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字的!”

余杭街道工作人员陈梦雨蹲下身,

将手机伸进一块大石头的底部,

拍照、放大后发现,

粗糙的石头上,

竟刻有一行行整齐的繁体字!

听到后,

现场不禁发出一阵惊呼。

这块“石头”

位于太炎小学太炎楼

右前方的一处绿化丛。

直到前两天,

太炎小学副校长张自恒

正式公开“石头”的秘密——

经过区文保所资深专业人士确认,

初步判断石头为敕榜谕众碑

是明洪武年间的文物!

浙江考古十大发现(杭州一地竟藏着六百年前)(1)

巡视校园注意到的石头经鉴定是一块明代石碑

去年年底,

张校长在巡查校园过程中,

留意到了这两块趴卧的大石头,

“因为重量较大,

又在角落里,

平时没有人移动,也没有引起注意。”

原本打算进行清理,

慎重起见,

他先通知了余杭街道

和区文保单位前来鉴定。

浙江考古十大发现(杭州一地竟藏着六百年前)(2)

今年1月6日,

工作人员到达现场,

先清理掉石头周边泥土,

小心地用工具将石头“翻身”,

清洗后的碑面上,

显现出来一列列字迹!

浙江考古十大发现(杭州一地竟藏着六百年前)(3)

这块石碑长度约120厘米,

宽度约86厘米,厚度约30厘米。

通过字句判断,

此碑仅为原碑的一部分,

大约三分之二,

右边和左下有边框花纹。

在它旁边的石头,

中间有一个方形的凹槽,

推测就是石碑的底座。

张校长说,

可能由于长期倒扣在地面上,

磨损并不严重,

天妹现场看到,

虽然石碑有残缺,

中间还有一条很深的凹槽,

但文字仍然清晰可辨。

浙江考古十大发现(杭州一地竟藏着六百年前)(4)

该石碑为“敕榜谕众碑”穿越了640年的历史

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石碑,

究竟有何来头?

经过区文保所专业人士

唐立春、张君国、雷晓伟判断,

该石碑是明洪武年间的敕榜谕众碑,

距今已有640年。

浙江考古十大发现(杭州一地竟藏着六百年前)(5)

张校长介绍,

与一般榜文不同,

敕榜的发布,

主要经由皇帝或中央职能部门。

通过相关专家考证,

基本可以确定此碑文字内容,

系朱元璋颁发的“十二条”禁例,

禁例主要是制止生员干政。

《明会典》上也有记载

“颁禁例十二条于天下学校,

镌勒‘卧碑’于明伦堂之左。”

碑上的内容,

针对学生的有

“为学之道,自当尊敬先生,

凡有疑问,及时讲说,皆须诚”

针对教员的有

“为师长者当体先贤之道”。

张校长说,

完整碑文共1253字,

保留下来能看清的有386字。

上下滑动查看原文

浙江考古十大发现(杭州一地竟藏着六百年前)(6)

《敕榜谕众碑》碑文

礼部钦依出榜,晓示郡邑学校生员为建言事由,本部照得学校之设,本欲教民为善,其良家子弟入学,必志在熏陶德性,以成贤人。近年以来,诸府州县生员,父母有失家教之方,不以尊师学业为重,保身惜行为先,方知行文之意。眇视师长,把持有司,咨行私事。

稍有不从,即以虚词径赴京师,以惑圣听,或又暗地教唆他人为词者有之。似此之徒,纵使学成文章,又将何用?况为人必不久同人世,何也?盖先根杀身之祸于身,岂有长生善终之道?所以不得其善终者,事不为己而讦人过失,代人报仇,排陷有司。此志一行,不止于杀身,未之止也。出榜之后,良家子弟归受父母之训,出听师长之传,志在精通圣贤之道,务必成贤。外事虽入,有干于己,不为大害,亦置之不忿,固性含情,以拘其心。待道成而行行,岂不贤者欤!所有事理,条例于后:

今后府州县学生员若有大事干于家己者,许父兄弟姪(通侄)具状入官辨别。若非大事,含情忍性,毋轻至公门。

生员之家,父母贤志者少,愚痴者多。其父母贤志者,子自外入,必有家教之方,子当受而无违,斯孝行矣,何悉不贤者哉?其父母愚痴者,作为多非,子既读书,得圣贤知觉,虽不精通,实愚痴父母之幸,独生是子。若父母欲行非为,子自外入或就内知,则当再三恳告,虽父母不从,致身将及死地,必欲告之,使不陷父母于危亡,斯孝行矣。

军民一切利病,并不许生员建言。果有一切军民利病,许当该有司、在野贤人、有志壮士、质朴农夫、商贾技艺皆可言之,诸人毋得阻挡,唯生员不许。

生员内有学优才瞻,深明治休,果治何经,精通透彻,年及三十,愿出仕者,许敷陈王道,讲论治化,述作文辞,呈禀说本学教官,考其所作,果通性理,连佥其名,具呈提调正官,然后亲赉赴京奏闻,再行面试。如是真才实学,不待选举,即时录用。

为学之道,自当尊敬先生,凡有疑问,及时讲说,皆须诚心听受,若先生讲解未明,亦当从容再问。毋恃己长,妄行辩难,或置之不问。有如此者,终世不成。

为师长者当体先贤之道,竭忠教训,以导愚蒙,勤考其课,抚善惩恶,毋致懈惰。

提调正官,务在常加考校。其有教敦厚勤敏,抚以进学。懈怠不律,愚顽狡诈,以罪斥去。使在学者,皆为良善,斯为称职矣。

在野贤人君子,果能练达治体,敷陈王道,有关政治得失,军民利病者,许赴所在有司告给文引,亲赍赴京面奏,如果可采,即便施行,不许坐家实封入递。

民间凡有冤抑于自己,及官吏卖富差贫、重科厚敛、巧取民财等事,许受之人将实情自下而上拜告,毋得越诉。非干自己者,不许及假以建言为由。坐家实封者,前件如已依法陈告,当该府州县布政司、按察司不为受理及听断不公,仍前冤枉者,方许赴京伸诉。

江西、两浙、江东人民,多有不干己事代人陈告者。今后如有此等之人,治以重罪。若果邻近亲戚,人民全家被人残害,无人伸诉者,方许。

各处断发充军及安置人数,不许建言,其所管衙门官员,毋得容许。

若十恶之事有干朝政,实迹可验者,许诸人实密窃赴京面奏。

前件事理,仰一一讲解遵守,如有不遵,并以违制论。

钦奉敕旨,榜文到日,所在有司,即便命匠置立卧碑,依式镌勒于石,永为遵守。

右榜谕众通知

洪武十五年 月 日

▲黑色为石碑上能看清的内容,蓝色为根据原碑文补充

记者在网上查询发现,

目前,

敕榜谕众碑在全国并不多见,

在北京房山区、

山东泗水县、山西省浑源县

三处有发现。

校内曾多次挖出“宝贝”对研究余杭古镇与县学有重要价值

创建于1905年的太炎小学,

是原来孔庙的所在地,

是官府修建的庙堂和学馆合一的场馆,

此前就曾发掘出不少“宝贝”!

浙江考古十大发现(杭州一地竟藏着六百年前)(7)

▲清嘉庆时的余杭县城。张校长介绍,太炎小学大致位于红点处

在兴建食堂时,

学校就曾在这块石碑附近

发掘了相关文物,

2009年被列为杭州市文保单位。

明堂碑的内容,

相当于当年的小学生守则,

肇建启圣祠碑是用于纪念孔子父亲。”

2011年,

学校建成明伦亭将其保护起来。

浙江考古十大发现(杭州一地竟藏着六百年前)(8)

2019年,

太炎小学的余杭高等小学堂旧址

被列入余杭区历史建筑。

浙江考古十大发现(杭州一地竟藏着六百年前)(9)

2020年,

太炎小学在暑假施工时,

又发掘出来了11块柱基,

最大直径长达50厘米,

厚度达40厘米,

经专家初步判断为孔庙基柱

浙江考古十大发现(杭州一地竟藏着六百年前)(10)

张校长说这次发现的石碑

时间上远远早于此前的两块。

为了保护这块敕榜谕众碑,

文物部门已做好相关保护方案,

未来将由上级文保单位,

进一步判断其文物价值。

“在太炎小学范围内,

接连发现如此众多文物,

在全省也是不多见的。”

张校长说,

这块石碑也是

实证余杭历史的重要物证,

对于研究余杭古镇与县学,

以及明代儒学与古代教育制度,

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来源:天天看余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