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须糖的历史(被唤醒的童年记忆)(1)

孩子们的最爱,麦芽糖的幸福记忆

不论是70、80还是90,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童年,但对于中国多数人来说,不管南北东西,大家的童年总有一些相同的记忆。

关于龙须糖的历史(被唤醒的童年记忆)(2)

小孩子总是对甜蜜的东西无法抗拒,所以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对甜食会格外敏感,吹糖人、转糖画、敲糖、搅糖、龙须糖,这些关于甜蜜的记忆总也挥之不去。

由小麦和糯米制成的麦芽糖香甜可口,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对孩子们颇具吸引力。

关于龙须糖的历史(被唤醒的童年记忆)(3)

由麦芽糖演变成的各种街头小吃中,敲糖最简单,敲糖人走街串巷,每当“叮叮铛”响起,孩子们喜滋滋冲出家门,递上几角钱,眼巴巴看着敲糖人敲下一小块糖,虽然粘牙但快乐。

从几分钱卖到一两几角钱的搅糖,用两根小木棍挑起一坨麦芽糖,黄色糖浆粘在两根木棍之间牵来扯去,直到慢慢变成白色方才入口,经过自己劳动所得的糖格外香甜。

关于龙须糖的历史(被唤醒的童年记忆)(4)

吹糖人、转糖画需要售卖者有些技术水准。用小铲取一点热糖稀,揉捏吹出或是在石板上画出造型简单但形象生动的各种动物造型,得到的小朋友带着不舍一点点啃掉。

而龙须糖就更需要技术含量了,会制作龙须糖的都不是简单的手艺人。孩子们兴奋地看着一块麦芽糖神奇的变成无数细丝,咬着甜丝丝的龙须糖,互相打趣着同样满嘴白粉的同伴,这画面始终埋藏在记忆的最深处。

关于龙须糖的历史(被唤醒的童年记忆)(5)

逐渐消失的街头小吃,坚持30年的童年味道

时过境迁,二三十年过去,敲糖、搅糖几乎已经在街头绝迹,吹糖人、转糖的手艺也渐渐被人遗忘,但在澳门有一家专门制作手工龙须糖的小店,至今仍延续着数十年前的传统技艺,不仅澳门是唯一无二,可能在中国都十分难得。

关于龙须糖的历史(被唤醒的童年记忆)(6)

据说龙须糖已在民间流传二千年。明朝正德皇帝游历民间时,发现有种味道、外形非常特别之糖,当时称之为“银丝糖”,入口极香、口味特别,于是带回宫并取名为“龙须糖”成为御用点心。

澳门佑记龙须糖是有着30年历史的老字号,上世纪70年代,佑记创办人阮天佑先生人称龙须糖伯伯,从骑着单车在永乐戏院门外卖龙须糖的车仔档,到如今他的儿子阮银钊继承了龙须糖手工制作的技术,设立店铺,龙须糖既是谋生手段也是精神寄托。

关于龙须糖的历史(被唤醒的童年记忆)(7)

最简单的材料,最朴实的手工

龙须糖除了原料麦芽糖,就是辅助的小麦粉,再别无他物。

拉糖工艺好似拉面,一块麦芽糖,经过无数次的来回拉扯,从块状变成条状,再变成细如发丝的须状,与其说是技术不是说是艺术。从条状变成丝状的中间过程最花费力气,没有好体力恐怕还真的做不来。即便如此,现在佑记仍然坚持每天坚持手工制作龙须糖,虽然辛苦,但从未中断。

关于龙须糖的历史(被唤醒的童年记忆)(8)

拉糖完成,展开的大片糖须好像轻薄绵软的蚕丝被絮,取几缕细腻如发丝的糖须,中间包上砂糖、椰丝、葱生和芝麻的馅料,再团成团,一块上好的龙须糖便大功告成。龙须糖丝洁白绵密,入口即化,回味甘甜,即使如今已吃遍了各式糖果,儿时的味道仍然袭上心头。

澳门传统手信不外是杏仁酥、曲奇饼这些,若是有机会看到佑记龙须酥,不妨买上几盒带回家,既是有心的手信礼,也是为自己和朋友们找回失去已久的童年记忆。

关于龙须糖的历史(被唤醒的童年记忆)(9)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请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