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的讲解(给坑害孔子的人-003-言语不清的国学大师)(1)

《论语》原【第10篇乡党第10章】

食不语,寝不言。

【杨伯峻译文】吃饭时不说话,睡觉时不说话。

【钱穆译文】食时寝时都不言语。

【李泽厚译文】吃饭时不交谈,睡觉时不讲话。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游梦僧直译】吃饭时不争论,寝眠时不说话。

【游梦僧意译】吃饭时不争论;寝眠时不说话。

【详解】《论语》此章文字很显浅,字数也不多,就六个字。解读起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但真是如此吗?非也!

历来对《论语》本章的解读,都在演绎着“浅水浸死人”的戏份。

解读《论语》此章,如果不细心的话,就算古文功底深厚,诚如杨钱李三老,也会翻车译错,以致于误读《论语》、坑害孔子。

看看李泽厚李老解读了这一章之后,是怎么说的:“请客人吃饭,岂有不交谈的?对孔子言行及《论语》全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矣。

知所解之义有违常理,不找自身的原因,反倒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论语》此章,讲的是普通常识,所用到的字词也是常见字,但为什么这些国学大师会失手呢?说到底,就是治学不严谨。

解读《论语》此章的关键点,就在于“语”与“言”的辨识。

“语”与“言”,现代白话文来说,感觉没什么区别,可以混着用。但在古文献中,不敢说差别是“天渊之别”,但绝对不是“毫厘不爽”。咱下面就抽丝剥茧,分析出个所以然来,以正视听。

一字多义,古而有之。一个字在一句话中,用到哪个释义,需要综合话语的上下文、说话者的身份、说话场合,甚至是风俗习惯等多方面考虑。

比如“语”字,可以作名词用,有“话语、语音、谚语”等意思;也可以作动词,有“议论、谈论、辩论、交谈”等意思。

那本章的“语”字,又该取哪个释义合适呢?

首先,“食不语”之“语”字,必定是动词,这个很容易达成共识。那咱们就从动词中找答案。

从生活习惯上来说,吃饭时,不可能不说话。就算是帝王宴饮,如此正式的官方场合,均是“觥筹交错、把酒言欢、谈天说地”的。

到了《论语》里,怎么就要求“吃饭时不说话”了呢?这明显有违生活常识,不合常理!试想,宴乐会饮,一群人只顾低头吃饭,全场鸦雀无声,那该有多尴尬,《论语》又为何如此的“反人类”呢!

可知,这里的“语”字,不应该是“交谈”、“谈论”和“议论”了。

那余下的意思,就是“辩论”,吃饭的时候辩论,你争我吵,针锋相对,莫说口里的饭会喷人一脸之忧,更有噎着丧命之虞。所以说,“吃饭时不辩论”是最合理不过的要求。

语,《说文解字》:语,论也。徐曰:论难曰语。

言,《广韵》:言,言语也。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解释“言”与“语”道:“直言曰言,论难曰语”。“难”是什么意思?难,去声。论说,辩驳。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就是说,平白地表达意思的,叫“言”;“辩驳、争论”的,叫“语”。

综合以上,从生活习性和字典解释的角度来看,“食不语,寝不言”的意思就很明白了——“吃饭的时候不争论,寝眠的时候不说话。

在吃饭前,可以唇枪舌剑,争个面红耳赤。吃饭的时候,就应该谈天说地,和乐融融。诚如开会讨论问题,临了,主持人会说:“大家没什么问题了吧?没有的话,准备开饭。”

睡觉的时候,就不要说话了,因为一说话,人就会精神集中,无法入睡。说着话,都可以忽然睡着的,我们不得不叫他“睡神”。

诸多解论者,甚至于杨钱李三位国学大师,被一个“语”字难倒,以致于“言语不清”,误解经典,本僧实属无语。

咱再看看南宋的朱熹朱大儒如何解读。《论语集注》:范氏曰:“圣人存心不他,当食而食,当寝而寝,言语非其时也。杨氏曰:“肺为气主而声出焉,寝食则气窒而不通,语言恐伤之也。”亦通。

从他引用的人的话来看,朱熹也没搞懂“语”在此章中的意义。

东汉《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特意辨识过“言”与“语”,他们怎么就视而不见了呢!真是奇哉怪也,怪也奇哉!

再看北宋·邢昺的《论语注疏》:“食不语,寝不言”者,直言曰言,答述曰语。方食不可语,语则口中可憎。寝息宜静,故不言也。

邢昺引用了许慎对“言”与“语”的辨识的话,可知,他正确解读了,他不是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吃饭争论”的问题,而是从礼态仪表的角度来看,亦未见不可。

所以说,“食不语,寝不言”之“语”字,当作“辩论、争论”解读,方合情理。

《论语》此章教导我们,吃饭莫争论,寝眠莫言语,当食则食,当寝则寝。

本章解读完毕,敬请继续关注《游梦僧解论之<给坑害孔子的人>》系列文章。

【第10篇乡党第10章原文】食不语,寝不言。

【游梦僧直译】吃饭时不争论,寝眠时不说话。

【游梦僧意译】吃饭时不争论;寝眠时不说话。

版权所有,请尊重之!

游梦僧之《给坑害孔子的人》系列前期文章:

《给坑害孔子的人》-001-弦外之音

《给坑害孔子的人》-002-破解“邦君之妻”章存在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