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丽朝 北京报道202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铁公司运营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公司治理不断优化;城轨装备和基建企业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谋突破;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城轨自主化水平加速提升,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轨道交通的应用发展?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轨道交通的应用发展(城轨驶入高质量发展新轨道)

轨道交通的应用发展

本报记者 孙丽朝 北京报道

202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铁公司运营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公司治理不断优化;城轨装备和基建企业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谋突破;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城轨自主化水平加速提升。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以下简称“城轨协会”)2022年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2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9788.64公里,其中地铁7655.32公里,占比78.21%。2022年前三季度共计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581.86公里,比2021年同期下降0.32%,2022年前三季度新增运营线路12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15段,新开通运营车站309座。

随着路网规模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双流制首落地

2022年8月6日,重庆市郊铁路跳磴至江津线(以下简称“江跳线”)正式通车,该铁路是中国首条应用双流制车辆的线路。线路全长28.22公里,起于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跳磴站,止于江津圣泉寺站,车辆选型为As双流制型车。在跳磴站,江跳线和重庆城市轨道交通5号线已实现不出站同台换乘。

《重庆日报》2022年8月4日报道称,江跳线轨道和控制信号可与5号线互联互通,未来该线列车可与5号线全线贯通运营,并预留与轨道交通18号线贯通条件。

重庆江跳线正线设置交直流转换区,通过交直流转换区时,列车采用不降弓、全自动无感切换的方式完成交直流供电转换。未来,该线路将与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贯通运营,半小时内就能从江津到达重庆中心城区,实现江津区到重庆中心城区重要功能节点的一车直达、零换乘。

江跳线在中国首次将双流制车辆应用到实际线路,解决了铁路与地铁贯通运营难题,填补了国内多项双流制核心技术空白,也引发了其他城市的关注和学习。

接近北京市政府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目前,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正在研究重庆市郊铁路江跳线建设经验,努力实现市郊铁路与地铁跨线贯通运营。“北京市将盘活既有线路运输资源,未来实现首都市域(郊)铁路与地铁跨线贯通运营,为乘客带来‘一车直达’的乘车体验。”

上述北京市政府人士表示,北京市计划以市郊铁路东北环线为试点,推动该线路与多条地铁线路实现付费区换乘(不出站即可换乘),与地铁19号线实现跨线运营。“目前,该项目正在前期研究阶段,预计‘十四五’时期将有所突破。”他说。

东北环线是北京市规划建设的市郊铁路之一,线路从昌平出发,串联“回天”地区(回龙观、天通苑)、望京、酒仙桥、国贸CBD地区,终点在北京东站。上述接近北京市政府人士表示,就双流制相关设计和建设问题,北京市一直在深入分析和研究。除技术问题外,因为东北环线使用部分国铁线路,所以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如何分工合作,也将是一项重要考验。

多地地铁公司战略重组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近一年来,各地轨道交通企业动作频频。记者总结梳理发现,南宁、洛阳、大连等多地通过将地铁企业与公交集团合并,以此做大做强,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也有地方政府通过轨道交通企业兼并房地产公司的方式,来减轻轨道交通企业运营压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022年10月8日,南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宁交投集团”)发布公告称,为推进南宁市公共交通的协同整合,以重构公共交通网络布局均衡、结构合理、衔接顺畅的融合发展,拟将南宁交投集团下属南宁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产权无偿划转至南宁轨道交通集团。

洛阳、大连、贵阳等地也采取了与南宁类似的整合思路,即将轨道集团和公交集团合并。2022年6月24日,大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公交客运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整合为大连公共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6月25日,贵阳市公共交通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该公司是由贵阳轨道与贵阳公交重组而成,实现了轨道、公交的融合。

2022年10月,洛阳市也宣布,推动轨道集团和公交集团整合,打造公共交通客运为主的公益性平台。对于整合的原因,洛阳市国资委官网2022年11月21日发文称,近年来,洛阳市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良好,但依然存在债务压力大、企业包袱过重、造血能力不足、体制机制不活、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为此,洛阳市通过推动轨道集团、公交集团等城市公共交通企业重组整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实现全市城市公共交通行业重大项目投融资建设的集约化和运营管理的协同化。

一位地方政府人士对记者表示,本轮轨道交通企业兼并重组的背景之一是削减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数量,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长期以来,地方国有企业数量庞大,尤其是部分北方城市,市国资委监管的国企数量能达到七八十家,这是不合理的。”

该地方政府人士表示,战略重组是地方国资实现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的重要手段。“多地选择将公交和地铁企业进行整合,主要是按照功能分类原则,公交和城轨企业均属于公共交通运营企业,这类企业有公益属性,合并管理有利于提高运营水平和效率。”

也有地方轨道交通集团的合并重点是房地产企业。2022年3月9日,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轨交集团”)发布公告称,厦门市国资委决定将厦门经济特区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房集团”)100%股权无偿划入厦门轨交集团。

厦门轨交集团方面称,轨交吸收合并特房集团后,将发挥特房集团长期形成的地产开发和重大工程项目代建等经验优势,做大轨道建设发展集团资产规模、改善集团盈利状况,打造轨道建设、轨道沿线物业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招商运营平台,以及集轨道建设融资和开发运营为一体的产业投资平台。

“走出去”创佳绩

202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在海外市场亮点突出。

2022年12月21日,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亚西南部拉各斯轻轨蓝线项目一期工程举行竣工仪式,这也是西非地区第一条电气化轻轨。

拉各斯轻轨蓝线全长约28公里,连接拉各斯商业中心马瑞纳至西部巴达格瑞地区,共设车站11座,设计时速100公里。本次竣工的一期工程为马瑞纳至麦图段,全长13公里,设立车站5座。

作为非洲第一大人口城市、非洲第一大城市经济体的拉各斯,轻轨蓝线是该州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后将极大缓解拉各斯州的交通压力,为尼日利亚乃至西非其他国家的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提供积极借鉴。

2022年7月18日,由中国企业制造的墨西哥首都地铁一号线改造项目首列地铁车辆“云下线”仪式在墨西哥城举行。来自中国的地铁车辆将助推当地轨道交通现代化。

墨西哥城市长克劳迪娅·欣鲍姆在仪式上介绍说,首都地铁一号线现代化改造项目包括新造29辆列车,首辆列车由中国中车旗下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研制生产,下线亮相后将运至墨西哥,其余28辆列车将由两国合作生产。

中国中车于2020年12月获得墨西哥城地铁一号线整体现代化改造项目合同。据悉,这些列车为9节编组,最高运营速度每小时80公里,这是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首列胶轮地铁列车并首次出口海外。该胶轮地铁列车转向架采用大胶轮走行、小胶轮导向的结构,可有效降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同时,车辆配备了钢轮作为安全轮,可以保证车辆在极端情况下安全运行,做到“双保险”。墨西哥城是全球最大的胶轮地铁车辆市场,胶轮地铁车辆保有量超2000辆。

同时,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古晋市对外宣布:经过国际招标,古晋市拟建设的两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确定选用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发、制造的智轨电车。此次中标意味着中车智轨首次在海外落地。

城轨首轮规划审批从严

与技术、运营上的突破相比,2022年,国家层面在城市轨道交通审批上,依然是从严从紧。

2017年8月,已经开工的包头地铁因建设中政府举债及金融风险问题被叫停之后,国家发改委没有审批过任何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首轮建设规划,即轨道交通获批名单上,5年多来没有新增一个城市。

2018年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52号文”),将地铁和轻轨两类轨道交通项目审批中,对地方财政收入和GDP的要求提高到了原规定(2003年颁发的81号文)的两倍以上。

各地方政府也感受到了“寒意”。2022年8月,山东省潍坊市交通运输局在回复网友“潍坊是否满足轨道交通建设条件”的留言时表示,城市轨道交通仍执行2021年9月的严控政策,国家发改委仍不受理一般地级市首轮建设规划。

此前的2022年1月22日,有网友在“胶东在线”网上民生一栏询问,烟台城市轨道交通是否已经开始重新组件报批?一周后,烟台交通运输局回复:“目前国家未放开首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报批,相关部门单位正在按照新的要求,积极跟踪国家相关政策争取早日申报。”

一位城轨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预计“十四五”期间,城轨审批或将进一步趋严,人口、财力等指标未达要求的城市城轨梦将破碎,城轨行业整个产业链都将迎来“苦”日子。“尤其是以中运量为主的企业,未来几年最重要的事儿是撑下去。”

(编辑:郝成 校对:翟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