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四季房价上涨了吗(深圳润四的千万级刚需笑话)(1)

幸福里BANNER

熊猫贝贝专栏内容:地产话题第三百五十一期(NO.351)

专栏内容提要:

从全网热议,全国关注,到官媒发声,深圳千万起步的“刚需房价”,其实是撕下了中国房价和资本相爱相杀的那块遮羞布。

资深地产人,凭良心写作,讲人话,结善缘,有态度。

客观行文,理性看事。 还请各位读者朋友多多支持。

拒绝标题党,坚持耕耘深度专业内容。

(独家内容,侵权摘抄必究,首发头条号)

我是@熊猫贝贝小可爱,地产行业策略研究者,房产楼市观察者,欢迎关注。

蔚蓝四季房价上涨了吗(深圳润四的千万级刚需笑话)(2)

深圳华润城夜景(图片来源:网络)

2020年中国房价和楼市的压轴大戏,莫过于11月份在深圳上演的“润四”,即华润城润玺一期(下称“润四”)开盘大戏了。

什么电商双十一,黑色星期五,在千万起步,还打着“刚需”头衔的深圳房价面前,都是笑话。

全国人民集中消费,和深圳弹丸之地的家庭人均消费,能比吗?

如果只从事件本身来看,恐怕在2020年结束以前,在全国范围内,再难再出现同等量级,同等影响力,甚至是能够招致高层关注的楼市爆点新闻了。

有关注笔者文章和发布内容的朋友应该知道,笔者是从来不追当下热点蹭流量的,因为热点出现的往往都是片面,即时的内容,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精准的判断和分析。

所以到了今天,尘埃落定,该发声的也发声了,该曝光的也曝光了,该抖包袱的,也藏不住了。

足够酝酿,结果落地,经过思考和沉淀之后的内容,才值得拿出来交流分享。

今天这篇文章,就从深圳“润四”的实际情况入手,对中国房价和资本的关系,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的讨论和分析。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沟通交流,能够给屏幕前的您,提供更多更新的角度,来理解认知中国的房产和楼市。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读者通过文字选择作者,作者也在通过文字选择受众。

如有帮助,欢迎关注,每天看点有深度的房产和楼市,还有财富认知的内容,帮助您更好地认知中国房地产的那些事儿。

蔚蓝四季房价上涨了吗(深圳润四的千万级刚需笑话)(3)

图片来源:网络

1中国房价和楼市的暴风眼

2020年,疫情冲击和持续影响下,在全中国范围内,房价逆市上扬,走出了“疫情景气”的城市是哪个?

深圳

2020年,在深圳走红全网,全民关注,众人热议,备受关注的楼市是哪一个?

润四

买到就赚500万,注意,不是买到能赚,是就赚,“永远不要用金钱去测试人性”,用在这个网红楼盘上,是真应景。

曾经笔者年轻的时候(大概十年前左右)在香港,有幸收到当时身价千万,家庭月薪小十万的香港公司总部一位高管的邀请,去参观体验了他在旺角的“豪宅”:一套60平米不到的超高层公寓。

其实当时在这间连套像样沙发都放不下的小房子里面,我内心是毫无波澜的,在中国大陆,随便普通家庭的房子都比这个敞亮排场嘛,还说豪宅?香港还真是小家子气,这样的房子……啊呸,小鸟笼,还好意思满脸红光,自豪满满的带人来参观……

但是这种心态,当我听到这套房子的价格时候,就彻底被颠覆了:“后生仔,虽然这个房子不是很大,但是旺角地界能买这么一套我也是很自豪的啦……一尺(平方尺)要3万呢!”

还没有习惯平方尺和中国大陆常用的平方米的换算的我,出于理性,就简单的当场测算了一下:

1 平方英尺=0.09290304 平方米

一平方尺3万,换算成平方米,大概要36万!自诩计算还在行的我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啥?这房子要36万一平米?突然感觉自己才是真正的乡巴佬进城,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这还真的不是自贬,来香港参加公司学习以前,我才刚刚从中国房价最高的上海操作完项目,2012年,上海最高的房价除了汤城一品(11万/㎡)这种特殊案例,最高的也才不过3万元……

人家是3万元一平方尺,咱这是3万元一平米,得……量级都不在一个档次上。

尽管如此,这次香港楼市的影响和接触,对中国大陆地大物博一直持有信心的我来说,长期坚持认为,香港这样的畸形房价,是不会在中国出现的。

没想到,这才2020年,10年时间都不到,现实中的深圳,就狠狠的给我上了一课。

还是那种脸按到地上,反复用力摩擦,还不能反抗还手的教育。

如果说润四是深圳湾一号这样的城市标杆,是厦门“云顶”,是上海的汤臣一品,或者是北京二环的制式标准四合院,那基本上卖多少钱,也只是属于少数人的游戏,也只是属于资本和地位的象征。

但是恰恰不是,润四这个项目,是打着刚需,首套房的名头进入市场的,也就是说,甭管我什么价,我就是定位刚需楼盘的。

润四采用诚意登记、公证摇号、线下选房的方式开盘,优先无房购房者,最低社保入围月数51个月。

为了避嫌,投资客靠边,不是谁都可以去报个名凑热闹,认筹润四,

一要审核购房资格,优先首套房,资格不符合深圳本地715调控的不允许参与,名下有房的也自动筛出。

二是报名参加购房摇号排位,需要交纳高达350万的保证金,注意,是交纳,是冻结,反正这钱交进去了就不能动了,就这么简单。

尽管条件苛刻,但是“润四”大戏上半场,还是创造惊人的成果:

这1万多人的名额可不是什么“水军”,是真金白银,实打实的购买力体现,有资金,有资格,有实力,有准备,毫不为过。

蔚蓝四季房价上涨了吗(深圳润四的千万级刚需笑话)(4)

图片来源:网络

关键中的关键,是这个“润四”的价格:

从润四获批预售上来看,1171套房子,均价13.2万,面积96-207,总价区间1184-2983万元。

再给大家换算一下:起步价是1200万/套,按照最低首付都需要360万,当然360万或许可以通过合伙凑钱、父母垫付等方式来实现,但是高达4.6万元的月供还款,在深圳无房无贷的真正刚需客,还是比较少的。

13.2万/㎡!是什么概念?同样100㎡,就按最低价1200来算,可以在北京三环内的东城西区买全中国最好的学区房,在上海内环,甚至是汤臣一品,都可以买,放到广东省会广州,可以在市中心核心四区好好挑一挑,说不定还能包装修家电……

这个价格放到北方地区,房价最低的那几个代表城市,嗯,可以买一套窗明几净,带装修家电,即买即入住的好房子了……当然只需要一平米的价格……

如果带个豪宅帽子,高端资产标签一贴,那就算了,13.2万的单价,说自己是刚需,这个气,是不是喘的有点大了?

给大家算笔账,按照夫妻年收入税后可支配50万来算,凑足首付需要7年,实现全款买房需要25年。

问题是,深圳人均收入,是多少?

蔚蓝四季房价上涨了吗(深圳润四的千万级刚需笑话)(5)

图片来源:网络

简单推算一下,能买的起的个人和家庭,月收入基本也要达到6万元左右,对照上面这个表,人呢?

所谓魔幻,不过如此,这个刚需,是哪里的刚需?这个价格,给香港中产过来买,也怕刚不起来吧?

这还是2020年中国经济遭受疫情冲击和持续影响后的价格……

如果说润四悄悄咪咪的收了钱,摇了号,买完就没事了,问题是售价和周边房子的倒挂差价,各种媒体和新闻刺激眼球的“买到即赚500万”,让润四,成为了中国楼市2020年风暴眼中的风暴眼,网红盘中红的发紫的代表,这或许,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舆论效应。

买到就赚500万,这生意不刺激吗?花2000万,赚500万,这利润,不吸引人吗?

凭本事赚钱,凭本事追利,凭能力吃饭,有什么钱,比这个钱,还容易,还显眼?

重要的是,这个事情吧,买卖自由,国家承认,法律允许,合理合法,明面上,敞亮!

这或许是中国楼市和房价,在资本化道路上,彻底撕下遮羞布的标志事件。

从润四开始,中国香港楼市长期被内地诟病的“房产资产化”,或许将开始真正的在中国资本市场登台了。

但是这场游戏里面,有资本,有价格,有利润,有手段,有精彩……

唯独,没有“刚需”的戏份,或者说,“刚需”只是牌坊之下,那块用来遮脸,最后的破布。

千万起价的刚需,这笑话,一点都不好笑。

蔚蓝四季房价上涨了吗(深圳润四的千万级刚需笑话)(6)

图片来源:网络

2众生相:资本冲击之下,中国楼市参与者的酸甜苦辣

在2020年中国楼市的风起云涌中,深圳的地方政府,绝对是C位代表:

疫情过后率先领涨全国,千万级别商住公寓一日清盘,房价躁动,3个月时间,一套房子涨价百万成常态,还没等国家点名,深圳就跑“中国房价控制学霸”长沙取经;

715,深圳楼市史上最严调控,在没有任何信号和预兆之下颁布,深圳楼市瞬间被冰冻,二手房成交直接断崖式下降,炒房热情被当头冷水扑灭……

深圳40周年大庆,平静低调,顺利的过渡,严控之下的深圳楼市,虽然暗潮涌动,价格上涨动力十足,但是在严格的调控之下,最多也只能算蠢蠢欲动,价涨量跌,市场活力下降,似乎一切都在向着理想的状态发展……

但是没想到,不到2个月就要结束的2020年年底,一个润四的全国爆红,又一次的把深圳楼市,推向了全中国舆论和关注的焦点之上。

润四引发的“打新狂潮”,看得见的买房收益剪刀差,火爆积极的资本市场态度,疯狂而又手段百出的购房群体,又一次点燃了深圳楼市。

虽然深圳市政府从头到尾都保持静默状态,但是想必舆情之下,必然煎熬,毕竟,在中国,被全国关注可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在房价这样敏感的问题上,更是煎熬难耐。

该做的都做到位了,没想到还是被一个网红楼盘给捅了篓子……

说句公道话,深圳当家,是真不易,就连限价让利市场,都能招出这么一出幺蛾子满天飞的事儿。

这下连中国具备最高公信力的媒体新华社,都发文抨击,可以想象,这种感受是如何难受:

蔚蓝四季房价上涨了吗(深圳润四的千万级刚需笑话)(7)

图片来源:网络

然后再看买房群体的表现:

千万级别的房子,别说什么刚需了,就是真正的中产阶层,没有时间的财富沉淀,看着这个价格也恐怕难以企及。

月供小五万,首付400万,别的不说,月收入至少也要10万的个人和家庭才真正有资格启用能力范畴以内的金融杠杆来实现购房成功吧?

所以,在这样的价格体系之下,再加上几百万可见的房价差价利润,就让这个楼盘的销售,变成了一场资本打新游戏(打新是股票市场专业用词,这下倒好,都用在楼市了,可见利益驱动效应之高):

此次打新,代持大行其道,有钱人纷纷寻找没钱的“房票”签订代持协议来买房。

也就是说,表面上打着刚需,首套房优先的天价楼盘,其实本质上,已经成为了资本逐利,富人垄断的功利游乐场。

千万级别的门槛,就算是本地刚需,还有全国楼市中的吃瓜群众,想要吐槽都没有机会,因为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游戏了。

你在全球旅行无忧无虑,我还在担心自己的一亩三分田的收成,同一个世界,不一样的世界。

看到这样的本质,不由得让笔者想起了前段时间的杭州之江板块的动态,蚂蚁金服宣布拿地以后,之江房东大都涨价40-50万,特别靠近蚂蚁总部地块的房子,涨个80万100万太轻松了,然后随着蚂蚁上市流产,房东们又默默把价格回调到了原价。

这才是今天中国最真实的楼市,一个资本主导,风向影响的逐利场。

在疫情期间,面对居高的失业率,各个城市开展了“地摊经济”的尝试。

那时候同样有许多不和谐的声音:允许摆地摊,不利于地产,不利于房东出租沿街门面。

而之所以把“摆地摊”和“限价抢房”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放在一起,是想说一个赚钱的反差:

有钱人“打新”,利用政策的漏洞投机,一赚就是几百万,富者更富;

没钱人摆摊,幸得政策的怜悯,工作辛苦至夜半,挣几个小钱钱还要被揶揄“当了房东收铺租”,唉,着实可怜可叹!

说实话,如此不公的赚钱分配机制,已经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助长了不劳而获的风气。

抢房等于赚钱,只会让楼市投机更火爆、楼市也越来越不稳定。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场游戏里面,真正有资格买房的刚需群体,反而没有任何资本参与。

完全是一场资本在现实中的代言人进行资产垄断的好戏。

卖的是什么房子?

第一,润四是标准商品房,也就是意味着30%首付 70%的贷款。

三成首付也就300多万,300万撬动1200万的房产,打中就博得500万的收益,任何拿得出这个钱的人,又何乐不为?

第二,润四贵,和品质档次还真的没有什么关系,除了一个新字,密度高,楼间距窄,户型差,高公摊,临街吵闹……

说句不客气的,随便一个三四线有点品质的社区,从品质上都能碾压这个项目。

除了深圳 关内南山 名校预期,颇有点北京东城上个世纪老破小房价碾压三环外精装高品质小区的味道。

资产价值早已远远高于居住价值。

第三,价差明显,但是基数惊人:

13.2万元/㎡的均价,这还是深圳限价下的结果,问题是和周边17-19万的均价相比,又明显的低了,但是这个低也只是相对的低而已,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个价格放到全国任何城市,都是天价,这不由得,让整个楼市都为深圳捏一把汗:这是卖的房子,还是卖的股票啊?

不要用金钱和利益去测试人性:

到今天为止,润四这出资本大戏,也已经尘埃落定:

继11月24日近万人进行公开摇号后,深圳网红盘——华润城润玺一期花园(住宅)于25日和26日进行线下公证选房,至26日当晚,1171套房源全部清盘。

1171套房,均价13.2万/㎡,9690批客户,冻资339亿,除了89人临时弃选,第1171套房,被第1254号购房者拿下,90%以上都选购,100%销售率,收金196亿。

当媒体,舆情还有民众还在惊叹天价刚需的时候,这场资本游戏以预料之中的高效率,悄然无声的结束了。

金钱面前,人性是不能直视的:在因为房子的带来的资产价值洪流之中,无数的人被裹挟其中,为了300%的利润,上演了无数的人间悲欢离合情景剧,什么离婚,代持,毁约,高杠杆,爆仓,茶水费,暗箱操作,科技摇号,现场卖号,假结婚,假学历……

可以说,在资本利润的刺激之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敢用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马克思说过,资本家为了300%的利润率可以冒上断头台的危险”,在中国的楼市中,已经成为了现实。

大家都是好人,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疯狂?

咳!500万面前,不要去挑战人性,你我他都是一样的呀!

进击的资本,或许才刚刚露出獠牙,已经撩拨身在其中的中国人,欲望难耐,狂躁不已。

在这场逐利的游戏里面,所有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都离不开一个“利”字。

蔚蓝四季房价上涨了吗(深圳润四的千万级刚需笑话)(8)

图片来源:网络

3深度解析:资本和房价错位婚姻谜题,何解?

当然,深圳润四的这出大戏已经尘埃落定,卖也卖完了,闹也闹够了,至于后续是亡羊补牢,清算整顿,那也和市场没有什么关系了,真金白银的交易,木已成舟的事实,想要改变不太现实。

一场资本狂欢过后,吐槽都没有什么意义,更重要的是,是透过事件,看到一些本质的东西。

事实上,润四并不想高调,至少深圳政府和高层意志,是不太满意这样的喧嚣,狂热,当然,还有赤裸裸的资本冲击对市场的撩拨和刺激的。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回到文章开头笔者曾经在中国香港的见闻来说,其实润四的“网红效应”和真实上下场的表现,已经和香港房产“资产化”的特征,非常雷同了。

那是不是就能说,未来中国和核心城市,一线城市的房价,都会有这个苗头和趋势呢?

现象不要紧,发生的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

但是现象之下,资本可是比人聪明,资本可是比人敏锐的。被资本嗅到了趋势,嗅到了模式,才是难以控制和预防的灾难。

所以,虽然润四大戏已经落幕,关于中国房价和资本的博弈大战,可能刚刚才正式揭下面纱,拉开大幕。

和以前暗流涌动的资本炒作和资本逐利不一样的是,千万级别的刚需名头,这一次,是真正的撕下了遮羞布:真正的本地刚需也好,全国各地看空楼市喷子键盘侠和态度也好,价格碾压之下,跟你们都没关系,就不要瞎掺和了,拿钱说话,没钱闭嘴。

电影老炮儿里面有句不错的台词:“这事儿吧,就不是你们小老百姓能明白的”。

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滋味,不过如此。

所以才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所以才说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节点。

润四这么张扬,虽然可能不是本意,但是整个社会和资本的态度已经足够可以证明中国房价当下和资本的错位纠缠现状了。

关键是,下一步,怎么走,才是关键。

当然,高层的意志和态度已经出现了:

11月28日,新华社发布一篇题为《抑制楼市“打新热”,需要“硬核”举措》的评论文章,直指近日备受舆论关注的“深圳万人抢房”事件。

接下来,就要看深圳政府和全国热门地区和城市的应对手段和态度了。

比起楼市乱象和乱象,这才是最值得期待和等待,还有关注的事儿。

还是那句话:

一切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的当下都是最好的结果。

“房住不炒”是大趋势,是宏观态度;

“三道红线”是去除风险的金融手段;

“控制房价”是热点城市的考试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中国的房价,和资本的较量,早一天捅破这张纸,早一点撕下这张遮羞布,或许也是一种好事。

长痛不如短痛。闹的越欢,死的越快,要知道,中国可不是中国香港,也不是美国。

“只有看的见的,才是风险,而看不见的,是灾难”。

这篇文章最后只有这么一句小小的总结:

重资金,大量货币集中的中国楼市,人性的黑暗在这里充分被暴露,资本的贪婪也难以掩盖,中国的房价和资本,正在向着一条失控,疯狂而又必然导向毁灭之路上狂奔。

要想恢复理性,也许只有房子在中国,不再是货币沉淀,不再是资金避险的港湾,也不再是个人和家庭价值衡量的标准条件的那一天,才有可能实现。

还是那句话,刚需该买就买,投资好自为之。

相信国家,相信制度,相信未来,但是活在当下,过好生活,更重要。

就这样。(2020年11月29日,有感所写。)

蔚蓝四季房价上涨了吗(深圳润四的千万级刚需笑话)(9)

图片来源:网络

思考,是对世界的尊重。探索,是对未来的准备。

每个人,都没有选择时代的权力,但是时代绝对可以选择人。

这是一个长期主义的时代,是一个眼界和思维决定的未来。

希望能与有伟大格局和理念的群体同行。

做时间的朋友,做时代的弄潮儿,做命运的主宰,做财富的主人!

仅以此文,与各位读者朋友,分享。

蔚蓝四季房价上涨了吗(深圳润四的千万级刚需笑话)(10)

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如果还有什么意见和看法,欢迎在下面留下您的想法和看法。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熊猫地产观,讲究和追求的就是在纷杂繁乱的信息时代,输出一种稀缺,宝贵的经验。

这就是本人自媒体的态度和初心:不做什么大路货,通过写作分享,记录对世界的认知。

熊猫不稀罕吗?你觉得我的文章不稀罕吗?哈哈哈哈……

不当什么专家,也不敢大言不惭说自己高明,只想通过写作分享,心存善念,广结善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