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扈俊丽。

一个陪妈妈们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创业者。

专注家庭教育7年,既有理论,又有实操。

所有的原创文章,皆出自我在养育自己的孩子和服务其他孩子和家长的实际中所获,是理论与实际相互验证和结合后所得。

这是第179篇家庭教育文章:父母的成长难题。

以下为文章正文。


昨天的文章,为啥调皮捣蛋的孩子“屡教不改”中提到,调皮捣蛋的孩子,对父母的教导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文末也提到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父母出动。

由于这个问题的根源,成形于孩子的婴幼儿时期,父母对孩子的精神、情感上的忽视而引发。

那么只要满足孩子这方面的需求即可解决。

但是这对父母来说是个难题,也算是父母自己成长路上的难题之一吧。

原因有二:

一来,父母的认知还没有达到,没有意识到,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注他的精神世界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

二来,想要做到这件事,需要父母有强大且稳定的内心世界,和准确把握亲子关系中,双方关系的能力。

父母成长第一步(父母的成长难题)(1)

父母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给予孩子温柔的拥抱,什么时候该给予孩子关爱的眼神,什么时候又需要放手让孩子独立去玩耍、学习;

父母还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给孩子说一句恰到好处的鼓励语,什么时候又该用合适的言语指出孩子的错误;

什么时候该伴在孩子身边,充当玩伴,什么时候又该在前引导,变成向导,什么时候又该躲在身后,默默助力……

这些互动的每一刻,如果父母自己的内心是有力量的,且自己也有这方面的能力,孩子就会从中感受到,父母与之互动的那些行为、言语是一种叫做“爱”的东西。

他们也能体会到,父母视自己为掌上明珠。

否则,他们不会拿出那么多精力、情感、爱给自己。

父母成长第一步(父母的成长难题)(2)

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并不具备这些能力。

他们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一路成长过来,并没有体会过、感受过、经历过被称之为“爱”的东西。

同样也没有被关注过,被重视过,他们自己也缺少了那块关键拼图。(拼图的来源,参考昨天文章:为啥调皮捣蛋的孩子“屡教不改”)

因此他们也没有能力给予孩子这些东西。

他们养育孩子,更多的是靠自己那些刻在脑子里的自动运转的模式。

比如,明知道打骂孩子不好,但很多时候,依然会选择这个方式。

知道不要唠叨、啰嗦孩子,但依然控制不住自己;

知道要鼓励孩子,看孩子的优点,但又不自觉地贬低孩子、打压孩子;

更别提,那些冷酷的漠视、无情的忽视……

父母成长第一步(父母的成长难题)(3)

这些行为模式,施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再傻,也知道这不是爱,不是对自己好的东西,不是他需要的东西。

他又怎会去接受这些,去听从父母的呢?

为人父母难就难在,一直是两条路走路。

一条腿要修补、填补自己残缺不全的拼图,这本身就极难;

另一条还要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

且两条腿需要同时迈步。

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解决之道并不在这个问题上,而是要把目光从这个问题上挪开,去他处寻找。

这个他处,就在父母身上。

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自己那条腿上的问题。

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下篇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