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在数千年的传承中,不断改变增加着他的许多外形特征和精神内涵。

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心中的中华龙,基本就是明清皇帝龙袍上的画像形象,

最著名的实物就有故宫到处可见的龙形建筑、雕刻、绘画,北京北海公园的九龙壁等等。

蚕宝宝的冷门知识(温软娇弱的蚕宝宝如何一步步演化成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神奇龙图腾)(1)

(清代乾隆时重修的北京九龙壁局部)

这个形象深入人心,暗合了我们古老民族对上天能飞腾、入水能潜游、山路能奔跑的追求。

龙是各种动物的综合体现:天空中最善飞的王者是鹰,所以龙爪就成了鹰爪模样。

陆地上最警觉敏锐、善于奔跑的,无过于鹿,龙角就是鹿角的幻化。

水中最善游的,自然就是鱼,所以龙浑身遍布鳞甲。

拥有海陆空最杰出动物的本领还不够,

被皇权利用成皇帝专属标志后,龙的形象开始变得威猛异常。

有不寒而栗的尖利虎牙、怒目圆瞪的警敏豹眼,有水中霸主鳄鱼的鳍甲和扇尾。

他们都是动物界不同领域王者的利器,充满人类的敬畏和崇拜。

如果再加上九道弯曲身材、四脚五爪暗合九五至尊的寓意。

龙就被皇帝垄断成只有皇帝一人才能拥有的徽标。

谁能想到,如此彰显皇帝威严的图腾,最初可能就是一条温顺的蚕宝宝。

(此是冷月参考相关出土文物的一家之言,浅薄处请方家指正

蚕宝宝的冷门知识(温软娇弱的蚕宝宝如何一步步演化成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神奇龙图腾)(2)

形神质地兼具的玉蚕

人类在所有动物中,奔跑不如鹿兔、潜游不如鱼蛙、翔飞不如鸟蝶、长寿不如龟鳖。

就连生育能力也比不上猪狗。

人类文明初元的时候(石器时代),

多情善思的人就对人类不具有的这些能力充满了无限的崇敬。

尤其是面对死亡的无奈时,除了悲伤,更多的是恐惧。

通过观察,在当时有限的认知动物里,蚕是最神奇的动物。

不仅吐出的丝有保暖的作用,蚕的一生更是充满了神奇诡谲的变化。

柔弱的蚕虫竟能吐出好像永无止尽的蚕丝,然后把自己包裹在结实温暖的茧中。

在经历寒冬暴雪之后,竟然没有被冻死,还会在温暖的春天里,幻化成长着翅膀翩翩飞舞的蝴蝶。

实在太神奇了。

人们无法理解一条娇嫩柔弱的小虫,是经过什么样的魔法才会变成会飞的蝶蛾。

这种无法解释的神奇,让人无限渴望自己也会像蚕一样,死后还能获得更加美丽的重生。

于是,蚕成了人最初的图腾崇拜。

蚕宝宝的冷门知识(温软娇弱的蚕宝宝如何一步步演化成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神奇龙图腾)(3)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区出土——玉猪龙)

5千年前红山文化的辽宁地区,玉蚕开始往玉猪龙的形象过度。

褶皱的猪鼻,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最鲜明的是两扇猪耳。肥硕的身材连尾巴都隐没了。

人们对猪不挑食、好养活,还是家庭豢养动物里最能生养的特点,尤其崇拜。

于是,人们对猪产生了生殖崇拜,汉字“家”房子下的“豕”(豢养的猪),

很可能就是这个时期发明的。

这个时期的龙,是人们对自己不具有的能力,最原始的精神崇拜。

蚕的身躯,猪的面目开始结合产生了。说明人的超现实想象力,已经很发达了。

文明在逐步进步。

蚕的变异能力、马的奔跑速度、猪的生殖能力,都成了人的崇拜对象。

红山文化区内蒙赤峰出土的玉龙已经有嘴有眼,

最显著的,是明显带有了马背民族的特点——龙颈背上的龙鳍,像极了奔腾飘逸状态的马鬃。

于是“龙马精神”的最早写真,呈现出来了。

这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国宝,因为已经呈现出后世龙的大部分鲜明特点。

吻部昂扬不屈的斗志,眉目专注庄重的神情,颈背奔腾飘逸的神姿,含蓄弯曲的体形。

无不是后来龙的特点标志。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蚕宝宝的冷门知识(温软娇弱的蚕宝宝如何一步步演化成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神奇龙图腾)(4)

(红山文化区内蒙赤峰出土——中华第一玉龙)

3千年前的商王武丁时期,黄河地区的中原文化逐渐强大。

逐鹿中原还不是成语,而是一种真实的打猎场景。于是,人们的崇拜内容又开始增多了。

看看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墓出土大量龙凤形玉器,就可明显看到龙的变化。

显著的特征是多了象征奔跑的腿,和象征勇猛的尖牙。

而龙背上的马鬃明显演变成了食草动物的角。

说明,人们对如虎狼一样拥有超强捕猎能力,和像马像鹿一样善于奔跑的能力,更加崇拜和渴望。

也从侧面印证为了本民族利益,需要不断四处征伐的武力崇拜。

妇好墓出土的玉制武器,也说明商代人对崇尚勇猛武力的现实需要。

蚕宝宝的冷门知识(温软娇弱的蚕宝宝如何一步步演化成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神奇龙图腾)(5)

(商王武丁时妇好墓出土——玉龙)

春秋时期,周文明已经普及定型,各种礼节制度已经非常细化,延伸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体现在贵族身上,就是夫子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

体现在玉器上,从偏远侯国(随国)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玉器,足见一斑。

其中的玉龙又开始收敛起凶猛的爪牙,宛若一个被驯服的可爱宠物。

身上的精细鳞片,说明这一时期,贵族对高品质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满足,

文明程度高度提高,从而转向对音乐、艺术、绘画等精神领域的追求。

周朝时的龙突出特点是曲线美的装饰作用,彰显了周文化对人精神世界的文明教化作用。

蜿蜒灵动如蛇的龙,已经脱离实用功能的图腾,开始飞向神往的仙境。

蚕宝宝的冷门知识(温软娇弱的蚕宝宝如何一步步演化成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神奇龙图腾)(6)

(东周曾侯乙墓出土——龙凤纹四联玉佩)

汉代受到秦朝各种影响都很大,其中追求长生不老和厚葬的习俗尤重。

从皇帝到诸侯王、列侯,高级贵族陵墓无不是超级奢华的陪葬。

也就引来了无数人的觊觎,造成了汉墓十墓九盗的必然后果。

这些贵族,相信带有灵气的玉会守护好自己的身体,也会带着自己的灵魂通达天、地、人三界。

所有的动物中,只有传说中的龙在陆上有脚可奔跑、在水中有鳞尾可游、在天空有翼翅可腾飞,

是通达三界最合适的灵物。

这时的玉龙,除了装饰美化作用,最大的特点是功能的神话作用。

出土的马王堆利苍墓、中山靖王刘胜墓、海昏侯刘贺墓均出现龙形陪葬器物。

说明,到这一时期,龙还不属于皇帝专属的崇拜图腾。

蚕宝宝的冷门知识(温软娇弱的蚕宝宝如何一步步演化成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神奇龙图腾)(7)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龙凤玉佩)

被赋予神性的龙,经过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动荡时代。

到了隋唐大一统时期,帝王需要统一的精神崇拜来巩固皇权统治。

于是龙成了皇帝专用的徽章标志。其他人,哪怕是皇帝的兄弟儿子也不可以再用。

蚕宝宝的冷门知识(温软娇弱的蚕宝宝如何一步步演化成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神奇龙图腾)(8)

(宋太祖赵匡胤的龙椅)

目前皇帝正装画像较早的是宋代的,唐代的皇帝画像最著名的是阎立本绘唐太宗的《步辇图》。

唐太宗的衣服和步辇上的装饰,也看不到龙的形象。

其他的皇帝画像,很多是后代人的伪作。

这幅宋太祖的端庄画像,是宫廷画师奉旨绘制,历史价值高。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可以看出,赵匡胤正装上没有龙形图案。

宋承唐制,推测唐代皇帝的正服也很可能没有龙。

但,他的椅子上,却清楚明确地有龙的形象。

龙至少在这时,已经属于皇帝的专用图腾。

蚕宝宝的冷门知识(温软娇弱的蚕宝宝如何一步步演化成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神奇龙图腾)(9)

(明太祖朱元璋正装龙袍像)

朱元璋是著名的集权皇帝,为了集权不惜废掉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

更不惜冤杀功勋重臣和所有威胁皇权的人。可谓佛挡杀佛,神挡杀神。

也正是从他开始,龙就穿到了皇帝身上,成了名副其实的龙袍。

因为在他之前的皇帝画像,远到秦皇汉武,近到唐宗宋祖,穿龙袍画像多是后人伪作。

而这幅朱元璋龙袍画像,现藏故宫博物院,真实可信度很高。

蚕宝宝的冷门知识(温软娇弱的蚕宝宝如何一步步演化成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神奇龙图腾)(10)

(最后一位穿龙袍的皇帝——光绪帝)

由于清代引进西洋画师,比如著名的御用画师郎世宁,就采用中国工笔画和西洋技法结合,

给后世留下大量乾隆时期没有载入史册,却被他的画笔如实记录的眼见信史。

从而,我们知道了每位皇帝的真实面貌,也知道了他们不同于明代的满族特色龙袍。

无疑,清代的龙在明代龙的基础上,又改进升级了。

对比清代光绪帝的龙袍和明朝朱元璋的龙袍。

500年间,龙袍也从简约象征,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繁复。

除了核心的龙作为中心主题元素,还添加了十二章。

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把龙袍布排的满满当当,让人眼花缭乱。

奇光闪闪的金龙就有九条,用数之极彰显着权力之极!

但如果用物极必反的规律,来看龙的发展,也很是贴切。

起初就是简单好奇产生的崇拜,广泛的崇拜被权贵集中垄断,

之后又成了皇帝专治的精神图腾。最后达到无以复加的皇帝专用品。

被皇权化的龙已经远离了普通大众,人们就开始从敬畏开始反感,直到反对。

最终彻底推翻了躲在龙背后的集权者——皇权统治。

如今,谁要穿着一件张牙舞爪的龙服,或直接把龙纹在身上。

我相信大多数人会认为,这就是个混社会的。

蚕宝宝的冷门知识(温软娇弱的蚕宝宝如何一步步演化成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神奇龙图腾)(11)

混社会的

因为龙图腾是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史,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结束。

时间长达近万年(以考古发现最早的8000年前兴隆洼文化石龙图形计算)。

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极为深刻。所以,我们又把龙当做整个华夏民族的图腾。

的确,我们民族的信仰超过5千年的,也就是这条龙了。

在龙的不同时期,都产生了大量有关龙的成语,几乎包括了精神上的所有方面。

对子孙代的期望是:成龙成凤

形容功成名就的是:人中龙凤

道貌岸然的虚伪是:叶公好龙

溜须谄媚的拍马是:攀龙附凤

等等…………!

龙作为皇帝专用统治符号已经终结,但作为一种文化,龙文化仍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延续性影响。

并且已经无法从我们的生活中割裂出去。

人们不仅喜欢把龙作为大吉至祥的寓意起进了姓名中(成龙、狄龙、李小龙……),

还把地标和各种物品冠以龙的名称。如:

地名(龙口、龙川、龙门……)

山(龙虎山、九龙山)、水(黑龙江、九龙潭)、寺庙道观(青龙寺、白龙观)、

茶(龙井)、刀(青龙偃月)、剑(龙泉)、水果(龙眼、火龙果)、

香料(龙涎香)……等等!

谁都无法从生活中割裂了。

龙文化伴随我们的生活,从没有远离,并且会长期与我们民族共同传延下去。

只不过,从至高无上、深不莫测的皇权专属图腾,

融汇到了我们点滴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血脉而已。

#龙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