将其与个人经验进行结合解释。

mbti测试谁最不喜欢回你的消息(MBTI比星座靠谱离完美有距)(6)

比如MBTI中的外倾(E)和内倾(I),在指标上的解释是“当一个人比起在外界获得能量而言,更能在独处中获得能量”,而并不包含“热情开朗”与“沉默寡言”的含义,但可能传下去就变成了“这个人是内倾(I),所以他肯定在社交中喜欢沉默寡言不会主动开口”之类。

这是完全镀了层个人经验的解释。并且我认为这种情况确实几乎无可避免。为了方便传达出自己的意思,大多数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

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及深入学习,加以意识并尽量规避这些。

mbti测试谁最不喜欢回你的消息(MBTI比星座靠谱离完美有距)(7)

这个世界上既然有认为所有人都是“普通人”的人,自然也会有认为所有人都是“天资不同”的人。

在人究竟是天生不同还是本质相等这一问题的答案被盖棺定论之前,想必标签化都是无可避免的。那么何不选择更有理有据一点的“标签”呢?

*对MBTI的个人感受

这部分的脱水不会像前两个部分那样干,我纯粹谈谈我对MBTI的理解、推荐的使用方法及一些背后思考。

我接触MBTI开始,在知乎潜水MBTI圈大概一年多,从《请理解我》开始入门,其中断断续续也有看过两三本书。

对我而言MBTI让我在自我发现与疗愈中起到了很大帮助,当时的知乎MBTI区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倾诉及交流平台。

我的直觉及情感相关的功能一直得分都很高,滑稽的是我在接触MBTI及荣格八维之前丝毫没有自觉。记得我在看到关于INFJ人格相关的介绍时,除了认同感之外,也有很强的如梦初醒般的感觉。

“原来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是个直觉型的人啊!”

这是我喜欢上心理学的开始,也是我浪漫人生的篇章,我终于原谅了我自己。

所以让我对MBTI的实用性不可置否的是,它确实能拯救一部分人,也能让一部分人产生学习的热情。你如果对心理学一窍不通,并且急需一门能让自己更好表达需求的语言;或者你是个创作者,急需一门能让你快速构建角色画像且并不晦涩难懂的模型,那就来看看MBTI吧!相信它会带给你疗愈及灵感。

曾经我也在刚接触MBTI的时候担心过标签的问题并在知乎上进行过提问。

mbti测试谁最不喜欢回你的消息(MBTI比星座靠谱离完美有距)(8)

幸运的是邀请到有不少大佬的解答,他们从各自的角度都给到了很有启发的见解。

我后面自己也有想通了,在沟通成本日渐宝贵的现在,完全的去标签去刻板印象已经成了天方夜谭。就算打倒了一个MBTI,也还有其他的东西接盘。有标签化想法的人永远能编出标签化的语言,这个世界上也不缺被巴纳姆效应激发多巴胺的人。MBTI算是还可以的标签,我能欣然接受。

再者,我也不是什么乐于针砭时弊的人。

mbti测试谁最不喜欢回你的消息(MBTI比星座靠谱离完美有距)(9)

我很少反复进行测试,而且我的测试结果一直很稳定。但我内人就属于那种测试结果大起大落今天这个明天那个的人。

他一开始测的是INFP,后来有测成过ISFP甚至是ISTP的。他目前跟ISTP这个标签比较吻合。而我也很享受脑补他人格变化所经历过的心路历程,我想我可能本质上也算是个喜欢贴标签的人。

但是换个角度想,如果大家都一样是个普通人,那这个世界该有多无聊啊。

#关于小乌#

身体被困在钢筋水泥的城市,头却仰望着高空翱翔的飞鸟。职业生涯比较坎坷,但爱好一如既往。码字的人确实应该对文字有点追求,但身为一介凡夫俗子,虽不至于爱财如命,但也揣着靠它衣暖食饱的梦想。

希望我的文字能为你带来乐趣,也希望它能为我带来追逐理想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