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是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四上第一课观潮怎么预习(四上第一课观潮教材解析)(1)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先总后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第1自然段用“天下奇观”总起,指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第3- 4自然段写潮来时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第5自然段写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此外,文中“这一天早上” “午后一点左右”两处显示了时间的变化。

四上第一课观潮怎么预习(四上第一课观潮教材解析)(2)

课文第2自然段作者登上海塘大堤,为读者描绘了几幅静态的画面——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江面、屹立的镇海古塔等、云雾中的小山、人山人海的海堤。每一幅画面都各有特点。钱塘江“横卧”眼前,“横卧”一词写出了江的宽阔,又带有一种动感。 江面“笼罩”着薄雾,小山“若隐若现”,透露着几分神秘的美感。镇海古塔等“屹立”着,则显示出一种又高又稳的力量感。海堤上的人们“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则传达出人们心中的期待。所有这些画面为钱塘江潮的到来勾勒了一幅生 动的背景。

四上第一课观潮怎么预习(四上第一课观潮教材解析)(3)

课文第3-4自然段,作者从声音、样子两个方面重点描述了潮来时的景象。“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了江潮的声音。接着从“一条白线”,到“拉长变粗”,到“两丈多高的水墙”,描写了江潮的样子。最后,同时描写了浪潮的样子和声音——浪潮如千万匹战马飞奔,声音如山崩地裂。这两个自然段的描述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感受到江潮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循着“传来响声——出现白线——拉长变粗——形成水墙——飞奔而来”的线索,我们的脑海中可以浮现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 此外, “人声鼎沸"“踮着脚”“人群又沸腾起来”,这些词句都具画面感和现场感,借观潮者的热烈反应衬托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四上第一课观潮怎么预习(四上第一课观潮教材解析)(4)

课文第5自然段简要描述了潮去后的情景。虽只有几句话,却呈现了不同的画面。从潮头奔腾西去,到余波涌来,风号浪吼,再到恢复平静,江水涨高,在不同的画面切换中,展现了潮头西去,恢复平静的过程。

课文配了一幅插图, 呈现的是波推浪涌、横贯江面、浩浩荡荡的钱塘江大潮,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来自教师教学用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