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5月,潜江的小龙虾成熟了,去潜江吃虾,是一个不错的出城方向,顺便还能与一个潜江人、半个武汉人曹禺有个“邂逅”。

潜江小龙虾,去潜江吃最好

潜江吃虾季节是什么时候 这个端午跟着楚话说在前头(1)

潜江生态龙虾城广场上的巨型小龙虾雕塑

潜江生态龙虾城,是个虾店扎堆的地方。在武汉颇有知名度的潜江“虾皇”品牌店,在这里开有旗舰店。老楚就选择在这家旗舰店吃虾。

刚走到店门口,老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处店门跟别处不大一样,是斜着开的。

可能店家老板找过堪舆风水的先生,需要这样“斜”一下,也有俗称“歪门邪道”的,以辟邪化吉。

潜江吃虾季节是什么时候 这个端午跟着楚话说在前头(2)

店内舞台上悬挂着湖南卫视的海报

店里空间较大,其中一个餐厅,容纳10人的餐桌摆上了20多桌,边上还设计了卡座。店内舞台上悬挂着该店在湖南卫视上获奖的海报。虽到正午,食客未坐满。服务员说,受疫情影响,来客减少,晚上会坐满。

老楚点了三份虾,一份油焖大虾、一份蒜蓉虾、一份蒸虾,另点了凉拌黄瓜、凉面、花饭,还有一盘汤圆和一壶酸梅汤。

潜江吃虾季节是什么时候 这个端午跟着楚话说在前头(3)

清蒸小龙虾,鲜味十足

三份虾上桌后,老楚逐一品尝,感觉清蒸虾的味道最好,虾肉剥出来纹理清晰,蘸上店家配的佐料汁,入口咸味适中,鲜味突出,肉质细嫩Q弹,余味微甜。

潜江吃虾季节是什么时候 这个端午跟着楚话说在前头(4)

红焖小龙虾辣味稍重,虾肉入味适中

油焖大虾的辣味稍重(对于惯于吃辣者,可能感觉不够辣)。因此,这款小龙虾主要品味汤汁入味的复合味道,总体感觉咸鲜适中。

潜江吃虾季节是什么时候 这个端午跟着楚话说在前头(5)

蒜香小龙虾,有点蒸过火,蒜香入味不足

老楚点的这份蒜蓉小龙虾,可能有点蒸过火,虾壳较硬,不易剥开,蒜味入味不够,剥出来的虾肉纹理模糊,蒜香味不足。

吃罢小龙虾,挑起凉面,相比武汉凉面的全料,这碗面的佐料少很多,口感接近小龙虾的蘸汁加了少许芝麻酱。

潜江吃虾季节是什么时候 这个端午跟着楚话说在前头(6)

潜江凉面,相比武汉的全料凉面,拌料确实少了点

吃完后,按照桌上点的小龙虾,又买了几份打包带给武汉的亲属。亲属吃过后评价,老楚带回的小龙虾,要比武汉开的潜江小龙虾店做得好吃。

这种评价很有意思,应着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西的面,需要山西的水做出来才对味;武汉的菜薹,只有洪山宝塔那一带才能叫洪山菜薹。潜江的小龙虾也需要潜江的水,才够潜江味。如果你想吃潜江小龙虾,又没有人帮忙带,最好是去潜江吃。

什么是潜江味?下面这位从未到过潜江的潜江人说的话,值得细细品味。

“家中的空气,有潜江味道”

潜江吃虾季节是什么时候 这个端午跟着楚话说在前头(7)

曹禺纪念馆全景

1989年12月1日,病中的曹禺在北京医院给故乡潜江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我是潜江人》。文中写道:

潜江吃虾季节是什么时候 这个端午跟着楚话说在前头(8)

纪念馆内的曹禺塑像

多少年来,我像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我走过不少地方,没有一处使我感到这是我的故乡,是我的父母之邦。我像是一只南来北往的飞鸟,山山水水,高山平原,我认识许多人,听过许多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声音,但没有一处使我感到如此亲切,如此动心。像“潜江人”这三个字,使我从心里觉得温暖明亮。人问我:“你贵处哪里?”我答“潜江”。我从来没有到过潜江,但是,近八十年了,我认为我是潜江人,这种贴心的情感不知怎样造成的。

我爱潜江,这不是模模糊糊的两个字,像是其中有血与肉的联系,大约是从我婴孩时,父母的声音笑貌、我吃的家乡带来的食物,或者家庭中那种潜江空气,使我从小到大感觉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潜江人。“月是故乡明”,我真觉得潜江的月亮会比哪个地方的都圆,都亮。这种乡土的情感也许有点偏执,但我认为中国人的爱国思想有一个原因是从乡土来的。一出国门,人家问我,先生从何处来,我便答:我是中国人。

潜江吃虾季节是什么时候 这个端午跟着楚话说在前头(9)

曹禺纪念馆内悬挂的《我是潜江人》

什么是潜江味道?从未到过潜江的曹禺说,在婴孩时,父母的声音笑貌、家乡带来的食物,还有家中的空气……都弥漫着潜江味道。让曹禺对“潜江人”这几个字感觉温暖明亮,感觉有贴心的情感,甚至偏执地认为“潜江的月亮会比哪个地方的都圆,都亮”。

曹禺提笔写文,是应了潜江当年做的一件事。当时潜江为曹禺修了一座馆,叫“曹禺著作陈列馆”,想邀请曹禺回家乡看看。曹禺很高兴,但因在病中,一刻也离不开医院,只好写了文章。

潜江吃虾季节是什么时候 这个端午跟着楚话说在前头(10)

陈列在展柜中的曹禺手迹影印件

曹禺著作陈列馆后来更名为现在的“曹禺纪念馆”,据说是国内迄今为止藏品最为丰富的曹禺纪念馆。这篇《我是潜江人》,被馆方放大、悬挂于门厅右手边的一面墙上,曹禺原作手迹的影印件则存放在馆内大厅的陈列柜中。

继母带给曹禺戏剧的启蒙

潜江吃虾季节是什么时候 这个端午跟着楚话说在前头(11)

曹禺的父亲、生母和继母

曹禺可能忘记说,小时候家里还有一点戏曲的味道,是继母带来的。

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在天津,原名万家宝。三天后,其母薛氏因产褥热去世,年仅19岁。曹禺的父亲万德尊去武昌请来了薛氏孪生妹妹薛咏南,照顾曹禺。薛氏姐妹是武昌商人之女。不久,薛咏南被万德尊续娶为妻,从此成为曹禺的继母。

因此,说曹禺是半个武汉人,一点不为过。

曹禺出世时,万德尊已是军官,直隶卫队标统,辛亥革命后,一度成为黎元洪的秘书,后官至陆军中将。这位威严的军官给曹禺从小强大的压力。军官父亲40岁后不得志,赋闲在家,更让曹禺在家中时刻感到压抑。

潜江吃虾季节是什么时候 这个端午跟着楚话说在前头(12)

继母薛咏南培养了一个小戏迷

有一个人给曹禺带来了快乐,那便是他的继母薛咏南。薛咏南对曹禺视同己出,十分疼爱,她非常爱看戏,不论京戏、评戏、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京韵大鼓、文明戏,什么戏都爱看。

曹禺三岁时,薛咏南每回看戏,就抱着孩子一起看,等曹禺长大,就让他坐在旁边陪着看戏。

久而久之,曹禺听懂了一些戏词,看完戏后,回家就和小伙伴照着戏里的动作和人物唱腔扮演起来。

那时的戏曲名角,如余叔岩、谭鑫培、刘鸿声、龚云甫、陈德霖、杨小楼等的戏,曹禺都看过,渐渐着了迷,他说:“戏原来是这样一个美妙迷人的东西!”

潜江吃虾季节是什么时候 这个端午跟着楚话说在前头(13)

曹禺笔名的由来

父亲带给曹禺压抑的童年,也无意中帮他打开了一扇窗。曹禺10岁时,被父亲送到天津官银号的汉英译学馆学习英语。爱看杂书的曹禺,一边学着英语,一边看林纾等翻译的外国小说,再后来直接找国外经典戏剧英文版阅读,这种英文版阅读习惯一直保持到他到南开学校、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学习期间,为他后来成为学贯中西的戏剧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典大戏“十个字”,写完才32岁

潜江吃虾季节是什么时候 这个端午跟着楚话说在前头(14)

四幕话剧《雷雨》剧照

在南开学校学习期间,曹禺遇到了他一生中另一位戏剧启蒙老师张彭春。在张伯苓校长支持成立的南开学校新剧团,张彭春引入西方正规的导演制,带领曹禺进入了现代话剧创作的新天地。

从小饱看中国戏曲大师的表演,长大饱读国外戏剧大师的作品,曹禺对现代戏剧创作中的叙事结构、矛盾冲突设计,受到易卜生、莎士比亚、契科夫等人影响,而他对叙事方式、语言节奏的把握,更多地从传统戏剧中汲取营养,如他自己所说,像写诗一样写剧本。曹禺的创作,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难能可贵。

这些累积的才情,往往只需要现实的一个事件,就会迅速引爆并释放出巨大的创作能量。

1929年2月9日,农历除夕,曹禺的父亲突然中风去世。平时家中迎来送往,颇为热闹,而当曹禺四处报丧求助时,看到是一张张冷漠的脸,感受到的是世态炎凉。母亲19岁生完自己离世,自己19岁突然没有了父亲,这种情感的冲击是巨大的。4年后的1933年,曹禺23岁完成了四幕话剧《雷雨》,剧中周朴园就有曹父的影子,周萍有曹禺同父异母哥哥的影子,而剧中人物繁漪的原型则出自曹禺同学的嫂子,各种矛盾冲突奇妙地组合进这部剧中,一部经典之作诞生。后人评价这部剧成为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

潜江吃虾季节是什么时候 这个端午跟着楚话说在前头(15)

纪念馆内话剧《日出》的介绍

1935年,著名电影演员阮玲玉自杀。深表愤慨的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日出》,那年他25岁。

1937年,暂住南京四牌楼的曹禺,听到附近监狱拷打犯人发出的惨叫声,勾起了他对童年的痛苦回忆,当年他父亲在宣化为官时,衙门里经常传出类似的惨叫。曹禺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被拷打对象的农民身上,创作出三幕话剧《原野》。那年,他27岁。

后人评价,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三部曲,成为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

潜江吃虾季节是什么时候 这个端午跟着楚话说在前头(16)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些经典名剧还在不断重排上演,滋养后人

1940年,30岁的曹禺创作出三幕话剧《北京人》;1942年,32岁的曹禺完成改编巴金同名小说为四幕话剧《家》。

曹禺一生贡献了十四部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和改编剧《家》构成其中5部“十个字”的杰作,先后在10年中全部问世,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了独特的风景。

写到这里,老楚萌生了几点想法:

1.潜江早在2004年就提出打造曹禺文化品牌,建设“中国戏剧之都”的目标,高规格地举办多届“曹禺文化周”,先后投入巨资建成曹禺纪念馆、曹禺公园、曹禺大剧院等一系列标志性的公共文化设施。潜江推广“虾稻共作”到2013年才逐步全市推广。如今,人们只要提起潜江,就会想到小龙虾。2020年,我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达239.37万吨,其中,潜江市产量为17.25万吨,在全国县域排名中位列第一。

擦亮潜江曹禺文化品牌,从潜江虾品牌声名鹊起中可以学到什么呢?那就是要有泥土意识,因为技术人员和地方官员深入田间调研,及时将潜江虾生产从“虾稻轮作”上升到“虾稻共作”,才有了后来的潜江虾的规模、品牌效应。曹禺文化品牌,同样需要从群众的需求中找到发力点。

2.学外语,从娃娃抓起,从孩子的兴趣切入,引导孩子自学外文原版书籍,是较快稳定掌握一门外语的钥匙。曹禺就是这样开始掌握英语的,袁隆平的英文老师是其母亲,也是早早就开始学习。掌握一门常用外语,其实是让孩子打开了一个提高学习技能的窗口,可能一生受用不尽。

3.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建议拿出更多武汉城市圈整体防控举措,加强城市圈之间市民流动,促进消费,让更多的人去潜江吃小龙虾,顺便“看望”潜江人曹禺。

(作者:@楚话说在前头 编辑:吕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